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2021-09-10 07:22陈凯伦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闻舆论人民性党性

摘要:如何处理好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在学术界与新闻舆论实际工作中都曾引发多次探讨。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论述,从根源上解决了学术界与新闻舆论工作者对两者关系认知的误区,创新和发展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也为新时代开展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与道路遵循。

关键词:党性;人民性;新闻舆论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001-03

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关系讨论的历史起点,是1947年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检讨与勉励——读者意见总结》。之后,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共进行过三次大的讨论,前两次的讨论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最后一次讨论由于出现分歧,学术界有关研究探讨陷入沉寂。

在新闻舆论工作中,遇到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问题时,处理方式也呈现出两种极端:一种方式是只讨论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对人民性避而不谈;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只提人民性,否认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这两种做法把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分开,人为地制造出“是替党说话还是替人民说话”的矛盾,离间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

这些误区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更是有害的。只有正确认识到党性与人民性一直以来都是统一的、一致的,才能聚集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增进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谊,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一、党性

所谓党性,也就是政党的阶级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也谈论过党的机构组织和报纸刊物都必须遵循“党的精神”,“党的精神”与我们所谈论的党性有些类似,但“党的精神”的标准是党的纲领、规章制度和战略谋划等,而且需要遵循“党的精神”的不止党的报纸刊物,也包括党的机构组织。

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的是列宁,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明确提出:“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1]

列宁强调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在发展方向上,他将党的出版物置于無产阶级事业的发展大局中进行集中统筹谋划,在功能定位上,他强调要发挥党的出版物在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宣传优势,就像齿轮和螺丝钉一样,虽然不起眼,但却能凭借自己的默默努力和执着坚守,保障机器的正常运转,成为机器制造中不可缺少的零部件。党的出版物的党性原则也成为列宁党报思想的基本观点。

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中,党的历代领导人在新闻舆论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党性思想基础之上,联系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思想。

在中国,党性这一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特指共产党员的修养与觉悟,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党性修养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1941年7月1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对“党性”这一概念作了权威解释:“全体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2]“党性”自此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跻身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1942年3月14日,毛泽东在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中写道:“关于改进《解放日报》已有讨论,使之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3]这里的“增强党性”并非是说当时的《解放日报》没有党性。报纸报道当时党的革命根据地建设活动、刊发党的文件等等,这些报道本身就是报纸党性的反映。

列宁强调党的报纸刊物不能停滞在初期的小组活动风气程度,要具有全党的大局意识,是针对没有党性而言的;毛泽东是批评《解放日报》在当时没有担负起党报指挥工作的职能,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有党的机关报的责任意识,更加积极主动地宣扬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参加党内思想风气的整肃,他认为:“对于大多数党员来说,是通过思想教育,增强党性。”[4]刘少奇则认为,党性是阶级思想和个人修养的圆满融合,阶级问题是党性的政治定位问题,高尚的个人修养则是党性的具体要求。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基础上,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坚持牢牢抓好党的建设问题,使关于党性的理论成果不断丰硕。

二、人民性

这里所谈的人民性,均指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马列经典作家对人民性有诸多论述。

马克思认为,人民性与报纸刊物的关系就好比历史与画家的关系,历史成了画家作画的灵感来源,人民性则成了报纸刊物的基本内涵,赋予了报纸刊物独特的气质。马克思认为人民性是这一概念本身的历史天性自带的,因此他提出报纸刊物在阐述人民精神的同时,也展现了人民的弱点,报纸刊物只能随着人民精神的发育完善成长起来。马克思高度评价《新莱茵报》“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5]。

对于人民性,列宁虽然没有进行直接的阐释,但他在带领俄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探索的方方面面都反映着他的人民性思想,这也为之后中国共产党开展好群众工作提供了参考。列宁也一直贯彻着恩格斯的编者要与读者保持一致性的办报思想。这种一致性不仅体现在报纸的指导思想、报纸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报纸的阶级立场问题上,列宁更加强调要开门办报,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创造机会发动人民群众给报纸投稿,稿件内容不必都是理论文章,可以让人民群众记录自己朴实的生活、平凡的工作,也可以提出困扰自己或者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等。社会民主党机关报的价值就体现在报纸宣传报道了来自人民群众基层一线的优秀作品。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对于如何经营好社会主义报刊,列宁仍然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新闻报道前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多多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挖掘他们的劳动创造,搜集生动典型的题材案例,深入调研采访,写出有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展现社会伟大变革下人性的光辉,从而真正办好社会主义报刊。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旗帜,因此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性的认同与践行也是一以贯之的,黨的群众路线就是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人民性的最有力的凭证。

在中国,“人民性”这一概念是从“群众性”这一概念衍生而来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党的机关报提出过要具有群众性的要求,群众性的提出在当时受到了新闻舆论工作环境的影响。而当新闻舆论工作的环境转换到当时的大城市,之前的“群众”变成了城市里的“读者”或“人民”,“群众性”也顺其自然地化作了“人民性”,人民性与群众性的意义大体相同。

