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重塑·多重聚焦·诗画意境
——李子柒的古风IP短视频叙事策略探析

2021-09-09 07:24
中州大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古风李子受众

关 键

(河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随着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方式不断更新迭代。短视频具有“短、平、快”的叙事特征,适合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进行传播,满足了受众在碎片化时间中获取信息的需求。短视频在2016年呈现井喷式发展,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到2021年短视频行业的用户总日活数量达到10亿之多。而以李子柒为代表的一批“古风”美食短视频制作者就是这股洪流中的中坚力量。

李子柒的短视频主要以中华美食制作、手工技艺展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主要内容,在2016年首次登上美拍平台,随后进军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逐步获取粉丝量,从而形成一定的传播规模。至2021年1月,李子柒的抖音平台账号粉丝量超过4267万,在微博平台粉丝量超过2728万。2017年李子柒开始将视频上传至YouTube,进一步占领海外短视频市场,至2021年1月,李子柒在YouTube上的粉丝量已超过1400万。2021年2月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发文宣布,李子柒以1410万的YouTube订阅量刷新了由其创下的“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国内各媒体平台中李子柒亦享誉众多。2019年12月,李子柒的经历也受到了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与肯定。媒体认为,李子柒“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了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活着的中国文化”[1]。2020年5月,李子柒突破“次元壁”,与袁隆平、冯骥才等名人一起被聘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推广大使”。随着李子柒在大众视野中的不断曝光,其他同类古风IP短视频博主如滇西小哥、二米炊烟也逐步在短视频领域崭露头角,获得了大众的关注度,实现了对“古风古食”短视频垂直领域的深耕。这类短视频的爆红得益于:在内容题材上,选择了世界范围内都可通用的“饮食”文化符号;在叙事形式上,实现了艺术化生产。本文以李子柒的短视频为例,从叙事时空、多元视角、叙事结构方面来探寻此类古风短视频的叙事策略。

一、时空重塑:叙事时空建构媒介田园景观

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将“古风古食”作为IP标签的美食博主,其视频所呈现出的美食符号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无形中传递了传统文化,受到主流媒体及海内外网民的认可,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究其成因,应是得益于影像中独特的叙事时空建构。

(一)多重时距与复沓叙述,推动“快中有慢”的节奏

在影像叙事中,时间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概念。“要讲好一个故事,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控制时间流程,如何重构乃至‘雕塑’时间。对时间畸变的富于匠心的营构,直接奠定了影片文本对故事重心的选择,对情节与结构的编织和对情感意图的取向。”[2]67热奈特在他的著作《叙事话语 新叙事话语》中提出叙事中的两个时间序列:“被叙述的时间”与“叙述时间”,这两个时间序列的产生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此后热奈特根据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的距离,区分出两种关系类型,一是对故事时间进行剪裁、加速,使话语时间小于故事时间;二是故事时间等于叙事时间。

李子柒的短视频大多按照四季更迭的自然时序进行叙事建构,依据四季交替、传统节日带来的灵感进行食物制作,这些食物的生产制作过程不仅推进了时间进程,也完成了附着于其上的故事叙述。叙事时距讲求叙事速度,李子柒的多数视频都呈现为对原始故事时间进行折叠浓缩,以达到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的叙事时距建构,使整体视频呈现加速的“快节奏”。李子柒发布的数十个“一生系列”,如2019年12月2日发布的《用黄豆酿一壶传统手工酱油,中国味才养中国胃》等,都对叙事时间进行了重新“雕塑”。首先,视频制作者通常利用蒙太奇手法把正常时间周期比较长的发芽、发酵等过程进行省略剪裁,将种植、破土、结果等重要时间节点剪接在一起,着重凸显自然的生机。其次,在拍摄手法上,多使用延时摄影和微距镜头拍摄植物破土发芽的动态过程以及光影流动的瞬间,将植物需要历时一季的破土生长,呈现于3—5秒的镜头语言中。李子柒的视频在对时空进行折叠浓缩使整体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的同时,也会出现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基本吻合的叙事时距安排。

截至2021年1月,李子柒在微博平台共发布了137个视频,她的作品呈现出似曾相识的叙事:事件与事件相似,人物关系固定,叙事主题也呈现出可进行大致分类的一致性。一是“朝花夕拾”系列,二是“非遗传承”系列。就“朝花夕拾”系列的短视频叙事构成来说,可轻易归纳出田园“慢生活”的叙事时间线:种植、采摘、冲洗食材、制作菜品、与家人同餐共享。复沓式循环叙述也暗喻自然生命的循环,而远离都市喧嚣的田园“慢生活”图景的重复呈现,在强化受众视觉记忆的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自身独特的类型化叙事模式。

