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建模案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举措

2021-09-10 00:37罗志华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举措数学建模高中数学

摘 要:数学是众多学科的基础,对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数学建模更是连接着现实社会与数学知识,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数学建模案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内容跟随课本,形式以教师为主,教学方式较为封闭,不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本文立足高中数学建模案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简要论述其教学内容、形式、方式的创新应用举措,以期让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更具时效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创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08-02

引 言

学生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接触数学知识,如果在高中阶段接受了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便能较好地培养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从而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以此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难题,这也是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活动的重要理念与目标[1]。

一、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案例内容的创新

数学建模案例是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转换器,是培養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的重要载体,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探究欲望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对数学建模案例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高中数学教材中就有关于数学建模的教学内容,但教师既要基于教材中的数学建模案例,又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进行创新选择。教师若完全照搬教材中的案例,容易使学生将其当成单纯的数学问题。数学建模案例不是单纯的数学问题,而是侧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对生活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将教材中的数学建模作为参考,从学生角度出发,使数学建模案例具备趣味性、开放性及启发性。学生学习后,能够切实提升自身数学应用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素养。

例如,教材中“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以“茶水的口感与温度”为切入点,但当下喝茶的学生较少,因此,教师可将案例内容改为“可乐的口感与温度”,则更符合学生的学情,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其对数学建模的探究欲望。学生的学情是最重要的出发点,教师应把学生感兴趣的事、容易兴奋的点作为选择案例内容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有所取舍,有所度量,不能本末倒置。

二、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案例形式的创新

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它强调学生知识学习的参与性、探究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但当前数学建模活动多以教师的讲解与传授为主,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发现问题、建模等基础知识、观念与理论上,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教师的过多干预也让学生数学建模学习缺少探究与体验的过程,导致学生难以形成数学建模的意识,难以深入掌握知识。数学应用与数学建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数学应用的核心在“解”,数学建模的核心在“建”。虽然数学建模是数学应用的一种,但它更注重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去“建立”数学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建模形式上的创新,既要以教师为引导者,让学生从陌生到熟悉,又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熟悉到深刻,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在数学建模案例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的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应用能力的发展。

例如,笔者结合当下网络购物与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设计了关于“打包”的案例,以教师叙述为引,让学生熟悉数学建模思想,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得以深化。笔者准备了学生常见的面巾纸,以问题为学生创设情境:“为了方便存放与运输面巾纸,工人通常将10包打在一起,那么在打包中的过程中,如何放置这10包面巾纸才能更节省外包装材料,为企业缩减开支呢?”为了减少误差,笔者与学生共同测量了一小包面巾纸的长、宽、高,分别为88mm、58mm、22mm,将面巾纸的三个不同的面用A、B、C表示,并得出A=5104mm2,B=1936mm2,C=1276mm2,让学生设计打包面积最小的方案。当然,高中生设计例题示意图,得出方案并不困难,但如何考虑到每一种情况是难点。笔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先对10进行因式分解,得出1×10与2×5两种情况,逐步分析,1×10有三种情况,2×5有6种情况,进而让学生依次计算,得出这样排列的总面积为652966mm2,值最小(如图1所示)。数学建模案例的全过程以笔者引导为主,学生只是有了熟悉与“解”的过程体验,并没有深化与“建”的意识。由此,笔者将学生求出的结果与实际相联系,发现生活中大多以图2的形式打包面巾纸。笔者没有给出具体数值,而是给出了相关的关系式,让学生按照建模思路进行探究。这样,笔者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成为案例活动的中心,能够促进学生“建”的意识生成。当然,在实际生产之中,相关工作者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方便顾客拿取、包装上显示更多厂家信息、确保广告宣传效果,等等。教师适时引入现实因素作为数学建模的考量,能让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更加全面。

三、数学建模活动教学案例方式的创新

学生对数学建模案例活动的积极探究态度十分重要。学生切实体验、操作与探究是数学建模活动的主旋律。但学生的数学思想尚未成熟,数学能力有待提升,若在探究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将会消磨探究的自信心及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开展合作交流极为重要。教师在开展数学建模案例教学时,应对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新,或生生合作,或师生合作,让学生养成与他人交流探讨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合作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上文提到的笔者采用“可乐口感与可乐温度”来创设生活情境,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探究。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合理分工,有的学生排除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提出建模方案,有的学生收集温度与时间的数据,有的学生画出温度与时间的散点图,有的学生确定可选函数关系式,等等。小组最后得出的结论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一旦有一步算错,最后的结果都会出现偏差,因此,小组成员之间要充分信任。当然,质疑与争论在合作中必不可免,笔者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在知识面前要大胆争论。当学生无法得出确切结果时,笔者会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内化知识。

结   语

总而言之,要想实现高中数学建模案例的有效应用,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数学建模案例,同时,这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在应用高中数学建模案例时,要在内容、形式与方式上进行创新,促进学生建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曹梦珊.浅谈数学建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人,2018(08):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0年度立项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案例研究”(立项批准号:JYKT-2009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罗志华(1974.8-),男,福建建宁人,本科学历,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建模案例。

猜你喜欢
创新举措数学建模高中数学
我国高校二级学院治理模式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铁路企业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举措研究论述
浅析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举措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树立建模意识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最小二乘法基本思想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