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方法与创新思考

2021-09-10 19:51刘旭红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新闻短视频创新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移动终端应用广泛,改变了受众的思维及消费习惯,促使原有的新闻生产及传播发生变革,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网络短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生动、交互性强的特点,新闻类网络短视频应把握要点,创新编辑思维,以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本文对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概念、发展及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编辑与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短视频;编辑;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9-0152-03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了人们接收信息、日常交流、分享生活的平台,编辑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短视频的质量及关注量,还影响着社会效益。而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对全媒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还可以引导社会舆论,帮助人们了解时政信息和民生百态[1],并通过不同的短视频编辑制作,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引发受众的共鸣。

一、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概念

新闻是对最新发生事件的真实报道,其特点是及时性和真实性。从其价值看,新闻包括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及趣味性。分析其对受众的影响,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广度是指满足受众对新闻事件的知晓需求的程度;深度是指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评论、跟进,让受众由浅至深地对事件进行认知和思考的程度。传统短视频是指时长低于20分钟,通过移动端拍摄、编辑和播放的视频,可经智能终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实时分享及互动[2]。其形态包括纪录短片、视频剪辑、微电影等。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短视频崛起,改变了传统电视新闻繁杂冗长的形式,体现出片段化、集中化、精简化的特点。其内容主题突出、层次表达清晰、逻辑连贯,具有时长短(一般不超过5分钟)、内容丰富(涵盖生活、公众、娱乐、自然资讯)、及时性强(多以新闻发生现场为主)、内容编辑审核严谨(由专业媒体人员采集编辑)、传播渠道多样化(以移动、智能终端端传播为载体)、社交性强(可点赞、评论、转发)等特点。

二、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发展及优势

(一)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发展

我国短视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2011—2014年的蓄势期。2011年移动互联网技术革新,移动终端兴起,“秒拍”打开了短视频的大门,但受宽带和网速的限制并未大火。2013年腾讯推出“微视”,引爆了短视频市场。

二是2014—2015年的转型期。智能手机的普及推动了短视频的迅速发展。“快手”以草根形式呈现了大众生活百态,深受底层大众的喜爱;“美拍”也以视频美化姿态出现。

三是2016—2017年的爆发期。2016年,短视频用户比2014年增长了66.6%,许多情感类、搞笑类、吐槽类、恶趣味的短视频出现。随着市场竞争的变化,新闻类网络视频出现。2016年6月上海电视台推出了原创核心产品“看看新闻”,9月新京报推出了“我们视频”,11月澎湃新闻推出了专做资讯类的“梨视频”,2017年央视推出了“V观”“人民日报”等时政类短视频品牌[3]。

(二)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优势

1.拓展了传播空间,实现了信息整合

媒体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改变了传统的信息整合形式,使人们的思维发生了改变,拓展了新闻传播的空间。新闻网络短视频受数字技术影响,在新闻信息报道的基础上创新了传递形式,使短视频的信息量更大、内容更精简、吸引力更强。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新闻短视频的生产、处理、传播方式多样,其信息服务功能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优化了受众的相关服务体验。

2.互动性强,形式生动

新闻网络短视频改变了原有的新闻收集和“图文+解说”固定模式,记者可通过录音笔、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记录,将新闻现场的情况及时报道出来。还可通过征集新闻资源,减少素材積累和剪辑时间,从多个视角进行新闻分析,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拓展与受众的互动渠道。

3.内容简洁且碎片化

新闻网络短视频的时长受限,所以内容更为精简,信息量更大,能满足移动终端受众的碎片化阅读需求。因为新闻短视频能将新闻内容以视频、文字、图片融合的形式快速呈现出来,所以受众能快速获取主要信息,更加精准地利用时间。

三、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方法与创新

(一)改善内容生产策略

1.注重内容选择

首先,以新闻价值为短视频的制作标准。新闻价值就是指满足新闻受众对象对新闻的效用及意义。新闻要想更好地发展,必须将其价值定义为受众需求,从其需求出发,聚集更多关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短视频以短小、直观、真实的特点,充分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所以新闻类短视频的新闻价值要以受众需求为最终标准。互联网的发展使新闻受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成了主动传播者,而媒体成了服务者,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传播系统形成,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显著性成了其新闻的价值取向。

时新性是指新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全时化传播,受众对信息接收享有控制权。但新闻类短视频以其动态性吸引受众,使其在持续关注事件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重要性指新闻事件与受众及社会群众的密切关系。新闻类短视频对新闻进行解构,其内容多与社会群众相关,镜头以平等视角还原事件,经群众口述,让受众产生真实感。接近性指近距离发生的事件,拉近受众与实际画面的距离,激发其熟悉感和亲切感,从心理上接受新闻,引发情绪。趣味性是指丰富新闻短视频的内容,延展其信息边界,使内容形象生动有趣,以充分吸引和满足受众。显著性是指新闻短视频可打破名人胜地的呈现,深度挖掘其细节,通过图片等,使其情绪、肢体语言、眼神等全面呈现。

