综合护理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压高血压

于 艳

(抚顺市中医院肾病风湿免疫科,辽宁 抚顺 113000)

高血压对人们而言并不陌生,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风险高,且近年来的患病率只增不减,给人们带来的健康威胁日益剧增。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与患者的生活环境及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1]。由此,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长期规范治疗的同时,为患者提供精细优质的护理服务也至关重要。综合护理是临床主流护理模式之一,施行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护理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本文以我院收治的9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为观察案例,剖析综合护理的施行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以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为研究案例,入院时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以双盲法为分组模式,将所有患者按规则分为两组,每组人数46例。一组为对照组,囊括男性患者数25例,女性患者数21例;年龄最大值88岁,最小值64岁,平均年龄为(76.06±11.35)岁;高血压病程时间最长11年,最短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7.52±1.01)年。另一组为观察组,囊括男性患者数26例,女性患者数20例;年龄最大值87岁,最小值65岁,平均年龄为(76.11±11.24)岁;高血压病程时间最长10年,最短4年,平均病程时间为(7.32±1.10)年。纳入标准[2-3]:症状表现及体征符合老年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均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未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疾病;精神状态正常,意识及认知良好;临床资料无缺失,患者及家属知情且自愿同意参与。剖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及年龄等指标相近,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临床的基础护理,提醒患者按医嘱合理应用降血压药物,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和合理运动,维持血压的持续稳定。观察组基于以上护理措施,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为:①健康宣教:基于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性格特征,选择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相关知识的普及,包括发病原因、症状表现、并发症预防、治疗措施及护理要点等,以发放疾病手册、开办知识讲座及播放视频等方式,加深患者的疾病认知,纠正其不合理认知,使其提升依从性,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开展。②药物指导:针对患者所用药物进行详实宣教,包括药物名称、使用剂量及用药后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强调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对缓解疾病症状及促进疾病治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提高药物使用的安全性。③心理干预:尊重患者隐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以倾听和安慰的方式帮助患者调节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向患者及家属分享本院治愈成功的同类案例,进一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升疾病治疗依从性。结合医院已有条件,举办趣味活动或病友交流会,以此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进一步减轻其心理压力。④饮食干预: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及病情实况,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脂肪及盐分摄入,尽量进食维生素含量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摄入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减少肉汤食物的食用,以此减轻心肝肾等脏器负担。注意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切忌暴饮暴食等。⑤运动指导:针对性为患者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鼓励其主动参与慢跑、打太极等运动训练,以此促进机体免疫力的提升;合理控制运动时间,每日保持半小时以上。适当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进一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3 观察指标 研究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血压水平及情绪状态,其中,焦虑予以汉密尔顿HAMA评定量表分析,抑郁择取汉密尔顿HAMD评定量表研究;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水平越严重[3-5]。统计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剖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的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的组间分析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为差异明显,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情绪状态分析 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血压水平及不良情绪状态方面的指标相近,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且焦虑评分为(6.63±2.11)分,抑郁评分为(5.56±1.73)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情绪状态分析()

表1 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及情绪状态分析()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52%,较对照组而言更低,且整体住院时间为(13.45±4.01)d,也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时常伴有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身心健康受损且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疾病[6]。实践显示,老年人群发生高血压后,如若未及时进行血压控制,会显著加大心血管的负荷,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风险,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亟待控制和管理。有专家指出,高血压从总体上来说,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采取有效护理方法长期实现血压的良好控制,可实现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避免急性心肌梗死发生[7]。近年来,随着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优质护理模式应运而生。综合护理是一种系统性强、流程规范的护理模式,也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与外延所在,能切实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全方位满足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8-9]。经总结发现,综合护理的全流程实施均以患者需求为核心,能让患者获得连续且全面的整体护理,施行于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能在帮助患者提高疾病认知,改善患者自我管理和促进血压良好控制方面呈现理想效果;通过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能切实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其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护理工作开展;通过药物指导及病情观察,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情况并予以处理,从而预防严重后果出现,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的同时,保障了其生命安全;通过对患者予以疾病相关知识及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治疗行为,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适当对患者进行饮食及运动方面的指导,使其增强机体免疫力,为缓解疾病症状及预防疾病复发营造了利好条件[10]。本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的血压水平较于对照组而言更低,且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状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整体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发生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控制血压并加快患者的疾病治愈进程,使其树立积极心态,进一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行。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压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