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节江淮君子水:江北实业家黄以霖

2021-09-02 02:44张福贵
江苏地方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宿迁湖北

◎张福贵

(宿迁学院法政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黄以霖(1857—1932),江苏宿迁人,曾先后担任清朝《大清会典》纂修,驻日本大阪、神户总领事官,湖南提学使、布政使等职。黄以霖是清末民初的风云人物,在江苏政界、实业界都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兴修水利、创办民族工业、兴办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等方面殚精竭虑,建树颇多。民国时期,袁世凯政府聘他为江苏省实业司司长,辞任不就;与张之洞、张謇、黄炎培等名人交往密切;参与创办的有大通煤矿、大源盐业、耀徐玻璃、甲子社(上海图书馆前身)、中华职业教育社等实业。

一、倡建徐州会馆、赴日考察新政

黄以霖家族自清代中叶由安徽歙县迁到苏北淮安、邳州、宿迁一带,后因家族立军功,而定居于宿迁城厢。据《黄氏家谱》载,其旧居从宿迁阳春门延伸到东大街,十余进院落,门联为“郡传江夏,门近阳春”,今已翻建为宿迁人民商场。

黄以霖

黄以霖的父亲黄亨业于1870年中举,黄以霖于1891年中举,一门两举人,使得黄家在科举不甚发达的宿迁县成为书香望族。黄亨业成为举人后历任溧水、沭阳等县教谕。黄以霖早年就读于钟吾书院。钟吾书院是1823年宿迁知县华凤喈率领儒生共同捐资在宿迁县城北马陵山麓修建的,在众多的捐建者中不乏黄氏族人。

1885年黄以霖被推荐为拔贡,徐州府与其同科的还有萧县段书云、邳县窦鸿年等。拔贡是各地府州县学向朝廷贡献的人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北京国子监读书。在国子监读书期间,在黄以霖与段书云的倡议下,徐州府八县的官绅捐款集银七千余两,在北京宣武门外的米市胡同创建了徐州会馆,为徐州籍的士人进京应试或朝觐提供服务。

1891年,黄以霖中辛卯科举人。黄氏家族在黄以霖取得功名后,便为黄以霖报捐了内阁行走一职。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军惨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此时的黄以霖正在内阁从事《大清会典》的编纂。虽在编书,但他精研外交和军事,更关注时事,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夕参与了大臣们的“公车上书”。在“公车上书”的奏章中,他们力陈时弊,发表哀痛迫切之论,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力主改革。1898年黄以霖奉命出使日本,1901年任神户兼管大阪正领事官,重点考察日本的军制与教育。1901年,张之洞督抚湖北,实行湖北新政,急电在日本的黄以霖回国,黄以霖便在湖北开始了他的社会变革之路。

二、协调铁路建设、促进湖北变革

1897年,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后,对湖北经略有方,他认为振兴国家需从实业和教育两方面着手,遂在湖北兴实业与创办新式教育。1902年,张之洞设立湖北学务处,任命黄以霖为湖北武备学堂提调。黄以霖仿日本军事教育,在管理制度、招考形式、毕业去向等方面进行改革,使湖北新军的军事素质得到改善。

湖北武备学堂是张之洞在武昌设立的陆军军官学堂,其目标是储备将才。黄以霖对学堂学生要求十分严格。据学生李愈友回忆文章记载,学堂学生待遇优厚:“学生每人发4条红毛毯子……寒暑假不回家的学生,学堂依旧供给食用,按月发给学生零用银4两,黄以霖认为学生有钱,就不能认真学习,遂停发。”

黄以霖到了湖北以后,夙兴夜寐,惨淡经营,以其统筹大局之气度、实干稳健之能力,得到了湖北政界的认可,更得到了张之洞的肯定,1905年10月他被任命为粤汉铁路川汉铁路总局提调,协调建设铁路。

粤汉铁路是继芦汉铁路之后清政府着力建设的长途铁路干线,从议建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建成,前后共经历了40余年。清政府在该铁路建设早期曾向英美等国借款,造成民众不满,因此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粤汉铁路的建设得到了清政府的极大关注,同时也是国际关注的焦点。黄以霖办理得力,湖北铁路筹建进展顺利,在1909年5月时完成了武昌到岳州段的实测工作。

