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里你最美

2021-09-09 04:23李凤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功利性审美观容貌

李凤成

备考金题

材料一:2020年11月17日,号称国内首部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第一集《魔镜》在某视频平台播出。它通过一个自卑女孩的独白,来探讨“容貌焦虑”的问题。随后,话题“你有容貌焦虑吗”冲上微博热搜,引发13.1万多讨论。

材料二:有人说,这是一个凡事都要看脸的时代。较真地讲,这话未免偏激,但谁也无法否认:颜值更高的人总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占据这样或那样的优势。比如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里的李晋哗,在面试时让面试官眼前一亮,观察室的观察员也毫不吝啬对他颜值的赞美;而在人民日报公众号上,一众清华最强本科生之间,被称为“中国谢尔顿”的清华物理系的陈逸贤获得了单独的大篇幅介绍。

材料三:美国心理学家库利曾提出一个“镜中我”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

我们无法改变也不必改变人类爱美的天性,但对于“什么是美”,我们倒是有不少文章可做,“多元审美”或许就是一条可行的通路。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写一篇文章。

名师题解

本道试题为多则材料作文试题,应对此种类型的作文试题大体有三种有效思维,即: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相对叠加。在运用这些有效思维之前应先弄清每一则材料的内涵,进而确定运用哪种思维方法。以求同法看,“美”是它们的交集,所以,关乎如何确定美的立意皆为精准立意;以相对叠加法看,第一则、第二则材料关乎容貌,第三则关乎“镜中我”理论,所以,自然可以进行互补。由此,“容貌与‘镜中我理论的辩证关系”“多元审美与容貌焦虑结合”等立意方向都为正确立意方向。

立意角度一

容貌焦虑不应成为负担,发挥“镜中我”的积极作用。容貌焦虑确实是一部分人的心理问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别人不喜欢你的容貌,却可以因为你的其他优点而给予你好的评价,而此时平庸的容貌反而让你的优点显得“更加了不起”,这就是“镜中我”理论积极影响的一面。换句话说,一个容貌平庸的人可以运用“镜中我”理论树立自身的非关容貌的美好形象。

选材小贴士:这个方向可选的素材空间宽裕,举凡和容貌有关的、和交际影响有关的素材皆可入文,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话:“美貌和魅力原是两种要拿的东西,幸而不是所有的美女全都有魅力,往往是相貌平常的女人反而另有一种妩媚之处。”英国作家菲尔丁的话:“如果丑陋的人偏想要别人称赞他美,跛脚的人偏想表现矫健,那么这种原来引起我们同情的不幸情况又会引起我们的讥笑了。”德国作家歌德的话:“只要告诉我,你交往的是什么样的人,我就能说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立意角度二

多元审美,异军突起。对于“什么是美”这一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也就意味着,人的审美观是多元的。多元的审美观驱使人们关注更多的事物,人们由此接触不同的事物,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还可能在潜心研究中创造出新的事物,实现“异军突起”。人类的发展过程正是如此。

选材小贴士:言论素材如《人民日报》中《揭示美的多样性》一文中:“文化的魅力之一在于观念的多元化,‘美亦如此。”事实类材料如达·芬奇画面的优美和人性的传达是一种形式,蒙得里安的冷抽象是一种形式,怀斯婉约而诗意的画面是一种形式。

立意角度三

“镜中我”与多元审美结合。“镜中我”理论反映了人们认识自我的复杂情形,即不同的评价对自我的认知也不同,这也恰恰折射出了人类审美活动中“多元审美观”的必要性。人们可以根据这一理论,取长补短,并且尝试在实践中运用“多元审美观”,以使自己变得更美。

选材小贴士:这一方向可从自我与他人两个角度选择材料。自我方面,可以选用托尔斯泰的话:“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他人方面,可以选用比尔·盖茨的话:“在所有客户当中对你最有意见的人,才是你最需要学习的对象。”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美,需要保持距离

英国首相丘吉尔有一次在宴会上遇到了好莱坞美女明星费雯丽,不禁被她迷人的美貌吸引,出神地看着她。此时,有人叫他与费雯丽更靠近一些,他却说:我在欣赏上帝的艺术品。需要保持距离。后来丘吉尔送给费雯丽一幅自己创作的小水彩画表示敬意。这是他平生送人的唯一一幅画。

素材点拨:此则素材肯定了容貌美的吸引力,可以用于外貌美的有关论述。论述者可以从这一事实出发,揭示人类爱美的天性,美学中“距离产生美”的基本原理,或者结合材料一中那名因容貌不佳而自卑的女孩,材料二中的清华物理系学生陈逸贤,在对比中深入思考“容貌焦虑”这一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比如真正懂得审美的人,总是追求一种恰到好處的美感距离。

推荐素材二

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鲁迅

素材点拨:这则名言素材间接地揭示了美的“超功利性”。所谓超功利性,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没有实用功利的考虑。但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在美感活动中,没有个人的直接功利性;但是就社会而言,个人的无功利性却潜藏着社会的功利性,也就是说,某一时代的整体思想倾向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投射在人们的审美意识中。这则素材可以用来阐述美的本质特征,或者美与功利的辩证关系,或者点明“多元审美”观的根本原因。

素材演练

卿本多美质,何不“多元”观?

口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李诗烨

美国著名民主诗人惠特曼在名作《自己之歌》中写道:“一只蚂蚁、一粒沙和一个鹪鹩的卵都是同样的完美。”这句诗令众多读者心动,因为它点透了美的本质之一——多样。如果有人对此还有怀疑,那么去留意人们的语言中各种有关美的词汇吧,我相信你会被这些词汇给惊叹到。

猜你喜欢
功利性审美观容貌
年轻人:别让“颜值打分”徒增容貌焦虑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画与理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感恩节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