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1-09-10 00:28马晓鹏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教师不仅要注重授课方法和课堂内容,更要积极接收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对当前课程的接受程度。只有学生切实掌握并自如运用课程知识,课程的有效性才能得以实现。

关键词:有效教学;教学策略;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03-0034-02

引 言

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说和讲解例题相对来说并不难,而使学生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才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真正面临的难题。本文详细分析了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面临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加强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意义

课堂教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教师将知识单方面地灌输给学生,而在于学生能否真正地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化并学以致用。同时,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运用数学思维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现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晦涩难懂,未能与实际相联系

有些数学课程内容可能是学生在生活中很少遇见的内容,教师将这些概念与公式生硬地灌输给学生,不仅无法实现学生对这些数学知识的有效接收,还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丧失学习兴趣,阻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现[1]。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无理数”的教学中,这一问题就十分明显。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无理数,教师在讲解“无理数”概念的环节就花费了很多时间,导致课堂教学停滞不前。教师单纯地讲解无理数的概念,会使学生对这一陌生概念只停留在了解的边缘。即便教师通过勾股定理展示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来讲解无理数的产生,使学生对无理数产生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学生也难以真正将无理数的知识内化,这将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困扰。概念讲解只是无理数教学中最基本的一点,教师只有将无理数相关概念融入生活,使学生能够将其与身边的具体事件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真正将无理数概念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过于重视教学的趣味性,忽略知识点本身

对于童心未泯的初中生来说,教师在枯燥的数学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生活图片甚至相关歌曲等趣味元素,会使课堂更具活力,可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引导学生专注学习。但是,教师在趣味性和知识拓展上下过多功夫,往往会使教学偏离本质,达不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使教学内容的有效性面临新的困境。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几何图形初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生活中带有几何图形特征的日用品,并在课堂上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还让学生分别上台展示自己准备的日用品,并介绍其带有的几何图形类型和特征,以此增强几何图形这一课程的趣味性。学生都积极准备了带有几何图形特征的日用品,并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换带有几何图形的日用品,他们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十分浓厚,讨论与演讲都热火朝天。但在课后,通过几何图形相关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虽然学生对几何图形都进行了学习与交流,但是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专注于增强几何图形课程趣味性,而缺少对几何图形概念的讲解,导致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名称容易混淆、对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认识混乱,没能探讨日用品带有的几何图形的本质,这使几何图形学习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三)缺乏纪律监督,学习氛围散漫

数学是一门严谨性很高的学科,数学中许多概念和方法较难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想真正掌握数学相关概念,学生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注意力的绝对集中,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这要求教师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的纪律性,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并在课堂中注入活力,使学生保持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与持久的专注力。

例如,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二次函数”章节中的“二次函数”这一概念较为复杂,学习难度较高,教师如果在讲解“二次函数”概念和对其类型进行归纳时不注重课堂纪律的维持,没有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就会导致“二次函数”的教学有效性较低,学生难以真正掌握“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

三、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打造现代化课堂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运用教材、简单的板书和有限的实验物品进行教学,导致课堂学习缺乏趣味性,不能使学生提起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也无法全方位展示课程知识的一些细节和重难点,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今,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學,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这一章中,反比例函数在手工绘制上容易出现误差,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数据采集,才能画出各种类型的。对此,教师运用电脑的函数图象绘制工具设置参数,就能很快生成所有类型的反比例函数,再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内容进行理解,再通过系数的变换不断生成不同的反比例函数图象,使学生加深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印象,同时对反比例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基本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注重教学情境,挖掘全新兴趣点

单纯的一对多的教学课堂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和热点,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所有学生都能投身其中,深入理解和学习数学概念和知识[2]。譬如,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这一章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是很大的考验,如何透析立体图形的结构,对复杂组合的图形的三视图进行透彻剖析呢?教师应将复杂的组合图形与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对组合图形进行层层挖掘,引导学生从宏观层面探究图形,这不仅对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计算和概念理解有不容小觑的辅助作用,还对培养学生的整合分析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增强课堂环节的互动性,及时接收学生的反馈

如果一堂课上只有教师的单向教学,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的困惑,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应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学生对课堂的反馈,而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据此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方式。

比如,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的“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一大重难点,三角函数的概念、数据公式和图象都是学生此前未曾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运用电脑绘制了函数图象,并借此解说了三角函数的理论来源,对三角函数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向进行了细致的讲解,但是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效果较差,很多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得七零八落,对图象类型和各项数据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究其原因,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略了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没能摸清学生对三角函数每一部分知识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做到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相结合。对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反馈,重新规划课堂教学,如在课程讲解中实时提出针对性疑问,或将原有的课堂环节拆分成阐述和答疑两部分。

结  语

无论对于教师重新规划课堂环节和调整教育模式,还是对于学生更好地将繁杂沉闷的知识进行吸收和促进个人发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有效教学都有极大的意义。当前教学条件和设备都有了质的飞跃,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要得到改进。教师应摆脱对课堂进度的过分执着,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上来,详细分析当前实现课堂有效性面临的问题,积极探索和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张宝德.浅谈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教学[J].學周刊,2019(30):90.

韩方廷.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9(S1):54-56.

作者简介:马晓鹏(1983.4-),男,甘肃甘谷人,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