(二)镜头空间与空间转换,营造“幻象空间”场景

短视频是以直观的视觉画面为媒介语言来叙述故事的,因而空间元素诸如画面构图、声音调配、镜头运动等,成为短视频叙事构成的重要元素。相对于用抽象文字呈现叙事的方式而言,这些视觉元素是短视频叙事的重要话语表达方式,而此类古风短视频叙事“正是由于拥有直观性视觉元素的空间呈现功能,才形成和具有了自己独特的叙事个性和话语魅力,也才可能摸索出各种特定的叙事技巧与组合方式”[2]113。

从镜头空间上看,李子柒的短视频在画面景别、色彩上都有着独特的影像造型追求,体现着画面构图的“语式”功能。在叙事学中,热奈特运用“语式”这个概念对文学中的距离、投影、聚焦做了系统阐明。那么将“语式”这个概念运用到短视频叙事中,意味着短视频画面构图中也存在距离、投影、聚焦等“讲述”环节,同样有着“讲多讲少”和“从这个或那个角度去讲”的“叙述信息调节”的叙事功能。[3]107-108首先,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景别的设置与叙述者要讲述什么有密切的关系,表明叙事者完成叙事行为的“意指性”。这类短视频多以山林、天空景色的大远景镜头作为叙事的开端,给人以宁静辽远的视觉效果;李子柒去山林间采摘时,也多用到全景镜头,引导受众体会田野间辽阔深远的意境。其次,李子柒的影像通过光影、色彩的多样配置,而拥有了影星斯托克威尔所描述的“语调”的“分离功能”[2]142。李子柒通常身着亮色长袍行走于山林间,与饱和度较低的山林树木、草丛形成了色彩对比。同时,大自然色彩斑斓的植物、果蔬也为李子柒的视频提供了天然色彩基调,经过清水洗涤的萝卜、番茄、山楂、蔬菜显得亮眼诱人,与深色系的石磨水台、案板形成了不同的明暗层次和视觉节奏变化,充分调动起受众的食欲,这种不同的色彩也使人感受到“语调”上的抑扬顿挫。

在空间设置上,李子柒的短视频还呈现着开放空间与封闭空间的自由转换。李子柒多在室外的开放空间里进行种植采摘,用水牛耕地等与自然互动的行为,同时也会有很多转换到室内的镜头,展现在室内封闭空间中主人公进行食物的制作、与家人共餐一系列行为。这种由开放到封闭空间的自由转换,把大自然缓慢的节奏和立体化的人物形象结合在一起,为受众打造了心之神往的田园乌托邦景象。

由此可见,李子柒短视频的影像叙事“所呈现出的故事空间——世界,是能够与第一自然(现实本身)相媲美的最真切、最生动的‘第二自然’”[2]115—116。不过,与其说这些短视频是“真实的、现实的”,不如说是经过裁剪和滤镜美化的一定程度上的“乌托邦”式镜像,类似社会学家齐泽克所指涉的“幻象空间”场景。

二、多重聚焦:多元视点呈现慢食影像话语表达

叙事视点关注的是谁在看、谁来叙述的问题,热奈特以“聚焦”一词来为此命名,若斯特延展了热奈特叙事焦点的概念,把叙事中的视角分为视觉聚焦、听觉聚焦和认知聚焦,他认为: “影片组织者是通过某个视角被体现出来的,或者是高高在上的影像师的视角,或者是言明的叙述者的视角,或者又是什么别的人的视角,这就是视角问题。”[4]李子柒的短视频中呈现多重视点融合的状态,以此强化视频中“慢食主义”的表达。慢食主义主张:回归传统的、本土的、自然的和有机的生产;力图揭露工业化农业的不可持续性;致力于保护本土传统农耕文化和烹饪免受跨国农业产业和快餐趋势的同质化影响。叙述者李子柒的视觉聚焦于一系列美食制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旨在传递回归本土田园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而以摄影机为视点的外部视觉聚焦,主要起客观记录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架构短视频的整体叙事,向受众传递“慢食”“慢节奏”“慢生活”的意识形态。

(一)内视角,书写李子柒式田园图景

内视角,亦称内聚焦,即从某一人物的视角出发,叙述其体验到的世界。李子柒是短视频中的主体人物,她以她的思维、视角进行讲述,形成独特的李子柒式田园图景。在她讲述的过程中,影像叙事呈现着鲜明的主体性,传递着她回归本土田园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及守护中华美食文化的意旨。

