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我”到“大我”

2021-09-03 23:52李明尚新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24期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生

李明 尚新华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个体的全局意识显得愈加重要。走出自我中心、扩展大我意识、担当社会责任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育人目标,也是生涯教育的高阶内涵。促进“大我”成长是已有生涯研究和实践或隐或显的主题,但教育效果却很少得到关注。研究以生涯智慧三度进阶培育模型为指导,对高中生实施了短期生涯教育,对275名高中生的前后测分析显示,短期生涯智慧教育虽然并未显著提升其外显大我意识,但却显著提升了其内隐大我意识,而且高一、高二男生内隐大我意识提升显著高于其他群体。研究确认了生涯智慧课程对高中生大我意识的潜在提升作用,对生涯教育在促进“大我”成长上的育人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生涯教育;高中生;大我意识;内隐测验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4-0008-06

随着新高考政策的不断落实,生涯教育已从学术研究走向实践探索。但相关研究和实践大多聚焦“教什么”和“怎么教”,较少研究关注“效果如何”。国内已有研究大都依据西方成熟的生涯教育,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建议,比如基于生涯管理素养构建教育目标体系、与体验式学习连接学校和社会等[1]。同时,也有研究者开始关注本土文化传统中的生涯智慧,如洪云和吴沙[2]认为,儒家既有系统的自我探索引导,也有社会适应教育,还有亲身体验的生涯发展。如何将这些本土的生涯智慧思想融入高中生涯教育之中,并通过实证研究检验其效果,是当前生涯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试图在生涯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短期教育实验方式,通过前后测验,捕捉高中生大我意识的外显和内隐变化,以检验生涯智慧教育的效果。

一、生涯课程中的大我意识培育

根据先前的智慧培育三度进阶培育理论框架[3-5],我们把“大我意识”界定为能认识到自我与周围人、事、物的关联,并主动承担相应关联责任的一种自我意识状态。在三度进阶培育框架中,生涯智慧是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能为人生发展、意义和幸福提供洞察和指导的综合素质。智慧以智力为基础,更侧重于“慧”。“慧”也通“会、汇、惠”,是让学生在博闻广识的基础上,通过启悟,融汇贯通,进而对生涯发展的规律能够会心会意、心领神会,最终能“惠”己“惠”人,为自己也为他人带来各方面的提升与益处。这也就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相继实施生涯智慧广度、深度和高度教育的理论基础。

高中是立高远之志的阶段。无论是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还是孔子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均有对此阶段的相关论述。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与低级需求相比,高级需求与健康关联更强,满足感更强,宁静感、幸福感更深刻,主观价值更强,更博爱,更有益于公眾。能认识到自身与家庭、他人、社会、国家、人类甚至万物的联系,生涯问题就转换为责任担当的使命探索问题了。志向高远,就不会受低级趣味诱惑,也更有动力,更耐挫折。

立高远之志,体现了人之为人的利他、向善本能,也已被作为四大基本心理需求之一[6]。这种寻求高级需求满足之“志”,在西方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中体现为自我牺牲、公共责任、公平正义等[7],近三十年来已经积累了大量成果,不仅话题广泛[8-10],而且也已经开始重视公共服务动机的培育[11-12],即使在国内也已成为研究热点[13-16]。实际上,公共服务动机内涵中的“大我”精神诉求,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比如老子论述的修道层次(身、家、乡、邦、天下),儒家的修身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的修心向善、利益众生,都是大我精神在不同境界的表现[17-18]。

当今高中生普遍对未来迷茫、对人生困惑、对就业担忧。更令人忧心的是高中生的生存环境中,很多成人以“志向高远”为耻。因而可以说,大我意识培育应该成为高中育人尤其是高中生涯教育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编著的高中生涯教材体现了上述生涯智慧培育思想,尤其高三教材各章内容均与大我意识有关[19](如表1所示)。

河南省内约近百所生涯教育试点高中选用了此套教材。我们对各试点校生涯骨干教师进行了课程教学培训,同时展开了相关实证研究。本研究的假设是:基于生涯智慧的生涯教育能提升高中生的大我意识(外显和内隐两个层面)。

二、方法

(一)对象与程序

研究实施地点为河南省某高级中学,该校为省生涯教育试点校,实验对象为高一、二、三年级各一个班。通过该校专职生涯教师主讲,为所有班级的学生开设为期半年的生涯教育课程。为了年级对照,由主讲教师将上述高三教材内容融贯起来,为所有年级均讲授一次相同的、突出大我相关内容的课堂。在未开设生涯课程前(9月份)初测,在开设生涯教育半年后(4月份)后测。参加前后测的学生共275名,但最终前后测数据完整匹配个案共有85例,其中男生34人,女生51人;一年级23人,二年级35人,三年级27人。通过机房团体施测,实验平台为Inquisit 3.0。

(二)实验设计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因变量为内隐和外显的大我意识,以及性别、年龄、年级、

所在班等人口统计变量为协变量。大我意识的外显测量工具部分内容来自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的自我牺牲精神维度[20],其内涵与大我意识基本相同,包括“我认为公共责任高于个人利益” “我愿做个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等8个题目,采用7点计分(从1=不符合我,到7=很符合我)。该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多次测量均呈现出单维结构,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Alpha = 0.91)[21]。本研究中,时隔半年的重测信度为r=0.25,p=0.02,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lphas=0.89。

大我意识的内隐测量采用问卷式内隐联结测验程序[22]。该程序的流程结构和操作与经典内隐联结测验完全一致[23],但属性句使用外显量表中的题目,及据此修改的完全相反的句子,如“我不愿冒个人风险去助益社会”。目标句是描述当前被试状态的句子(事实、非事实),例如“我现在正在参加一个心理测验”(事实),或“我现在正在爬一座陡峭的山峰”(非事实)。

猜你喜欢
生涯教育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校园心理剧在中学生涯教育中的应用的案例分析
强机制 重课堂 多践行
且行且思考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学生情绪智力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生涯中的选择
北京中学课堂兴起“生涯教育”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