1909年,武汉成为京汉、粤汉、川汉铁路的交会之地,四方商品云集,是当时中国继上海之后的繁华商埠。1909年春,湖广总督陈夔龙筹办武汉劝业博览会,黄以霖被任命为劝业奖进会会办,制定奖进会章程。会办联合商学各界组织武昌商会、汉口商会、教育会及宪政筹备会4个团体组织参赞会,印刷了5万份白话文的劝业奖进会传单。这年9月,奖进会开幕,参展物品8000余种,半个月内参观者络绎不绝,计有20余万人。武汉劝业奖进会是中国第一次举行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综合性博览会,促进了湖北工商业发展,也扩展了湖北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

黄以霖的政声口碑得到了政界认可,他先后担任湖北武昌府、汉阳府、郧阳府等地知府,1910年由湖南巡抚杨文鼎奏请,任湖南提学使。1911年湖南保路风潮风起云涌,同年10月22日,湖南长沙起义爆发,黄以霖与革命军大战三昼夜,后在革命军中的学生谏劝下,由谭延闿等新军将领恭送回乡,并把湖南省财政库存及账册交给新军,使新军有了稳固的革命基础。

孙中山曾经评价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革命者”,黄以霖又何尝不是如此?回到故乡的黄以霖于1912年拒绝了袁世凯聘任其出任江苏省实业司司长一职,终身不仕民国,一心从事社会变革事业。

三、与张謇等合作、以实业导变革

1911年11月3日,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江苏独立。辛亥革命结束后,上海成为晚清遗臣的聚集地,为了方便开展实业救国和地方自治的计划,黄以霖便从宿迁移居到上海。

早在1903年,黄以霖就与李经方、张謇、余诚格等实业派人士向商部呈文,利用宿迁的矿砂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的优势建立耀徐玻璃厂。经清廷批准后,1905年耀徐玻璃厂开工建设,1908年竣工试火,开始生产平板玻璃,1910年达到日产玻璃7000余块的水平。该公司出产许多品种颇为精良的玻璃,如窗片玻璃、帘板玻璃、型板玻璃等,经南洋劝业会江苏物品展览会及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审查合格,给予优等奖章。

继投资耀徐玻璃厂之后,黄以霖又于1910年建设了宿迁永丰面粉厂,同年耀徐玻璃公司在镇江设立分厂,黄以霖任董事。1910年5月,南京钓鱼台的德义长号丝织厂成立股份公司,股金定额为6000两,黄以霖任经理人。1911年,应海州沈云沛之邀,成立东灌赣垦牧公司,注册股金15万元,黄以霖任经理人。

随着湖北粤汉等铁路干线的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和煤炭,黄以霖便与萧县段书云、怀远林文瑞和杨耀南、峄县中兴煤矿田贯武等地方士绅在安徽怀远建立了大通煤矿,煤矿调用中兴煤矿工人做指导,雇佣工人600余人。由于大通矿煤质好于中兴矿,销路很好,1909年大通煤矿年产煤炭能力达到2700余吨。

1913年,黄以霖经盐运使徐绍垣牵头,创办了济南大源制盐股份有限公司。随着灌河东岸四大制盐公司的建成和投产,淮北盐业得到了空前发展。此外,黄以霖又继续发展盐垦业,1921年在东海创办了意成垦殖公司,1922年在灌云创办了新灌垦殖公司。

1920年,黄以霖与张謇、韩紫石等18人共同发起成立苏社,以江苏地方自治为宗旨,以实业、教育、水利、交通为首,谋求自治发展之事业,主要从运河治理和交通治理开始。同年,黄以霖与张謇、韩紫石等官绅成立江苏运河工程局。

与此同时,张謇在南通进行的实业改革初见成效,以大生纱厂为中心的资本集团初步形成,整个苏北形成了以南通张謇、宿迁黄以霖、海州沈云沛、赣榆许鼎霖为代表的实业家群体,他们以矿业、纺织、盐垦为产业基础,从整体上推进了苏北近代化的进程。

四、赈灾办教、施慈惠于乡邦事业

黄以霖作为有名望的江苏耆老之一,义赈办教工作贯穿他的一生。

1898年,徐海地区发生大水灾,麦地转眼一片汪洋,民众闹饥荒,受灾人众达百万之多,地方官吏却克扣灾款,迟迟不赈,到了冬天,人们饥寒交迫,死者无以数计,邳州尚存者有暴动造反之迹象。《江苏淮徐海义赈第一批征信录》中记载了1898年黄以霖与段书云向翁同龢及刑部、海运局等经募,共收京足银6300两、京松银500两用于淮徐海救灾的历史。

