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

2021-08-30 06:39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0期
关键词:股骨头输液置换术

李 丁

(沈阳市第十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髋关节俗话称为“大胯”,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由髋臼、股骨头组成,此部位较容易受损发病。因此,若有病损,通常发生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众多疾病,髋关节的活动功能将受到相应限制,并且会有髋关节疼痛感,行动不便也会使人的生活质量相对降低[1]。而现代较普遍的手术治疗方式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此手术也属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此手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现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患者的接受度也较高,成为治疗关节疾病的可靠方式[2]。髋关节置换术主要是为了矫正患者畸形关节,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或恢复关节基本功能[3]。手术使用材料是用具有良好机械性以及能够生物相容的材料制作成的与人体关节相似的假体,通过手术,将关节病灶部位切除,解决患者疼痛问题,用人工假体替换掉已经损伤或者存在疾病的关节面,使患者能够保持和原关节同样的活动功能[4]。此手术的优点在于手术不存在明确的年龄限制,术后患者的关节活动能力较好,能够尽早下地,避免了老年人术后需要长期卧床的弊端,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5]。除了良好的手术治疗外,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起到缓解作用,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对治疗结局存在一定积极作用[6]。本研究中,对选取患者随机分组,并施以不同护理,分析研究中侧重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者在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本院治疗,时间: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60~75岁,平均(69.20±4.30)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例,骨关节炎14例,髋关节肿瘤8例,髋关节炎9例;观察组50例,男27,女23,年龄62~76岁,平均(68.40±4.10)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例,骨关节炎12例,髋关节肿瘤12例,髋关节炎10例;纳入标准[7]:①所选患者符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诊断标准。②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与,已签署知情书。③患者配合度良好。排除标准[8]:①不能积极配合研究的患者。②存在心理疾病的患者。③有脑器质类疾病的患者。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一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性护理。内容为:环境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患者用药,为患者讲解相应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度,使其依从性更高。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及恢复情况,并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等。观察组采用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术前对手术中用到的器械进行严格消毒,并检仔细检查医疗器械和设备,保证手术顺利。另外,准备好相应急救用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让患者及家属对于手术置换有相应了解,使他们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并积极配合手术。对患者手术前的心理、身体等各方面状态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将手术的具体流程及术中用到的相关器械为患者做以简单介绍,使患者有相应心理准备,同时给患者分享相关手术的成功案例,增强患者治愈的信心,使患者配合度更高。②术中护理。将手术室温度调节至舒适状态,一般室温在22~25 ℃,湿度在40%~60%,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一般为健侧卧位,分别在患者腋下以及髋关节部位垫软枕,保护好患者腋神经以及骨隆突处皮肤,输液温度应在37 ℃,坚持无菌操作原则,使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闭式输液,使用三通和留置套管针,保证输液管道通畅。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是否有不适感。进行麻醉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情况,进行吸氧支持,保证心肌供氧量和吸氧量保持平衡,术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必须立即告知主治医师,选择合理方式及时处理。手术过程中须全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观察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对输液量和输血量做好控制,保证其在合理范围,手术完成后,严格坚持医疗器械与设备,防止发生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呼吸、心率。②比较两组手术输液量、输血量、手术时长。③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呼吸和心率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呼吸、心率测量值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呼吸、心率测量值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呼吸及心率对比()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呼吸及心率对比()

2.2 两组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手术时长 经护理,观察组术中输液及输血量均比对照组少,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手术耗时比较()

表2 两组手术中输液量、输血量及手术耗时比较()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8.00%,对照组总护理满意度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总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部位,它包含髋臼与股骨头,髋臼和股骨头表面均有一层关节软骨,这个软骨相当于衬垫,使股骨头和髋臼的活动更加方便灵活[9]。在关节表面覆盖着一层滑膜组织,髋关节正常情况下,其滑膜组织会分泌出相应液体,以起到润滑髋关节的作用,避免股骨头和髋关节长期摩擦造成损伤[9-10]。而当人的髋关节出现损伤以至造成髋部骨折、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等严重情况时,则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目前常用的手术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所用材料是一种和人体相容性较好的生物材料,这种材料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并且能避免引起较多并发症[11]。除采取良好的手术治疗外,辅以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帮助其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2]。

为进一步证实恰当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相应体征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100例需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体征及手术治疗状况。常规护理一般是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征监测,维护好患者病房环境,给予患者相应的用药指导,并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等。针对性护理是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更舒适的临床护理服务,手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手术的流程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及治疗意义,使其配合度更高,手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相应急救物品,调节好手术室温湿度,检查好相应医疗器械,保证手术顺利。手术中指导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感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好输液量和输血量,并配合好主刀医师,除准确快速传递手术器械和相关用品外,还要做好手术周围相关组织的清理工作,确保医师手术视野清楚。术中若出现特殊情况,要及时报告医师,并采取合理措施及时处理。通过对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观察组血压、呼吸及心率测量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输血量、输液量比对照组少,观察组手术耗时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合上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血压、呼吸和心率均有相应改善,术中输液和输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缩短,护理满意度良好,此护理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头输液置换术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股骨头坏死的中医治疗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反肩置换术
不同粗细通道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比较
8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