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数学计算教学的策略探索

2021-09-06 13:35仓定志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信息技术

仓定志

【摘 要】在传统计算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局限于讲授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题海式的计算练习,此种教学方式收效甚微,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提高计算能力。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应当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创新计算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信息技术 计算教学 课堂教学创新

在大数据时代,借助信息技术提升数学计算教学效率,是教育面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有效利用信息媒介创新计算教学,让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有趣、生动,富有挑战性,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重视运算技能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安静”的计算课堂

大多数教师认为,不管是哪种计算,只要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巩固练习即可,加入太多的信息技术,学生会学得不扎实,容易被动画吸引,分散注意力。传统的计算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重复进行计算练习。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学得乏味,懒得与教师互动,学习过程趋向于被动,课堂变得“安静”了。虽然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但是他们的运算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计算学习产生厌烦和逆反心理。

2.良莠不齐的教师队伍

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不高,缺少信息技术培训,不能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有甚者,只了解一些基本的计算教学技能,拿着现成的课件,直接走进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迷茫,不能很好地抓住计算学习的关键点来提升和拓展。加之有的学校领导从根本上不够重视计算教学,使得一线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严谨度不够,责任感缺乏,很难以学生为本来进行教学引导。

二、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数学计算教学的意义

运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也关系到学生各项数学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发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提升计算教学的课堂效率直接关系到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宽松自由、生动活泼、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改变传统的依赖模仿和强记硬背的课堂情境是大势所趋。因此,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将教师从传统的题海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运算思维能力,在高效的课堂情境中提升运算技能。

三、数学计算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策略

1.借助信息资源库,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分数比较陌生,因为生活中他们接触分数的机会相较于整数和小数而言很少,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这一部分知识点是计算教学的内容,更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难点之一。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这一知识点,笔者借助信息资源库中苏教版全十二册关于计算教学的知识板块整理出计算教学知识分布表(见下表),明确学生是在经历了从整数到分数的过渡,帮助学生从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有效迁移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笔者在本课的导入部分,借助信息资源库中的练习题,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和认知规律,以旧创新,在阶梯式的旧知练习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探索环节。在课后,获取资源库中学生常见的易错题型,设计一些专项微课辅助突破这些知识点。

2.借助信息技术,引领学生掌握算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在信息化背景下,借助多媒体进行计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算理,形成计算技巧,强化学生的运算能力,计算教学课堂将会大放异彩。我们都知道,计算教学的难点是对算理的理解。例如,“乘法的分配律”这个知识点,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很容易将a×(b+c)算成a×b+c。笔者采用软件制作以及下载动画展示的方法,将学习资料图像化,让学生从动画的购物情境中直观感悟、体验中理解乘法的分配律,在一系列的观察、比较、猜想、验证中,自己总结出规律,并且在相关的巩固练习中,设置动态的乘法分配律变式练习。这样既巩固了计算技巧,又渗透了教材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搭建多向度、多角度的课堂互动方式,教师不需要多费口舌,学生自然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在看动画、听声音、悟算理中明白“乘法的分配律”的算理,进而自己总结出计算技巧,并灵活运用。

3.创设教学情境,增加课堂趣味性

计算教学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反复练习没有新意,加之小学生性格特点较为活泼,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要想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创新教學策略,设置丰富多彩、幽默风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对运算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分析,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如将单元知识点进行整合,将各部分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主题故事图的形式呈现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学生便在轻松愉悦的故事情境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数学问题,进而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结构网。

4.打破时空限制,进行计算拓展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还未来得及消化这个知识点时,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已经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了。此时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些重点、难点设计成微课,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接受能力反复观看学习,直到理解掌握为止。加之课堂学习时间有限,对于相同类型不同计算方法,或者是易混淆的题型,课堂中可能渗透不够,教师可以将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做成对比练习,以及一题多解的题型,分别设计成微课,学生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计算拓展提升;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不同的计算题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设置成游戏闯关挑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又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如何上出计算课的“魂”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