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志书创造性转化、综合性实施的实践
——以太仓市援建志为例

2021-09-02 02:44范志芳
江苏地方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太仓市太仓史志

◎范志芳

(太仓市史志办公室,江苏太仓 215400)

2018年3月,太仓市政府根据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部署的《江苏援藏援疆建设志》《苏州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志》太仓部分编纂任务,决定同步启动《太仓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志》(以下简称援建志)编纂工作。编纂伊始,援建志编辑组就意识到,在我国全面小康伟业攻坚克难之际,援建志不仅承载着存史的意义,更需要及时发挥其现实的宣传、激励和资政育人的作用,而不是等到志书出版之后才最终体现援建志的价值。作为一部专题特色志,援建志的编纂方法、组稿渠道、呈现形式、宣发方式也应同传统的志书有所区别。经过讨论后,编辑组确立了太仓援建志的总体工作思路:重视编辑过程中的成果性转化,在过程中不间断发挥援建志的编纂价值;重视一手材料的现场感,在条目记述中见事见人;重视多样表现和多样宣发,在志书呈现上尽量做到好看可用。

通过3年的编纂实践,太仓援建志工作共完成2部图志出版、8篇文章推送、2个会议宣发、1个PPT制作,并留存1个图文资料库、多个音频视频,志书和文章阅读、PPT演示等受众逾万人,实现了从一部志书编纂到一个项目综合性实施的转变,由此太仓市史志办不仅成了记录和保存太仓援建历史、弘扬太仓援建干部奋斗奉献精神的主阵地,同时也成为太仓援建工作的资料数据库。

一、做好“两转化”,编纂成果得到过程化体现

1.面向社会普遍宣传,援建专题文章受欢迎

一部援建志的最终出版,不是启动援建志项目的最终和唯一的目的,向社会更多地宣传并弘扬全国脱贫攻坚中的太仓作为和太仓精神同样是我们重要的目标。在援建志编纂工作启动4个月后,因为要率先完成省、市两级方志部门援藏援疆太仓部分的供稿工作,太仓市史志办已征集并整理了大量太仓对西藏、新疆两地援建工作的资料,并且形成基本成熟的初稿。为了尽快将太仓援藏工作中感人的人和事传达出去,将太仓援藏干部人才不怕艰难、不怕牺牲、奋发有为、不负人民的援建精神弘扬出去,同时也为了鼓舞太仓人民特别是正在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的援建干部人才以先前援藏干部人才为榜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贡献太仓力量,我们编发了《向奉献致敬,向奋斗致敬:太仓援藏赞歌》的专题文章,在“太仓史志”微信公众号上推出。专题文章以7名援藏干部的事迹为重点,用散文式的文字、各时期的图片、援建干部人才表录等形式讲述了四十多年来的太仓援藏故事。一经推出,社会各界反响热烈,一天之内阅读量就突破2800次,刷新了“太仓史志”微信公众号的最高点击数。同时有读者反馈,有随江苏省海事条线援藏的太仓干部漏记了。根据这一信息,史志办又将该干部资料补充到援建志志稿中。利用微信推送援建志中的重点内容这一尝试得到肯定、受到欢迎后,史志办更坚定了重视援建志过程性成果转化的想法。此后援建志编辑组又陆续推出《老骥驰千里 深山叶正红——记援陕干部陆冬泉》《助力脱贫 携手小康——奋斗与奉献,他们的2020年》等多篇专题文章,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援建工作专题文章的不时推送,不仅向公众介绍了太仓援建工作历程和援建人物事迹,同时也为援建志编纂创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社会关注度、修志知晓度、组稿配合度得到明显提升,大大推进了太仓援建志的编纂质量和速度。

2.面向特定人群重点宣传,援建图志委员代表人手一册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为了在该年度的两会上体现这一重要的历史节点,让“两会”的委员代表更多地了解太仓在助力脱贫攻坚、开展援建工作道路上所走过的历程,史志办决定对《太仓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志》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从收集到的援建志原始资料中整理了历年援建工作的典型照片和重要史实,编纂成《太仓援建工作巡礼》图册一书,并联合政协文史办共同制作,使援建图册成为政协太仓市十四届五次会议、太仓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委员、代表会议资料。图册设援建图志、援建时轴、援建口述、援建队伍、援建回响、援建地风采六大部分内容,通过生动的排版形式多维度地向两会委员代表讲述脱贫攻坚伟大事业中的太仓故事和太仓精神,成为两会资料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受到委员代表的欢迎。