胡乔木是中国共产党中最早使用“人民性”这一概念来阐述党的办报思想的,他说:“我们要使人民的东西能在报上反映出来,这样来加强人民报纸的党性,也就是人民性。”[6]这里的人民性是根据大城市的语境,使用新的中式构词方法,从党性、群众性、思想性、组织性等习惯性的说法中脱胎而出的,而不再是简单地将俄文生硬地翻译过来,“人民性”成为一个新的汉语词汇。此外,中国共产党吸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不断丰富人民性的内涵,也通过一步步的政治实践,进一步贯彻落实人民性。

三、新闻舆论工作中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

新闻舆论工作中强调党性是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理论的一个显著标志。“党性”与“人民性”这对概念,在一次次博弈中达到微妙的平衡,造就了新闻舆论理论的政治特质。人民性阐释和践行得愈发完备、愈发均衡,就表明新闻舆论理论愈发成熟。

新闻舆论工作人民性原则的确立始末,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更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传播效果的重要指标。自胡乔木1945年在《新华日报》编辑部发表讲话之后,在他讲话精神的影响下,《新华日报》连续发布了多篇深入探讨党的报纸与人民报纸关系的理论文章。1947年1月11日,《检讨与勉励——读者意见总结》刊发,时任总编辑的熊复在这篇文章里第一次使用“党性”和“人民性”这对概念来解读“党的报纸”与“人民的报纸”,全面论证了党报的党性与人民性两者之间的关系。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自此成为一对党建理论的概念,被正式确立下来,并对之后党的新闻舆论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20世纪80年代,关于党性和人民性关系的讨论出现分歧,学术界对党性与人民性的研究探讨陷入沉寂。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提党性和人民性,这对党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宣传工作开展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作了长达一个多小时共计1.5万余字的讲话,其中有一个章节的标题就是“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再次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众多相关讲话里我们可以发现,习近平新闻舆论观坚持的仍然是一直强调的“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与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思想一脉相承,强调的是新闻舆论工作方向的问题,党媒姓党,新闻舆论工作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色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大局意识强调的是新闻舆论工作要在服务全党工作大局中找准定位,将“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谋划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长远角度、全局高度积极主动地将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好、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规划好。核心意识强调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国家的统一,将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有机结合,切实宣传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增强广大干部群众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自觉。看齐意识要求新闻舆论工作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政策和路线方针看齐,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在学深悟透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的基础上,增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提高创新推动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7]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充分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所有工作都是为民办实事、为民谋福利。为人民群众谋求的利益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不会为自身谋求任何特殊利益。因此党的信念就是人民群众的信念,党的宗旨就是人民群众的宗旨,党性就蕴含在人民性之中,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将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必然是错误的、有害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宗旨,不仅仅是对新闻舆论工作人员提出的标准条件,更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工作宗旨的应有之意。以人民为中心既重申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服务对象问题,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宣传对象问题所提出的新要求,要大力宣传报道人民的火热生活、奋斗成就以及先进典型。新闻舆论工作凸显民生内容,提倡走以民为本的亲民路线,是新闻舆论工作大众化、人性化的体现,也是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的体现。

全媒体时代,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短信、电话、信件等传统方式,也可通过“两微一端”、自媒体等新媒体就自己关注及有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见解,新闻舆论工作者也应该通过这些途径、渠道发现有价值的内容线索,获取采编新闻的灵感。评价新闻舆论工作开展好坏的标准不应该局限于报道的数量、报道所占的版面、发行量、阅读量等等,更应该考量所开展的工作有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呼声、有没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没有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有没有促进社会和谐等。

通过大力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奋斗成就和身边的典型,来感染、激励、教育人民群众,既貼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也接地气,使人民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产生共鸣,有助于推动形成“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生动局面,使新闻舆论工作在潜移默化中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也对加强与改进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执政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阐述,纠正了党性和人民性问题上的偏差,在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将对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拉回正轨,定下了精准了解与应用这对概念的基调。党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内涵,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一致,表明了人民性的重要意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创新,这一观点也是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中的核心观点。同时,在社会转型发展、改革走向深化、新兴媒体蓬勃发展以及这些要素导致的舆论环境十分复杂的当代中国,明确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对增强和改进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使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在思想上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效提升党的执政水平,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毫不动摇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权,为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列宁.列宁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93.

[2] 孙玉华. 1941年的党性《决定》[EB/OL].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616/c49157-28449045.html,2016-06-16.

[3] 毛泽东.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93,215-216.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

[6] 胡乔木.人民的报纸[N].新华日报,1945-12-30.

[7] 杜尚泽.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N].人民日报,2016-02-20.

作者简介:陈凯伦(1992—),男,江苏东海人,硕士,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新闻舆论、宣传教育。

猜你喜欢
新闻舆论人民性党性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如何探索解决党性分析的针对性有效性问题
基层党校做好党性教育的思考
深刻洞察“党性”的精彩读本
“党性体检”让党员更“健康”
牢记职责使命 强化创新驱动 努力提升党报集团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强化五个意识,提升新闻舆论工作水平
新形式下高校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廓清党性与人民性关系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