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探讨

2021-09-05 14:55宋薇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新媒体

宋薇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传统媒体发展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相比较于传统媒体以及传统形式,新媒体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及优良的发展前景。但是从新闻真实性来讲,新媒体似乎还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规范。本文就当前新媒体形式下新闻真实性的形态、存在问题以及对应策略做了阐述,希望能为当代媒体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真实性;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448.2021.13..050

新闻其最大的特点是其时效性以及真实性,一个新闻信息只有具备了这两个特点、特征它才能被接受,进而被传播。反之,则会引起一连串的问题,给某些人或者某个方面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和损失。因此,在当前新媒体、自媒体不断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类媒体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紧守新闻传播者的底线,杜绝各类假新闻的出现,进而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维护新闻信息的良好发展环境。

1.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实际情况以及呈现出的新形态

在当前新媒体发展环境下,新闻信息真实性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对现有的新闻真实性保障体系的冲击,具体讲就是对现有的新闻人、新闻发布原则的冲击。具体表现为,在新闻时效性的压力下,新闻真实性核实时间会被压缩,进而使原有的或者具备新闻真实性素养以及意识的媒体人、新闻人不得不在压力下主动采取一些更加快捷、简单但却不能完全保证真实性的方法,进而确保自身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规范的进行新闻信息发布。

首先,當前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信息发布者已经不是最初的接受过规范教育的新闻记者,而是逐步呈现出一种“人人皆可发布信息”“人人都是发布者”的全新态势,这种生态语境的构建与发展,不仅在极大程度上动摇了传统新闻信息发布时期,群众对于新闻媒体的基础信任意识,还让群众对于新闻发布者新闻真实性有了一定的怀疑。其次是新媒体下发布者的多元化、多样化使新闻信息的基础变得更加薄弱,新闻信息缺乏真实性证据。最后则是由于很多发布者在信息发布时都呈现出一种“我在现场……”“”我亲眼看到的……”的一种真实语境,使群众进行了一定的相信,但是由于其发布的信息较少,缺乏编辑后期的资料整理以及挖掘,从而使信息变得碎片化,新闻接受者还必须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其他手段来对这个信息真实性进行研究以及拼凑,进而真实还原其原有生态,确定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与此同时,新媒体的新闻信息报道方式也呈现出更加多元化以及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在当前实时通讯技术的大力支持下,自媒体也就是网民,他们在获得足够的自主话语权之后,无论是新闻信息发布,还是其背后的信息收集、确定以及新闻撰写都是由他们个人完成吗,这就使他们的新闻信息虽然呈现出了一种“原生态”一种“在现场”的全新体验,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但是,由于这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对于事件的认知程度以及认知深度存在不足,再加上编辑水平略显苍白,他们的新闻信息真实性以及客观性就会无法保证,导致新闻真实性的不确定。

2. 新媒体环境下当代新闻信息真实缺失的具体表现以及基础成因

从现实情况来讲,当代新媒体视域下新闻真实性失实的主要成因以及表现可以总结为三点:首先是其新闻行业发展变革的信息来源异化。新媒体以及自媒体的快速发展迅速促进了新闻信息的快速生产以及传播,迫使新闻业全体相关工作人员都被迫坐上了高速发展的列车,不得不在不断适应新环境下,快速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在当前形势下,谁的信息更快、谁的话题新引力更高,那么流入量就会朝着谁聚集,谁就能得到更大的关注以及发展。基于这样的形势下,随着发布者的不断增多,各种不同新闻的发展以及碎片化信息的不断扩充,很多新闻发布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源,其往往会枉顾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觉得审核把关可有可无,而在另一方面,新闻点击率的业绩“诱导”当前新闻信息发布要“足够大”,要有惹人眼球,让人关注的“大新闻”态势。在这种情势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很多新闻传播者开始用一些文字技术手段来歪曲或者夸张某些事实,进而造成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真实性降低,群众失去信任基础。