二、坚持“三注重”,内容呈现做到见事见人

1.注重采访调查,坚持一手资料优先入志

由于太仓市的援建历史比较长,受援地在全国分布比较广,年代久远的援建工作大多没有文字记载,即使有留存资料的也不完整,导致原始资料收集难度大。因此除了传统的编委会成员单位行政命令式供稿、开座谈会组稿等传统组稿方式外,史志办还通过口述采访和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援建志编纂工作启动后,太仓市史志办就专门配备了一间口述史采访室,利用音视频采集设备、虚拟合成及制作系统,记录采访对象口述的援建史。编纂过程中,史志办邀请20位援建干部进行口述,录制挂职经历及援建中难忘的人事、体会,补救援建历史资料的缺失。这些口述内容源自援建干部内心的真实体验,真切感人,入志后作为志书的延伸阅读,既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也补全了志书的内容。

史志办还前往各受援地征集资料。编辑组提前向受援地的方志、档案等部门发函取得联系后,赴援建地与当地的方志部门、档案局(馆)、扶贫办、发展改革委等相关单位对接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援建项目并留存影像资料。同时,邀请当地熟悉援建工作的人员加入资料采编QQ工作群,对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内容进行交流,及时补充援建资料。通过一系列方法,编辑组前后搜集原始文字资料累计百余万字,图照资料千余张,音视频资料20多份。

除了采访太仓援建干部和援建地相关部门相关人外,史志办还注重采访对象的多样性。如编辑组采访了6名因劳务输出到太仓务工最后留太仓创业或成家的陕西籍人员,记述他们到太仓劳务输出的原因、过程以及在太仓创业成家的体会及感受,最后形成《务工者的华丽转身——劳务输出中在太仓创业落户的陕西人员代表口述实录》一文。这样一篇内容生动的文章,通过两地帮扶中劳务输出中的典型案例,既直接反映了两地对口劳务协作中个体命运的改变,又体现了援建工作对援建地现实又深远的影响。在最终出版的《太仓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志》中,口述实录类内容有16篇,媒体报道23篇,日记选摘6篇。这些口述采访类、日记类内容的入志使援建工作的现场感、援建人物的在场感大大增强,提升了太仓援建工作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2.注重以事系人,突出基层援建干部人才的事迹呈现

援建志的编纂除了要记述好组织规划、资金帮扶、智力帮扶、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面上重点工作外,在以上援建工作的记述中突出“人”的作用是太仓援建志始终如一的关注点。因此太仓援建志中大量运用了以事系人的方法来进行条目记述。“谁去帮了,如何帮的,效果如何”“援建地对援建干部的评价如何,援建地因援建干部人才又有何种改变”是记述的重点,只要能收集到的援建干部人才的姓名,能以事系人的尽量入志,因此太仓援建志中出现的援建干部人才姓名有近800人。

太仓市史志办的口述史采访室

在援建工作的各个历史时期,具体负责援建工作的挂职干部、前方工作组成员,他们在援建地一呆就是两三年,对援建工作的贡献度、奉献度与短期参加援建工作的人员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早期的援建工作,大多是以干部援建为主,还未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对口援建局面。因此,在篇目设置中,编辑组将“干部援建”条目从援建团队中单设,置于其他篇目之前,以突出他们的功绩。

3.注重点面结合,设援建名片反映援建概况

由于太仓援建志的时限跨度45年,援建地涉及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的6个地级市、50个县(市、区),参与援建的干部人才近千人,因此早期征集上来的资料大多呈碎片化、阶段性的特点。为了加强条目记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编辑组在篇目上以援建地设篇,按援建工作分类设章节,这样就可以在一个篇里完整记述同一援建地的各项帮扶工作。同时在每一篇的篇首,还在概述前设置一张援建名片,包括援建地、援建时间、派出援建人员、援建资金、重要援建成果五个要素,以名片的形式,使援建地的核心数据在名片中就得到体现,读者一翻阅篇首,就能知道每一援建地的重要数据,也把一个个碎片式的信息高度浓缩进援建名片中,大大强化了每一个援建地援建工作记述上的导览性和统揽性。

