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深情洒热土

2021-09-05 03:25刘艳萍
民主 2021年6期
关键词:来料加工方向农户

刘艳萍

人物名片

方向明,浙江省人大代表、衢州市人大代表、衢州市柯城区政协常委,民进柯城总支副主委,助理工艺美术师。2020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他是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作为衢州市来料加工的领跑者,方向明的企业已经在城市里发展壮大,但他始终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农民是最纯朴的。”这是方向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把准了农村脉搏,深知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想要什么项目。从1995年底引进第一笔雨伞加工业务开始,他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己任,带领广大农户增加收入。

方向明的来料加工队伍迅速壮大。到1999年,成了全市同行业的榜样。如今,他的加工业务遍及55个村,2016年发放来料加工费1450万元。20多年来,已累计向柯城、衢江等地农户发放加工费1.9亿元,农民的加工费也从最初的一天十几元提高到现在的一百多元。

2015年9月,方向明在来料加工的基础上,迈出了新创业步伐,成立了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订单合作新模式,把偏远山区的农户组织起来,替公司种“农民自家菜”,一来让农民得实惠,二来为城市中高端人群提供“放心”农产品,实现双赢。

方向明充分发挥衢州“生态+区位”的双重优势,巧妙地在山区农户“生产末梢”和城市居民餐桌“市场末梢”中间架起桥梁,既降低了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成本,又破解了“藏在深山无人识”的原生态优质农副产品销售难题。

他是新农村建设的好乡贤

20世纪90年代初期,方向明从底层加工、制造做起,逐步走向企业生产、研发,他带领着大批来料加工的经纪人实现了华丽转身,成长为一名现代企业经理人。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致富了,九华乡上彭川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来料加工专业村。

方向明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从2012年起,连续9年,他坚持正月初一回村里看望老人,给村里68位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一个红包,还分发空调被、热水袋和糕点等。他联合上彭川村两委以及部分爱心人士,在村祠堂里举办上彭川村春节联欢会暨老寿星茶话会,组织村民排练婺剧表演、乐器演奏、唱歌跳舞等节目。所需资金都是在方向明的倡议下,村里的人自发筹集的。“我们主要是要在全村形成一股尊老敬老的村风、民风。”

村里、乡里碰到啥难事,已经习惯性去找方向明。2014年,全市开始“五水共治”,庙源溪全流域禁养,当时村里有1万多头生猪,世代赖以维生的经济来源说断就断了,村里人想不通。村里生猪禁限养及污染整治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这时村两委想到了方向明。

“有利于村里的规划,如果要动到我家,集中行动时,请不要顾及我,我肯定带头支持。”长期率先垂范的好口碑让方向明在村里有着很高的威望。

如今,上彭川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方向明还在村里建了一个精品柑橘观光休闲示范园,可以让游客自己去采摘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村里旅游核心吸引力。

他是建言献策的代言人

作为民进柯城总支副主委,方向明始终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积极参与会内工作,配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积极捐款,并且安排四川灾民到饰品厂进行来料加工培训,免费培训的同时还发给每位参加培训的灾民每天50元的生活补助费,在灾后的短短三天时间就培训灾民100余人。

他还积极参加民进柯城总支送教下鄉等爱心活动。从2002年就开始接连资助家庭困难的儿童上学,上童村一名年仅9岁的女孩因父母离异生活困难,无法完成学业,方向明从她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负担起她全部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以帮助她完成所有的学业;得知兴华中学某初三学生家庭困难(父母是聋哑人,70多岁的奶奶患肠癌),他捐助2000元资助其生活和学习,从多方面帮助该学生重燃信心,并表示将继续帮助该学生完成学业,并在以后的就业中给予帮助。

作为农民建言献策的代言人,他始终不忘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关注农计民生。“如今,享受发展成果最多的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农民,但是离老百姓理想中的愿望还有差距,农村里还有很多事让我们焦心,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发展乡村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之一。”方向明认为可以借助农村的三位一体改革,让市场引领,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组织需要他的时候,他义不容辞地出钱、出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参与防控保障重点企业。他组织九华等地的农民采摘自家菜,在九华乡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为对口帮扶余杭街道居家隔离群众送上了几千份新鲜蔬菜,组织员工向柯城区慈善总会捐赠了3.2万元现金。

方向明获得全国劳模后发表感言:“人民大会堂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圣地,能到这里接受党和国家的表彰,我激动万分!这将激励我更加奋发、更加有为,带领更多的农户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增收致富,宏扬劳模精神,彰显劳模担当,在乡村振兴的热潮中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来料加工方向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西坞街道:来料加工助农民“家门口就业”
2022年组稿方向
来料加工,为低收入农户增收“开小灶”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来料加工成象山农民就业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