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2021-09-06 03:04孙敬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身体情境情感

孙敬陶

(1.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00;2.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一、引言

英语学科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义务英语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材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主要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演一演等任务,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是客观存在的地域差异和学生差异要求教师不能仅拘泥于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手段,要有灵活的教材观和教学观,因此如何将教材中的零散任务科学地与学生学情有机结合,如何使教学内容跟上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快速发展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的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与语言学习有着种种内在联系,对英语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具身认知理论概念界定

柏拉图在古希腊时期提出的身心分离论被认为是传统的“离身心智论”,他认为灵魂是人类的核心,肉体的介入造成了人类认知的阻碍。相反,“具身”思想作为一种新的认知思想,打破了主客二元论的认知观点,强调身心的一致性。狭义的具身认知强调认知主要是被身体、动作和形式所决定的,广义的具身认知则强调在人类的认知系统中,知识的生成不仅仅是大脑与环境作用的结果,而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成。

图1 具身认知理论图示

大脑作为身体的一部分,支配着身体动作的产生,同时与身体一起与环境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又反馈到身体和大脑,从而促使知识的生成。具身认知体现出思维、认知的发生不仅涉及身体、神经、感官和运动系统的参与,而且还涉及身体的体验、感受、经历等经验层面的嵌入,强调了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大脑、身体和环境交互作用而形成有效的、积极互动的产物。本教学活动的设计遵循威尔逊(Wilson,2002)提出的六个评价具身认知的主张来进行设计的,即:认知是内涵与情境的;认知是实时的,具有时间压力的;把认知工作放到环境中进行;环境是认知系统的一部分;认知是为行动的;离线认知是基于身体的。

三、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特征

传统教学中知识被视为是由教师大脑到学生大脑的传输,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活动体验,也忽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具身认知理论对传统教学提出挑战,提倡学习者要使身体的体验与感知完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与环境的互动作用下促使知识的生成。

按照皮亚杰对儿童认知阶段的划分,小学生处于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与表演,语言可塑性强,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他们需要借助直观的、具体的事物来开展和延续学习。这个时期小学生对语言敏感,有良好的听音辨音知觉,在不断的试误、调整的过程中感知语言,也会根据不同对象或情境确定所要使用的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通过对情境的认知和体验、对任务的思考和完成,实现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综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语言发展特点和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应有如下特征:

(一)开放性特征

学生的生活经验随着信息时代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方式和手段也需要随之变化。因此,要充分利用信息空间为学生认知创造条件,课堂教学设计要为学生搭建好已有认知和已有经验的桥梁。在此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观,具体体现在教学目标、学习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情境、教学评价和作业布置等教学要素的选择和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二)情境性特征

课堂环境中的物质环境(课堂用品、阳光、通风等、心理环境)、心理环境(全体目标、舆论、情感生活、人际关系、班级纪律)、社会环境(教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都会从外部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一方面,具身认知认为身体十分有必要参与学习,而身体又存在于环境中,并必然要与环境产生互动;另一方面,语言的本质必然用于交流,而交流一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课堂教学环境,而这种情境必须是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回应生活中的问题的,真实且有意义的。学生通过大脑和身体对具体情境的认知和理解,调动大脑积极做出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刺激身体参与学习,在大脑和身体共同参与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过程性特征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观点,新知识的形成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体验产生的,知识的产生过程尤为重要。教师不应该也不能将知识以“告知”的方式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对任务的讨论形成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其教育科学方法观中提到:科学方法是有步骤的,是有线索的。第一步要觉得有困难,第二部要晓得困难的所在,第三步要想办法来解决,第四步是选择方法,第五步是实验方法是否正确(陶行知在北京大学教育研究会上的演讲,原载于1923年1月15日《民国日报•觉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设计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问题的产生、可能的突破点、可使用的策略以及可能获得的结果,循序渐进地促使知识的动态生成。

(四)体验性特征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参与,重视个体身心参与的感受。学生在体验过程中,通过观察与思考、尝试和体验,反思、内省体验的感受和结论,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形成学习并深化学习成果。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美国的“动手做(Inquiry based science education)”、加拿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教学法(SCI)”、欧盟的“花粉计划”、法国的“动手和面团”以及中国的“做中学”等都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这种过程导向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知识的产生和获得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可以指导生活的经验。

根据杜威的观点:“经验包含一个主动的因素和一个被动的因素,这两个因素以其特有的形式结合着”,这两个因素就是“体验”和“承受”。在经验形成的过程中,体验应该是主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并采取一定的策略激励学生持续参与。当然,体验的目的是为了求得某种结果,“承受”是接受体验后的结果所必须的经历,只有体验和承受相结合,才能构成经验。杜威所述的孩子将手伸到火焰里面的经典案例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体验后的感受进行梳理和反思,并形成自己的经验。

四、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根据具身认知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性、体验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特征,结合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特点,对内容分析、任务设计、课堂实施和评价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指导与评价。

图2 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图示

(一)着眼学情的教学内容分析

具身认知强调学生的具身学习,如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学情有效对接,是对教学内容分析的逻辑起点。本课选自上海教育出版社(三起)五年级上册Module 3 Revision 3,是复习模块,主题为Things we do,该模块共分为三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Open Day,Buying clothes,Seeing the doctor。教学目标为: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夯实介绍学校所使用的First,second...then等词汇、购买服装所使用的句型Which...do you like,the..one or the...one?看医生时所使用的句型You should...You shouldn’t...以及与以上话题有关的日常词汇。

