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沪太公路

2021-09-02 02:44◎则
江苏地方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太仓宝山通车

◎则 成

(古吴轩出版社,江苏苏州 215123)

2020年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在公路方面提到:滚动实施打通省际待贯通路段专项行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提升省际公路通达水平。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早在民国时期,苏州的民众就十分重视交通建设,江苏第一条民营公路——沪太公路,就建在太仓。沪太公路南至上海市静安区(老闸北),北至太仓市浏河镇,全长约38.5公里。沪太公路在上海市区称沪太路,上海外环高速外称沪太公路,是上海到太仓的一条省际公路,也是上海最长的马路。

沪太公路的铺设,极大地方便了来往于太仓与上海的两地民众。如今,沪太公路已更名为沪太新路。2021年是沪太公路筹划铺设100周年,回首往事,沪太公路不仅承载着沪、太两地民众的记忆,更记录下百年中国的风雨历程。

20世纪初,有不少太仓人在上海办厂经商,他们频繁来往于沪、太两地,但是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太仓浏河镇到上海,只有一条顺着田埂的千曲百弯的小路。有一年,14岁的项惠卿肩挑行李,沿着这条小路,踩着泥泞,从浏河北茜泾乡到上海一家纱厂当学徒,他深深尝到了行路的艰难。到上海后,那里是花花世界,而近在咫尺的浏河农村依然贫穷落后,项惠卿萌生开辟一条公路,方便行旅,沟通城乡,发展家乡农村经济的宏愿。他含辛茹苦,勤奋工作,经过十多个寒来暑往的努力,由学徒升为经理,终于成为上海棉纱行业的佼佼者。他经常与同乡好友如唐文治、洪伯言、张纶卿等商议酝酿成立汽车公司铺设公路之事,并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和支持,同时还将临时办事处设于上海纱业同业公会内,保持联系。1921年5月,项惠卿在上海卡德路泰德里(今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新闸路口)正式成立沪太路筹备处,并邀请吴仲裔(吴健雄的父亲)、汪季章、周石僧等进行筹划。同年5月15日召开沪太长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太公司)成立大会。会上,选出董事11人,以唐文治为董事长,后因唐文治无暇兼顾,由洪伯言任代理董事长,并选监察2名,推定经理、副经理各1人,由吴仲裔负责具体筹备事宜。在集资会上,大家议定修建这条公路资本总额为50万银元,项惠卿当场慷慨解囊,认购总额的一半。

公司成立后,经过众人与多方反复协商,最后决定以原先往来沪太的羊肠小道作为基础线路,将其筑直为公路,使得沿途市镇村落,相互毗连。行车线路虽然确定了,但是大部分线路在宝山县境内,公司认为筑路能够顺利进行,必须借助宝山地方当局之力,后几经交涉,遂与宝山交通事务局负责人袁观澜取得联系,双方签订垫款筑路合同:根据沪太公司所提出的路线、沿途设站的地点、路面的宽度,修建所需款项由公司垫款银元16.35万元。筑路工程由宝山县交通事务局负责限期完成,沿途桥梁、涵洞、站基、站屋悉由沪太公司建造,今后养路也由沪太公司负责。自通车之日起,每年由沪太公司付给宝山县交通事务局路租,而宝山县交通事务局每年应付给沪太公司垫款利息。合同期限为30年。至于太仓县境内的路面共约3公里,由公司自行购田筑路,每亩协议地价约为银元50元,如遇搬迁坟墓,另外协商补贴。

当时筑路工程采取分段派专人负责,所以进度很快。全线有3座桥梁:蕴草浜的唐桥、罗店的三冠塘桥和通往长江口的墅沟桥。桥梁全部由上海信裕泰营造厂设计投标,承包建造。在筑路的同时还进行了通车准备:察看设站地址,购买站基,设计图纸,建造车站、停车场以及设立司机人员养成所等,并沿途架设了长途电话线,以供通车后站与站之间的联系。

1922年春,大场已可通车。3月23日,上海至浏河全线通车,公司举行了隆重的正式通车仪式,披红挂彩的大客车受到沿途百姓的热烈欢呼。当时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汽车长什么样子,而太仓境内的民众却已经能坐上汽车,风风光光地去上海了。太仓的父老乡亲为此欢呼雀跃,为江苏第一条民营省际公路的诞生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到了秋天,已通车至罗店,冬初已可全线通车营业。上海至浏河的票价为1.25元,每班次车行约72分钟。由于当时路面上仅铺煤渣,未用石块和三合土打底,所以一经汽车行驶,路面就凹凸不平。雨天时,车辆还容易陷入泥中,难于行驶,时常要停业抢修路面。后来,公司吸取教训,在路面上覆盖三合土并压实,且将轮胎改换为中型气轮胎,行驶状况有所好转。可惜的是通车后不久,创办人、代理董事长洪伯言突患心脏病逝世。董事会决议推选项惠卿为代理董事长兼经济董事。

