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延续性研究组满意度

于 波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辽宁 铁岭 1127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其他心脏系统疾病而引发的心肌损伤,导致患者的心室充盈功能下降。其他心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心肌梗死、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和心肌病等。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为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和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这些是老年患者的发病因素。而扩张型心肌病和重型心肌炎则是年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因素。该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并发症多等特点,这将会导致患者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甚至是造成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再加上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极易引发患者出现多种负性情绪,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对患者治疗时,还需要对患者开展良好的护理工作。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22例,按照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61为参照组并开展常规护理,其余61例作为研究组实施延续性护理。参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0∶31,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65.11±4.45)岁,病程在1~8年,平均病程为(4.11±0.48)年。研究组中男女比例40∶21,年龄为46~72岁,平均年龄(66.01±4.25)岁,病程在2~9年,平均病程为(4.89±0.24)年。对比两组的常规资料未见差异(P>0.05)。

1.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②所有临床资料和一般资料完整的患者。③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且经由医院的伦理委员会所批准。④心功能恢复到NYHAⅠ级或Ⅱ级患者。

1.1.2 排除标准 ①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②合并严重的肾、肝和肺功能障碍的患者。③不配合、不依从调查的患者。④患有精神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⑤患者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参照组主要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做法如下:①健康教育。大多数患者以及家属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还不清楚,导致患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不高。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形成过程、并发症以及预防、各方面的注意事项以及护理方法及作用等,提高患者的知情度,并耐心的解答患者的疑问。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有关宣传册[3-4]。②心理支持护理。经过漫长的治疗和病痛的折磨,患者会出现较大的精神压力,产生悲观、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疏导护理,积极与患者交流与沟通,掌握患者的所思所想,提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帮助患者树立对治疗的信心,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③日常护理。日常护理主要包括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自己督促患者按时休息。首先,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以及身体状态,为其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禁止使用油腻、高盐类和高糖类食物。其次指导并辅助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每日进行适当的运动。③用药指导。和患者讲解每种药物的作用和服用方法,并严密的观察患者服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④病情追踪卡。对于遵循医嘱较差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发放病情追踪卡,记录患者的具体服药情况和护理方法[5-6]。

1.2.2 研究组 该组患者予以延续性护理方法,具体做法如下:①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该组小组成员由1名护士长和5名护理工作人员组成,并对护士进行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护理知识的培训,对患者以及家属的护理需求进行整体性评估,制订相应的延续护理方案。②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电话随访,出院后第1个月每周1次,后2周1次,询问患者的服药情况和日常生活习惯,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指出告知患者,提醒患者要时刻遵循医嘱。③家庭随访。对于行动不便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采用家庭随访的延续性护理方式,每月随访1次,与患者讲解具体的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在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前、后,通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评价内容主要是患者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通过不记名调查表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及以上为满意、60分(含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则为不满意,其中总体满意度的计算公式为:(总例数-不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软件中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护理总体满意度的计数资料用(%)表示,通过χ2检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通过t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2 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程度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对比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人体的心脏舒张功能以及收缩功能发生障碍以引起的静脉系统血液淤积,从而导致患者的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心力衰竭并不作为单独的疾病出现,常常伴随其他疾病发生。引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有严重心律失常、心脏负荷过大、药物作用、感染、过度活动、情绪起伏大和贫血、肺栓塞等其他疾病。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可将心力衰竭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等,根据心脏发生的功能障碍不同可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等。其中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如果救治不及时则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7-8]。而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患者出现持续性的心力衰竭,通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可以稳定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有恶化的可能,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类疾病最终的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和全身乏力为典型的临床特征,并可能引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死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导致临床症状不同,主要包括左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右心衰竭的症状和体征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其中右心衰竭患者的体征可表现为肝大、胸腹水、心脏增大和压痛等,使患者器官的功能下降,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科学的护理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然而,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中,患者在住院期间可以接受良好的护理干预工作,但是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就可以居家治疗,在患者居家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医护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就导致患者很容易会出现错误行为,这就会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造成患者极易出现复发的问题,甚至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而通过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则可以在患者出院后,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护理干预工作,这样就能够切实的提高护理干预的作用,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健康。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36%,参照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3.61%,研究组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60.52±4.81)分,参照组的生活质量平均评分为(51.21±3.21)分,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总体满意度。主要是因为在患者出院后,能够建立延续性护理小组,对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能够极大的增强护理工作人员的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护理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保证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率。同时,可以为每位患者设计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并按部就班的开展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工作,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作用。通过电话回访和家庭随访等出院随访方式,能够清晰的了解到患者出院后病情的发展情况以及患者的遵医嘱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院外指导,有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正确用药率,缓解患者以及家属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令患者十分满意[9-10]。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有着十分确切的效果,可大幅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认可度高。

猜你喜欢
延续性研究组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延续性护理管理在回访中心的应用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医院满意度调查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