其次,进行内容边界拓展。新闻短视频受政治、经济、财经性的影响,内容较严肃,且制作成本高,可在其内容上进行边界拓展,找准切入点,引出新闻事件。也可通过加入精短讲解或评论,开辟时政新闻的新思路,丰富新闻事件的内容。

2.优化内容编辑

我国的新闻网络短视频较多,同质化严重,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上还存在着未经加工处理的电视视频片段,不适应新媒体的短视频传播。如2018年的全国两会,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代表委员通道的大量采访视频,为追求真实性,很多都是央视直播视频,或是不同媒体直接拍摄的视频。这些未经加工处理和编辑的原视频时长为3~5分钟,受众通过移动端观看的难度较大,且各渠道网站视频刷屏,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和抗拒心理。

所以,加强对视频的内容的差异化编辑,能创新发展方向。首先,要注意对标题内容的编辑,标题是优秀短视频新闻的前提保障,应精简突出,以不超过20字为宜[4]。标题内容要突出细节和现场感,抓住时间的主要矛盾点,直击受众心理,激发其观看兴趣。标题中可突出数字,以增强视频的冲击力,提高辨识度,带有数字的标题更易唤起受众的记忆,如“沉冤得雪,20年后还原真相”。标题中可突出对话,可以将事件现场最具吸引力的对话抽取出来作为标题,以语言吸引受众,使其产生代入感。如最近较火的外卖小哥冲进后厨自己动手炒菜的新闻,其标题为“出不了餐,我着急”,生动地塑造了外卖小哥敬业朴实的形象。标题中要善用感叹号,以输出情绪、强调情感,冲击受众视觉,如有关精装房出售的新闻,标题为“谨慎!你买的是清水涂刷房”。

其次,新闻呈现方式应结合移动端。新闻类网络短视频多以移动终端为媒介,其最大的特点是传播碎片化。受众可在坐公交、地铁时,利用碎片时间观看视频,其视频时长应得到控制,以便受众能在短时间内随时观看。分析近几年短视频的时长,大多在60~90秒以内,在互联网时代,受众习惯社交分享,对完整的、较长的视频不感兴趣,更倾向于分享点击率高的短视频[5]。所以,新聞类网络短视频应结合移动终端设备特性,保证时长之短。从短视频的技术形态来看,其由解说、字幕、采访同期声、背景音乐、图片、空镜头及趣味特效等组成。现场采访的短视频需加上解说型字幕,以控制时长。背景音乐要与内容同步,可广泛应用。从其传播来看,受众大多通过Wi-Fi观看,可根据所处场景选择是否关掉音效等。空镜头、图片、趣味元素是短视频的辅助元素,可以丰富新闻,有选择性插入[6]。从视频播放形态来看,为确保观看视野及舒适度,多横屏播放,但也有竖屏播放的情况,竖屏播放更能增强画面感和沉浸感。

3.做好视频样本的特征分析

新闻网络短视频的主题多为社会类,按行业可分为社会类、时政类、财经类、国际类。按视频子分类,可分为突发事件、民生教育、自然、公众人物、奇闻趣事、知识普及、舆论监督,其中多有交叉之处。突发事件强调事件的即时性和突发性,占新闻类的首位。制作网络短视频时,要注重其新鲜性和真实性,可利用简便的手持拍摄设备进行记录,以及时捕捉现场情况,突破时间及空间对信息的限制,通过高速的互联网及时更新新闻内容。民生教育类事件与社会生活关系较密切,受众关注度更高。网络短视频编辑时应注重感动瞬间,以贴近生活的内容引发受众共鸣,既要表现出对社会群众生活的关怀,也要对人类生存及发展进行反思,契合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凸显新闻价值。舆论监督是对不公正、不文明现象的揭露,进行网络短视频编辑时,不仅要与社会生活高度接近,以激发受众的好奇,而且要注重树立典型形象,以弘扬社会价值观,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通过舆论监督强化认知功能,引起受众对行为、本质的审视,以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看待社会问题,扩大视野,提高整体素质。

4.做好内容把关

网络盛行,短视频准入门槛降低,普通大众均能编辑、制作、上传视频,假新闻及反转新闻不断,不利于良好网络环境的创造。所以,应做好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内容把关,建立相应的新闻制作团队,构建审核制度,对新闻内容进行初审、复申、终审,避免编辑人员工作疏忽或知识不足导致失误,使编辑工作递进制约、相互补差,从源头上消除假新闻及不符实新闻,维持新闻的品牌形象。