三、多样宣发,扩大援建志的现实影响力

《太仓市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志》和《太仓援建工作巡礼》编印出版后,没有束之高阁、藏于书架,而是把走向社会、走向读者作为援建志发挥价值的必要途径。在宣传发行方式上,史志办运用常规首发式、诗歌宣传式、音频宣传发行式等多样手段,推进援建志的发行。

援建志出版后,市史志办第一时间举行了首发式,市领导、编委会成员单位代表、援建干部代表、志书受赠单位代表等出席会议,记者报道采访,这样保证了志书发行到机关各部门各乡镇。

同时史志办用诗歌对援建志和援建图册进行宣传,推动志书的发行。在志书正式发行前,史志办就撰写了《一首属于他们的歌——致援建者》分别在《太仓日报》文学副刊版和“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以诗歌的充沛情感和优美语言向公众介绍两部图志的内容和援建人物的感人事迹,有读者评价以诗歌体来宣传志书发行真新颖,仿佛又看了一次《山海情》。

另外,史志办还联合太仓市朗读者联盟共同推出“最美声音讲述援建故事”系列,分别在“美读太仓”和“太仓史志”微信公众号上推发,在听友群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也推动了志书的发行。

四、专题志创造性转化的一些思考

1.编纂成果过程性转化有利于及时发挥志书宣教作用

一部综合性传统志书的编纂周期需要五年八年甚至更久,无论对编纂责任单位还是编纂人员来说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而专题志书如抗疫志、抗震救灾志、援建志、小康志等则承载着即时性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功能,它们除了具有存史作用,更具有一定的宣传作用和主题精神的传播效应。如果还是以传统志书的编纂方式来实施,那么志书的宣教作用将会大打折扣,志书所要传达的主题精神将无法得到即时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创新理念和方法,将志书现实的资政育人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做好编纂成果的过程性转化。将编纂资料以文章、图册、音视频等多种方式在方志平台及其他媒体平台、大型会议上推送分发。这样既解决了志书编纂周期过长的问题,又及时发挥了专题志的宣教作用。

2.条目记述应突出现场感利于传扬专题志的主题

专题志书条目记述,在坚持横排竖写、史料真实、文风朴实这些志书基本原则外,在志书的编排结构、内容形式上可以借鉴年鉴、口述实录、新闻报道等形式予以创新式表达。特别是在实体条目的记述上,要做好一手资料的入志工作,将口述采访、新闻报道、日记、发言稿进行资料性转化,既要保证入志资料客观真实,又要尽可能见事见人,突出人事的现场感和在场感,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同时也更有利于专题类志书主题精神的传扬和宣传。

目前,以音视频入志的全媒体呈现方式是不少志书增强志书内容现场感、扩大志书传播效应的方式。读者只要扫音视频二维码链接,就可以读到生动的音视频资料。这样的全媒体呈现方式使得志书内容的生动性、现场感大大增强,同时也增强了志书的可读生和实用性。

3.宣发方式的多样性利于志书综合价值的实现

一部志书只有通过读志用志才能发挥志书的价值。在志书出版后,要利用灵活的方式做好宣传发行工作,音视频展示、书展首发、故事宣讲会、戏剧表演等都是可行又有效果的途径。同时,要利用当地的“两会”或者一些专题总结表彰会议进行展示,使专题志书成为党委、政府有关专项中心工作的组成部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专题类方志书籍的功用,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

猜你喜欢
太仓市太仓史志
安策阀门(太仓)有限公司
“我为太仓写首诗”全国现代诗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园
吹笛记
省委史志研究室领导参加黑河市史志工作座谈会并调研指导基层史志工作
我的第二故乡
用一座太仓替你还债(组诗)
迁校劝学
娄江春草蒙蒙碧 吟社联花浅浅红——记太仓市新区第三小学娄江吟社学生活动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