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应用分析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脑血栓关节康复

孟 杨

(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辽宁 本溪 117000)

急性脑血栓是指由脑动脉局部血管自身病变,导致血管壁增厚、官腔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伤等临床症状[1]。急性脑血栓患者发病急,病情发展较快,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后仍需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治疗后运动功能康复程度[2]。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够通过心理护理、肢体康复锻炼、饮食、语言等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减轻神经损伤,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旨在分析其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溪市中心医院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共78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39例,最大年龄为84岁,最小年龄为47岁,平均(62.31±2.42)岁;对照组39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1岁,平均(62.52±2.21)岁;两组患者均经由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脑血栓;排除合并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排除精神异常、心理障碍、肝肾异常等疾病者;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干预,根据医嘱对患者合理用药同时对相关指标进行监测。

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与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成功案例等,使患者能够提高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护理中,加强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开导,使患者能够积极乐观;通过心理相关评分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其采取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心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②肢体康复锻炼:在患者治疗后2 d对患者展开肢体功能活动。患者仍卧床休息,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对患者进行关节康复活动锻炼,提高关节活动功能;遵守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原则按摩患者患肢,能明显促进血液流动,降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患者肢体位应处于良肢位,定期辅助患者更换体位,结合平卧位、侧卧位等方式减少压疮的形成;在患者治疗5 d后根据患者实际恢复情况对患者展开坐位训练,并逐渐过度成为站立训练和行走训练。③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和身体营养状况制订合理的饮食方案,严禁饮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患者饮食时需注意小口慢咽,不要过度着急。④语言康复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失语,并对失语患者展开语言功能锻炼。先对患者进行声音刺激,示范口型,对患者的发音进行逐字逐句纠正,在患者口语功能改善后积极鼓励患者与护理人员展开交流,促进学习能力以及记忆的提升。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总发生率。

QOL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Fugl-Meyer评分:采用简易Fugl-Meyer积分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越好。

Barthe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越好。

NIHSS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总分42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护理总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100分,80~100分为满意,60~79为较满意,5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分别表示为(%)、()。如P>0.05,则表示无明显差异;如P<0.05,则表示对比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 在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干预后对比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2.2 分析两组患者QOL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QOL评分、NIHSS评分可见,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QOL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QOL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比(分,)

2.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并发关节僵硬6例、肌肉萎缩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1%,观察组患者并发关节僵硬3例、肌肉萎缩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2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患病后病程长,患者常伴有偏瘫、失语、意识模糊等并发症,且在患病后患者神经功能也出现程度不同的受损,对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等的康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4]。研究认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后康复效果,帮助促进患者语言能力、肢体功能等恢复[5]。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是在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患者采取合适的康复护理,并通过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在心理干预后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治疗,这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身体康复[6]。在患者治疗后2 d即对患者采取肢体关节康复护理措施,遵循先大关节后小关节的原则对患者的患肢采取按摩措施,可明显提高治疗后患者关节活动功能,促进患肢部位的血液流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由于长期卧床休养引起的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也可避免患者肌肉萎缩等症状[7]。此外,对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并定期更换体位,能够有效避免压疮的形成,同时也降低了同一侧脑部压力[8]。在患者治疗后5 d对患者采取肢体康复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能够逐步帮助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并同时对患者采取语言康复护理,能够帮助失语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语言功能,通过交流方式帮助提高患者语言学习能力,提高恢复效果[9]。饮食护理一直以来是临床护理中的基础,通过饮食护理,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结构和进食方式避免食物对患者身体造成刺激影响,减少食物呛咳等现象发生[10]。

本次研究将急性脑血栓患者利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可见,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护理满意度可见,观察组更高(P<0.05),可见,对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此外,在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前,两组患者QOL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评分、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Barthel评分、Fugl-Meyer评分、QOL评分、NIHSS评分可见,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由此可见,相较于常规护理措施,早期康复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减轻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生活活动质量;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两组患者分别干预后分析患者并发生发生率可见,观察组更低(P<0.05),可见,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展开也可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更有利于促进患者治疗后康复。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运动功能,减轻脑神经系统损伤,更有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脑血栓关节康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CT和MR对人上胫腓关节面坡度的比较研究
骨折后关节僵硬的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