(二)零视角,架构整体叙事发展

零视角,即零视觉聚焦,也就是以摄影机的视角进行叙事表达。在李子柒的影像呈现中,摄影机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处于人物之外,记录着李子柒的田园生活流程:种植果蔬、在鸡鸣犬吠的院子中剥麦打棉、劈柴织布。这时候摄影机可以处于任何人物之外,是一种客观记录真实世界的角色,它只展示影像,而使受众最大限度地忘记摄影机的存在,又无形中架构起整体田园叙事图景。

在零视觉聚焦叙事中,摄影机的取景通常会拍摄一些空镜头展现自然的广阔辽远,或拍摄一些有人物存在的全景空间镜头。如在李子柒的视频中,很多全景镜头展现李子柒在院子里与奶奶喝茶劳作,配以两人的对话和欢声笑语的原生背景音,这些镜头不与人物视点有任何的对话,反而与人物呈现一定的“距离空间”,更注重展现人物所处的环境,仿佛是一个客观的观看者在记录如此美妙的庭院图景。

三、诗画意境:散文化叙事结构疗愈现代性焦虑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更使得“速度”成为一种景观。哈特穆特·罗萨提出了“社会加速”的概念,他认为:“也许社会加速最紧迫和最惊人的方面,就是现代西方社会那种壮观而广泛散布的时间匮乏。现代的社会行动者越来越感受到自己的时间常流失殆尽。时间仿佛是石油一样被消耗的原材料,越来越珍贵。所以,其短缺越来越让人感到恐慌。”[5]23“社会加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令我们视野开阔,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情感和心理问题。目前,有很多平台都积极推进剧情类短视频的创作,使得剧情类短视频层出不穷,但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去戏剧化”的古风短视频却给受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美感,其整体叙事结构呈现散文化的叙事风格,给受众带来疗愈焦虑的情感体验。

(一)情节淡化,以情绪结构型为叙事方式

所谓散文化叙事结构,主要是指:“在叙事方式上,追求尽量淡化故事情节、弱化矛盾冲突;在镜头组接上,注重对记录琐碎细节场面的镜头和抒情空镜头的有效积累,以达到情节演进的效果;在影像画面上,更注重情景交融的韵味和意境的营造。”[6]

李子柒的大多视频是对生活化流程的完整记录——起床、采摘、制作美食、邻里畅谈、与奶奶共进餐食等,看起来像生活原型一样自然、朴实,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使受众感受到的不是故事的惊心动魄,而是生活流中情感的力量。李子柒的影像不只是呈现食物的鲜美,展现食物和手工技艺的制作过程,更是蕴含了对亲情的眷思,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在《千层底布鞋》中,李子柒为奶奶做了双千层底布鞋,在温习儿时一针一线的时光中,还带领受众重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手艺。这种叙事方式将人物和细节的描绘铺设开来,没有严密的因果逻辑关系,但这些表达串在一起却形成了一股情感震撼力,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叙事效果。

(二)细节积蕴,以写意疗愈为审美趋向

古风类短视频通常充分利用叙事时空自由的特点,着眼于生活的细枝末节,把零散的事件编织在一起,用含蓄的手法描画田园风光的诗画意境,尤其是这里的细节积蕴并不是为铺设情节,而是为累积情感、书写意境埋下伏笔。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古风短视频,在细节的积蕴中展现平凡生活的不平凡:小狗在田间尾随主人,人物在林间采花为饰,一身红袍驾马行于桃源之中……这些细节营造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意境,使视频的艺术审美价值大大提升。李子柒在短视频中打造的这个“田园梦幻工厂”,以其秀美的乡野景色,淳朴的民风,慢节奏的闲适,为生活在快节奏中的现代都市人提供了心理放松和疗愈的空间,乃至成为他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四、结语

在短视频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以李子柒为代表的古风短视频博主,通过对通用性的内容符号以及受众心理需求进行挖掘,继而将挖掘的元素与自身生活相融合,最终完成自身独特的叙事风格建构。这些古风短视频建构了现代都市群体心中向往的田园“乌托邦”景象,为现代都市群体带来精神放松,有助于缓解他们的精神焦虑;视频中运用的叙事角度、镜头转切、时空重塑等艺术手法,满足了受众暂时逃脱现实压力的情感需求及视觉的审美需要,此叙事建构方式值得“更多的李子柒”借鉴。

猜你喜欢
古风李子受众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古风二首
古风两首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奔跑吧!李子柒
我的糊涂妈妈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古风三首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打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