1915年,黄以霖与盛宣怀、孙宝琦、李经方、冯煦、魏家骅等在上海成立广仁善堂,主要进行义赈与工赈活动,诸董事捐献铁矿数所以筹建上海广仁善堂。这年,广仁善堂为山东小清河工赈、江皖义赈共出资达100万银两之巨。1921年,黄以霖与段书云、王为毅等徐属士绅发表通告,报告徐属各地灾情。1928年,黄以霖与成静生等22人发起成立上海临时义赈会,募集专款救助鲁南兖州和沂州两属灾区,聘请有赈务经验人士专门分赴灾区查放,同时联合沪上慈善团体共同募捐,共募集5万余元,发放灾区。

《宿迁市志》记载黄以霖数次赈济宿迁灾民的情况,仅1914年、1917年、1926年宿迁地区就募集22万元,民众对他感恩戴德,曾于兴国寺前为其撰文勒碑纪功。

1928年,上海临时义赈会出版的《义赈汇编》中,黄以霖在序中说“惟从来赈务经始大抵人款交筹,得款难,得人尤难”,表达他认为义赈除了主持者和发起者,还需要一批能够亲赴灾区查赈放赈的工作人员,而且这些人必须具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丰富的查放经验。

在义赈救灾的过程中,黄以霖还注重对人才的培养,他参与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1926年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过程中,黄以霖与黄炎培、沈信卿等一起发起成立甲子社,甲子社后来发展成为鸿英图书馆,1953年改名为上海报刊图书馆,1958年并入上海图书馆。1955年黄以霖夫人黄宗觉把他遗留的书画图书古籍共计12133册,其中古籍善本2000余册,全数捐赠给上海图书馆,其中尤其可贵的是黄以霖保留的徐州府八县晚清民国间所勘测的地图、诗文抄本等珍贵资料,如《徐州二移民集》、杨淮《石屏诗草》抄本、丁泗吉《靖山诗集》抄本、张念祖《写意编》抄本、朱迈《耕石诗集》抄本等,为徐州府保留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五、君子之风、后世不忘救亡爱国

1931年12月,黄以霖与黄炎培、马相伯、韩国钧、王清穆、沈恩孚、唐文治、穆藕初等组织江苏省国难救济会,并发表成立宣言:“寇深矣,祸亟矣,国民披发缨冠,剑及履及,以赴国难,义无可辞矣……天下兴亡,匹夫匹妇,皆与有责,同人等爰就江苏发起本会,非限一隅,请自隗始。国难弭平之日,即本会解散之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愿我在苏民众,无老无少,无男无女,一致参加,共图救济。”

1932年1月8日,黄以霖逝世,临终前丝毫不提自己的私事,而是告诫亲友,若在官位一定要有守卫国土的责任和自觉,绝对不能逃避推诿。追随黄以霖办教育20余年的黄炎培在其去世后送上悼联:

神明强固如公,热肠古道如公,廿载许追陪,一言一行皆模范;

国运艰危到此,民生颠连到此,九原有遗恨,在朝在野总沧桑。

在黄以霖忠于职守、实干兴邦精神的影响下,黄氏后人在近百年中国社会的风云变幻之中,忠于自己的职责,不忘救亡爱国。黄宏庆,艺名黄煌,黄以霖次子,1927年毕业于中国公学,参与早期南国社创建,是中国早期电影人之一。1935年,他与田汉、袁牧之合作,参与了《风云儿女》的拍摄,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一时传遍大江南北,激励全民抗战,新中国建立后成为国歌。黄葆同,黄以霖长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分子学科奠基人之一,194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47年赴美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攻读有机化学,1952年在纽约大学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1954年黄葆同冲破种种阻挠,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1955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头版以显著的版面、醒目的标题报道了黄葆同的归国爱国行动。

黄以霖是生活在晚清民国的一介儒士,历经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始终直道而行,以成就事业为目标,不畏艰难。灾民遍野之时,振臂高呼,赈募恤民;家邦兵燹之时,慷慨赴义,不顾安危;一生行谊,志在救国,不忘乡邦,泽被江淮,足为后世楷模。

猜你喜欢
宿迁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不忘初心》(书法)
宿迁姑娘登上珠穆朗玛峰
无悔的选择——记塔河县赴湖北参战的白衣战士
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向台资台企抛出“橄榄枝”
驰援湖北
大运河·宿迁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