其次是新媒体新闻发布者职业素养以及道德素质良莠不齐,存在巨大差异。新闻发布者也就是在现场的网民,他们由于自身素质或者能力原因,他们对言论自由以及新闻真实性的把握能力有所欠缺,认为言论自由就是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即使自身发布的新闻出现了问题,是道听途说后的再次加工,觉得这不是什么问题,认为在自由言论的范畴里,没有必要为此付出责任。

最后则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也就是新闻信息保障机制以及监管缺乏。在当前自媒体以及全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使其逐步成为虚假信息以及网络犯罪的温床。网络的这种难以溯源性以及开放性,一方面加深了某些无良信息发布者的侥幸心理,使其变得更加无所顾忌、无视规则以及法律。另一方面,国家网络监察以及网络信息制度规范等尚在建设发展阶段,还未对人民形成一定的威慑以及管束效应,进而难以完成对应的处罚和监管,使其出现监管难度高、处罚相对清的尴尬情况发生。

3.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真实问题的对应科学解决方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那么就必须要完善良性新闻信息发布体系和监管体系。新媒体新闻作为一种正在加速发展的新兴事物,其在不断进步中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管,要使其在良性发展以及良性循环下,为当代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所服务。基于此,国家一方面应加快加速完善相关新闻信息发布法规法律建设,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网络信息安全以及舆论安全进行科学监督以及管理,从而有效引导舆论走向,在确保其真实性和有益性的基础上,使其为国家、社会以及人民服务。国家还应在已有的法律法规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不断强化与发展对网络媒体的规范和管理,与时俱进地就新媒体新闻信息发布存在的问题以及各类错误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以及研究论证,进而不断完善与发展新时代新思想、新形势下的新闻信息发布环境以及发布规则和体系,从而营造良性新闻信息发布环境,使舆论为国家发展、人民进步所服务。在具体过程中,国家可以通过网络认证实名制、提高新闻信息发布门槛等手段,来加强新闻信息发布环境的监管,净化当前新闻信息发布环境。

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要想得到保证,还需要主动从新闻从业者人员素质抓起。新闻信息发布从业者是新闻审核的第一道防线、是各个信息发布媒体或者平台信息的监管者与责任人,新闻信息发布的相关责任以及收益都是由他们进行承担的。因此,要想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使其真正的为国家以及人民服务,那么国家以及新闻信息监管部门应从新闻行业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入手,使其在不断强化思想中,增强自身的自律能力,使其能够具备紧守职业底线的能力和素质,严苛控制新闻信息发布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国家还应注重媒体队伍的思想建设以及人员素质建设,不断通过学习以及培训等手段营造良好的新闻媒体信息发布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证新闻信息真实性原则,积极重建人民互信的美好信息生态认知环境。此外,媒体行业领导者还应大胆改变发展理念,通过率先垂范的手段,突破原有思维的限制,从上而下地改良行业风气;行业领导者还应积极调整对新闻从业人员的入职以及发展要求和标准,不断通过科学的强化培训学习,严格审核把关,使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能成为一个科学连接“新近发生的事实”与受众的新闻中间人,把追求新闻的真实性作为自己工作的基础核心职业操守,进而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使新闻为国家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新闻媒体自身还需不断提升自己的行业素养,规范自身行业的各种不良行为,进而以开放性的姿态来面对和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互证来保障新闻真实性目标的有效性实现。媒体领导者还应通过各各种手段,以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发出倡议书,利用行业发展规则以及协会组织等手段,加强对于行业内新闻信息发布不规范、信息不真实的打击以及抵制力度,从而重建新闻信息真实性环境,促进新闻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4. 总结

总而言之,要想保证新形勢下媒体新闻信息发布的真实性,使其更好的为国家服务,国家以及新闻管理以及监管部门,应在确定其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发展各类制度以及发布各种法律规范等方法,有效保证新媒体新闻信息发布的真实性,构建新形势下的新闻信息发布环境,使其科学的为国家与人民服务,科学建设我国国家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昕彤.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问题浅析[J].现代交际,2020(08):87-88.

[2]许彩芳.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探讨[J].记者摇篮,2020(03):41-42.

[3]赵香.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如何捍卫新闻真实性[J].城市党报研究,2019(11):59-61.

[4]冯磊.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真实性的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8(21):30-31.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新媒体
高校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