1924年夏,“齐卢之战”爆发,沪太公路全线沦入浙军防线,浏河成了两军对峙激战之地,车辆全部被浙军征用。直到1925年春,沪太公路才开始复业通车。

1929年,嘉定县建设局要求沪太公司开辟嘉定至罗店支线,这是沪太公司开辟的第一条支线。路线由罗店站向西转弯,经过新泾桥、施相公庙直抵嘉定东门,全程不过20里,路面由嘉定县建设局征田建造,设站、养路、行车悉由沪太公司负责,订立协议后送交江苏省建设厅批准。作为当时的换文条件,专驶费由公司一并结算上交省建设厅。因为工程进行得比较顺利,同年即行通车,票价1元。从此上海可直达嘉定,嘉定县城及沿线居民都感到十分方便。

1932年,宝山县建设局循嘉罗线的前例,要求沪太公司通车淞杨线,由刘行向东至三官堂公路,经宝山至吴淞镇,再向北经月浦至杨行。路线呈丁字形,倘自沪直放班车,须增派2辆车,这既有调度车辆的困难,又因该线乘客少存在亏本的风险。沪太公司考虑后,决定派客车2辆在刘行站中转驶淞杨线,往返衔接各班,这是沪太干线上开辟的第二条支线。

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首先向闸北华界地区进犯。日军在上海闸北遭到由蒋光鼐、蔡廷锴指挥的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沪太公司的全体员工主动派出车辆,积极支援十九路军运送士兵和弹药辎重。为避免白天遭受日军飞机轰炸,改在夜间行车,司机们常常彻夜不眠,忍饥耐寒,辛勤工作。不幸的是,沪太公司在上海闸北的公司厂房,遭日军轰炸后受到严重破坏,客货车站以及沿线设施、公路路面等也都毁损惨重。战争平息后,十九路军以沪太公司在抗战期间支援有功,赠送卡车10辆表示感谢,并向其颁发奖状。

沪太长途汽车公司浏河车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驻沪日军蠢蠢欲动,企图在闸北再次挑起战端。在战争风云密布之际,沪太公司的全体职工,同仇敌忾,集中所有车辆及机务人员随时待命。8月12日深夜,公司接到通知,立即将全部车辆迅速开往嘉定、罗店、浏河等地运兵到沪布防,许多科室人员也志愿随车运输,表现出满腔的爱国热情。当天深夜,沪太路上灯光时隐若现,运载士兵、弹药和各种装备的满载车辆,不断来到吴淞、江湾、闸北等地。金鸡报晓时,乌镇路桥北堍等道路上铁丝网、沙袋包构筑的防御工事已经完成,中方将士严阵以待。13日上午,日军进犯闸北,我守军出其不意,迎头痛击,予敌重创。在我方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方多次被迫临阵易将。在淞沪会战的三个月里,沪太公司的所有车辆及机务人员和上海同仁一起,始终奔波在沪太公路上,为前方将士运送军需物资。战事西移后,因沪太公路上的桥梁悉数被毁,车辆和司机遂被全部征用。公司当局感于这次战争有持久的可能,仅靠自身的经济力量不能长期维持,随即决定向全部职工预发1个月工资,暂时遣散。

抗日战争胜利后,沪太公司此前去重庆的人员先后回来。后经一年多的联营,公司除了开支,已稍有积累,可购客车数辆。1947年1月,沪太公司正式通车复业,当时全部客车不到20辆。1948年,法币改为金圆券后,通货膨胀愈加恶化。两年前复业时抱有发展希望的沪太公司,此时处境每况愈下。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公司遵循党给民族工商业指出的道路,为改变困境,获取新生,经商议决定,要求国营苏南汽车运输公司接收业务。原沪太公司的善后事宜,由吴仲裔料理结束。1952年7月1日,国营苏南汽车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正式接办沪太公司各线客运业务,所有在职人员统由苏南公司妥为安排,从此走上了新生之路。

1993—1995年,沪太新路从浏河镇至浮桥镇浏家港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升级改建,长5.7公里,路基宽26米,双向4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2004—2006年,浮桥镇浏家港至仪桥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升级改建,长5公里,路基宽28米,双向4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其余路段为三级公路,路基宽9米,双向2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

1936年沪太公司干线支线路线图

沪太新路是上海市“三环十射”干线路网中的一条北向射线,向北连接太仓,而向南连接至上海新客站以及市中心“5纵”规划次干线之一的恒丰路;沪太新路南北横贯整个宝山区,它是上海市南北贯通条件最好的一条主要道路,是宝山区的主要集散通道,也是宝山区的城镇发展轴。

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出,太仓—上海这两座紧密相连的城市,又有了“沪太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沪太路,中国第一条商办省际公路,早在百年前就为“沪太一体”埋下了萌芽的种子。如果将一座城市或一个特定的地区比作人体的话,那么,其中纵横交错的道路便是人体的血脉。这些如血脉一样的四通八达的公路将会和整个中国的公路系统连成一片,从而对一地的发展、城市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每一条道路都蕴藏着丰富的故事,更是一个城市或一个特定地区鲜活的体现。一条看似普通寻常的道路,承载的不仅仅是车辆、行人,而是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

猜你喜欢
太仓宝山通车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通车!
黑太阳
云南安宁:国家级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今日正式通车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百年铁路,今朝梦圆 大理至临沧铁路建成通车
“技术通车”
我的第二故乡
用一座太仓替你还债(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