(二)做好媒介经营

做好媒介的经营应先投入相应的设备及技术。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经移动端快速传播,新闻生产力面临较高要求,不仅生产速度要快,成品还需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视频内容编辑应更新先进高校的技术和设备,以适应发展。互联网络的共享性促进了全媒体采编平台的搭建,是新闻生产的基础保障。现场记者经全媒体平台发回新闻事件的视频、画面、对话,多个编辑在平台上及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并调用该新闻往期资料剪辑出新素材。而经此平台进行信息审核、加工、调用,能使新闻生产环节更加便利及高效。

同时,引进先进智能的剪辑技术,可对新闻视频素材进行智能化剪辑,以筛选出有用素材。也可针对不同平台的需求,推送不同风格的视频,用智能化剪辑技术转换其风格,再稍微修改,即可快速推送,能大大提高编辑生产力。

(三)注重新闻价值的呈现

1.优化新闻视频画面

在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上,不仅要凸显精彩画面,也要注重新闻内容的逻辑性,避免出现拼盘现象,导致画面杂乱、事件因果关系不明。短视频要坚持精短特点,不要重复展示同一新闻现场的画面,避免受众产生视觉疲劳。视频画面编辑要遵循事件发展逻辑,不能生硬切换,可插入图片、解说型字幕等完善内容叙事。画质上要保证清晰度,通过高像素设备或后期优化技术增强画面表现力和感染力[7]。

2.凸显人性化色彩

故事化的新闻可提高新闻的价值,延续受众的关注,使新闻具有真实感和人情味。编辑民生类短视频时,可不加入其他元素,仅以某种意境直观地讲述新闻故事,以人为主线,不设悬念,不进行议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真实情况,展示新闻内容,以人性为突破口,通过故事叙事报道社会现状,增强新闻的亲切感和受众的认同感,提升新闻的可信度。编辑该类短视频时,应赋予人性、人情色彩,以其生动的生活细节为主画面,以新奇的叙事角度,凸显细节因素的表现力,并重视情节的环环相扣,营造高潮,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增强吸引力。

3.注重人文关怀

编辑车祸等交通事故现场的新闻短视频,应注意避免发布血腥画面,以免使受众产生不适,可进行模糊化处理,尽量缩短画面显示时间,且不重复。对奇闻或搞笑类的新闻报道,应控制其数量,避免过分娱乐化。对短视频中的人物要持有人文关怀态度,给予其尊重,不要过度挖掘其隐私,避免对其造成心理伤害及带来舆论压力[8]。

(四)培养人才

构建完善的人才体系。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拍摄、剪辑、策划、制作都需要专业的媒介技术生产人才。一般媒体分工细致,各岗位人员仅具备岗位专业能力,不具有移动端短视频的编辑生产能力,导致部分媒体的新闻短视频内容质量不高。所以,应大力引进具有新闻视频编辑生产能力的人才,加强对记者、编辑人员的培训,使其掌握移动终端编辑及报道能力。可开设记者和编辑专题课程,以跨平台编辑,实现媒体人员在新闻采集、策划、制作、发布等方面的协调合作,促进网络短视频的直播发展。此外,还要构建相应的薪酬体系,对优秀的新闻记者及编辑给予薪资奖励或晋升,以鼓励其全面发展。

四、结语

在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使其更好地发展,相关人员在进行视频编辑时,要改善内容生产策略,注重内容的选择、编辑,并严格把关。同时,要做好媒介经营,投入先进的技術和设备,确保短视频的高效生产。其次,要注重呈现内容的价值性,以吸引受众。最后,要加强专业性、高素质人才培养,以推动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铁柱.国内网络短视频研究:现状和趋势[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18(03):13-16.

[2] 郝茹媛.基于网络短视频发展冲击下电视新闻专题手法制作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6):9-10.

[3] 王思淇,吴丽君.论网络短视频发展与当代口述史学的关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9(S2):85-87,95.

[4] 高素贞.网络短视频盛行下电视新闻专题制作手法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9,3(16):278.

[5] 夏静怡.新闻类网络短视频的编辑方法与创新[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70-72,76.

[6] 王钰.短视频作为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前景探究[J].传媒论坛,2021,4(06):36-37.

[7] 隋文馨,秦燕,黎红友.跨界与融合:短视频时代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价值困境与路径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112-118.

[8] 许坦.网络短视频发展现状研究综述——以抖音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17):55,77.

作者简介:刘旭红(1980—),女,江苏盐城人,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计量科普与传播出版。

猜你喜欢
新闻短视频创新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