从英语知识体系来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学校、物品以及看医生相关词汇和句型的学习,这三个话题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虽第一次出现,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有较强的意愿与同伴合作,表现能力很强,乐于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对学习内容和学情的分析,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的特征,对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大致设计如下:将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核心词汇和功能句型进行进一步梳理,以一定的情境创设为课堂教学起点、以大任务的完成为核心目标、以任务指南为语言框架、以虚拟网络环境为技术支撑、以同伴合作为课堂组织形式开展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情境和情境中各种角色的认知,体验人物在情境中的所听、所看、所感,借助教师提供的语言框架,以角色扮演为结果呈现,完成学习任务。

(二)基于情境的学习任务设计

根据具身认知的情境性特征,在教学设计时,将学习内容嵌套到一个大情境内,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Kitty感冒生病,但是今天却有三件重要的事情要做,一是找医生为自己看病(Seeing the doc‐tor),二是今天下午要进行校园直播的彩排为明天做准备(Open Day),三是要买一件直播校园时穿的新衣服(Buying clothes)。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说一说自己感冒生病时的身体体验,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的认知、自己生病感冒时咳嗽、乏力、发热、头疼等症状,帮助Kitty找到一个合理的顺序完成三件重要的事情。

图3 学习任务示意图范例

这个学习任务的设计意图是需要学生将真实体验与情境对接,综合生活实践经验,结合各种时间结点和复杂的实际情况梳理出清晰的问题情境脉络,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反复互动发现问题的突破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体现过程的课堂动态生成

教学设计需要关注知识在课堂上是如何产生的,更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全过程。虽然课前的预设是静态的,但随着课堂教学不断推进,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环境不断交互,知识学习与体验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生成过程呈现动态特征。

1.逐步深入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导入环节时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感冒时的身体感受,使学生产生同理心,并与Kitty产生情感共鸣。也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共鸣,学生们一致认为在三个任务中看病应该是首要的。另外两项任务应该分工完成更能够节约时间也是学生们讨论后达成的共识。对于剩余两项任务的分配,是基于学生对男孩和女孩所擅长不同领域的认知自行分配的,他们普遍认为男孩方向感相对更强,能更好地帮助Kitty策划设计好校园参观的路线图和讲稿,而女孩有丰富的买衣服的生活经验,所以更容易帮助Kitty选好开放日的服装。

学生很好地将日常的生活体验与课堂任务融合,完成了任务分工,为表演环节奠定情感基础。在准备表演的过程中,学生身体投入的同时,也不断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情感,学生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然获得了情感上的快乐体验,这种完整的情感体验促进了情感与态度价值观自然生成。

2.逐渐清晰的情境认知

本节课的情境较为复杂:如新冠肺炎疫情、Kit‐ty生病、为校园直播买衣服、看医生等。学生需要结合背景、完成时间等多种复杂因素,安排做事情的顺序和分工,以便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虽然是语言课,但不仅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学生要结合对生活经验的认知,学会从复杂的情境中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逐步完成任务。

课堂中学生们想到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去医院看病有很高的风险,建议Kitty通过网络视频进行问诊。通过借助腾讯会议的网络虚拟环境连线医患双方,表演线上问诊的情境,帮助Kitty完成看病的任务。这样的背景下,外出买衣服也有非常高的风险,因此建议Kitty通过直播间来购买校园直播需要的服装,女孩需要在运动服套装、校园制服、短裤半袖中选择适合Kitty校园开放时穿的服装和鞋子,而后要通过跟卖家沟通选择合适的码数并确认付款、快递等。

这样,学生们通过大脑、身体、环境结合构成完整的情感体验,借助表情、肢体,结合与道具、情境、物理环境、网络空间等交互,进行了充分表达。使课堂教学真正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在真实生活中解决真实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学习。

3.逐层递进的语言表达

当学生有逐步的情感体验后,语言的表达也赋予了真实情感。如学生在回忆自己感冒生病时感受的表达、学生确定三个任务的先后顺序依据的表达、男孩女孩任务分工的理由等都是学生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与情境的互动以及与自我情感的互动后形成的观点,这样的语言输出是建立在学生真正具身体验后的、有真实意义的语言表达。随着情感体验的不断深入,在教师提供的语言框架的帮助下,学生的语言表达也随之递进,课堂的模拟表演活动是学生综合情境认知、情感体验、语言运用后的语言输出,是创新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呈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多元思维,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使课堂生成不再是教师所预设的静态表征,而是学生即时的、个性的、真实的思维表达。

(四)体现开放的多元评价

课堂评价是与课堂教学相伴共生的教育活动,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评价采用质化的价值取向,力图在诊断学生语言知识掌握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本节课关注了评价主体、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的多元。教师对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同时对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等进行总体评价。在任务分工环节提倡男孩女孩互相评价,这不仅弥补了二者不同的任务差,也是对照自己的具身反思。在表演环节,学生需要对同伴在词汇、语言、道具、场景、情节、表演等方面分别评价,同时采用量化赋分和语言点评等多元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多元评价和生生动态评价促进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推动学生进行主动反思,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五、反思与展望

实践证明,具身认知理论作为新的认知理论,对语言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身体参与认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思路,通过一定情境,将大脑和身体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通过大脑、身体与环境的交互,内化语言的功能与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机械的跟读、朗读等只动嘴、不动脑的传统语言学习方式,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思维意识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尤其是生活中虚拟现实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赋予了具身认知理论在实践中新的时代特征。

当然,本研究仅仅围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研究,具身认知理论是否适合指导其他类型的课堂教学、是否具有学科的局限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身体情境情感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