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人地理念 落实立德树人

2021-08-30 06:36肖臻轶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3期
关键词:黄河课程标准理念

肖臻轶

摘要:人地理念是我们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乃至地理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它既是中学地理教学的主线,也是落实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文章结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黄河》一节教学为例,从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情感目标、核心素养等四个方面谈初中地理教学中人地理念的渗透,突出人地理念在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人地理念  课程标准  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  立德树人

引言

立德树人,是我国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价值的本真内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究竟“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怎么立,怎样树”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理念,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任务之一。

一、聚焦人地理念,紧扣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版)》(后称《课程标准》)中指出当下初中地理课程强调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人地理念。从课程性质中的“思想性”分析,这其中就包含着深刻的人地理念。总体概括出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向学生传递的理念与思想即为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反映出初中地理就是以“人地理念”为核心进行建构的。从《黄河》一节来看,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利用各类图文资料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本课时教学内容,把握住课程标准的内容,认真分析、研读课标,深究其实质内涵,利用学案导学、小组自主探究等活动,促使学生能根据黄河自然特征(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分析得出正确的黄河水文特征,并根据黄河实际不同河段的问题,提出有指向性的治理黄河的措施。在教学时逐渐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人地理念的思想。所以初中地理课程必须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地理念。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理念是《课程标准》指导下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深挖人地理念,提质课堂教学

(一)教材应用中,深挖人地理念

就整个初中阶段教材而言,人地理念无处不在,它直接或间接应用于教材各个部分。就《黄河》本节而言,在教材“正文”中提及黄河的治理分上游加强生态建设,中游进行水土保持及修建水利工程,下游加固黄河大堤,不同分段的治理措施不同,此处设计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注意集中体现出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思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理念。在教材“阅读材料”中,说到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植树种草、打坝淤地、梯田等水土保护的措施,着重体现出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这些措施既能解决减少水土流失的问题,又能带动当地农业发展,体现出人地协调统一,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地理念。在教材“活动”中认识黄河忧患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治理,意在让学生树立理性的人地理念。教师应挖掘教材,将人地理念深植于学生脑海中。

(二)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突出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要转变观念,要树立学生主体观,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合作,激发竞争,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撞出火花,从而调动学生、激励学生、影响学生。在本节课堂教学中,建议以研学游为主线,分组开展课堂教学。设计《黄河》教学中,以黄河概况(“识黄河”)、贡献(“颂黄河”)、危害(“忧黄河”)和治理(“治黄河”)四个部分开展课堂教学,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整体思路,便于学生从整体掌握课本内容。“忧黄河”与“治黄河”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分组上台展示,取长补短。让学生自主展示,培养了学生主体意识,学生在开展这种特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体验出主人翁的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忧患”“治理”,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思维,逐渐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三、彰显人地理念,升华情感

初中地理教学目标中提出情感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维度设计丰富了地理教育功能,使中学地理教育有生命、有情怀,使《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的目标得以实现。初中地理教学中,构建特色地理情境是一节有生命的地理课的必备要求,师生互动,心灵对话,从而生成和谐的地理课堂。让师生共同创造生命的过程,从而才能共鸣出更高层次的情感。在《黄河》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建议分四大模块,即“识黄河”“颂黄河”“忧黄河”“治黄河”,循序渐进,以研学游为主线,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实践性。尤其“忧黄河”及“治黄河”,一一对应,重视对学生地理思维性的培养。分组对比治黄河的措施,引发学生思考,其具有一定开放性,在学生火花碰撞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辩证唯物主义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彰显人地理念。在本节课结尾教学中播放2016年国庆专辑《江山多娇·黄河》纪录片配有《我爱你中国》乐曲,突显母亲河黄河的雄伟,在学生脑海中烙下母亲河伟大的印记,使学生产生对黄河的敬畏和感激之情。黄河虽然饱经沧桑,但她仍然是我伟大的母亲河,伴随着《江山多娇·黄河》纪录片播放,在《我爱你中国》乐曲的熏陶下,我们产生了强大的爱黄河、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且设计“治黄河”活动,更加体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主人翁意识,培养有责任感的公民,学生分享了因地制宜治理黄河的措施,彰显了人地理念。

四、深化人地理念,突破核心素养

2017版高中新课标准中提出四大核心素养,因初中地理未明确核心素养,经多方研究,初中地理暂将引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想、区域认识和地理实践力。如何突破核心素养目标,传递正确的情感与理念?就《黄河》本节课而言,建议以研学游览黄河为主线,构建一堂具有实践性和生活化的地理情境,通过研学体验之旅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生读图、指图,让学生说出黄河的源头、流经地形区、途径省份、各河段的分界點等,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通过理解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成因,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讨论分析黄河各河段忧患的原因和具体的整治措施,增强学生黄河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和科学发展观。而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中人地协调观才是核心,所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实质就是向学生渗透人地理念。当这些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学生会更加关注人地关系思想,形成科学的、因地制宜的人地理念。

我们可通过生活实例与素材的运用,使地理中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孕育在我们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中,让孩子们发现并解决很多问题,同时也在增强我们的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综上,我们在平时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方法与技能,增强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极传递科学的人地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深化学生的人地理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育人目标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注重育人方向。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培育生命成长课堂,最终在初中地理教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史威.核心素养与初中地理——地理核心素养对初中地理教育的价值意义讨论[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7).

猜你喜欢
黄河课程标准理念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黄河
用心处事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现代陶艺理念
渡过黄河看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