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1-09-10 07:22李妍张彩红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李妍 张彩红

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和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 本文的目标旨在充分应用“互联网+”的教学模型,探索“课程思政元素”, 创新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 促进高校教育学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强调,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因此,高校师生需要主动转变思维观念, 以“课程思政”教育为载体, 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导向相结合,开启新时代大学教育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新局面。“课程思政”是对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文化和价值观的提炼,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所授课程的德育功能。实施“大思政”格局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构建课程与思政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充分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教育学原理》是师范教育中的核心教师教育课程,以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知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方法为指导思想,自始至终地贯彻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思想,课程内容中有很多思政元素有待挖掘。

一、构建广域《教育学原理》课程,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從“全过程、全角度”的理念出发,引导师范生在教育学课程中不断深入理解教育学理论并与实践现结合。《教育学原理》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相互融合, 深入挖掘“思政元素”, 将传授知识与育人相结合, 充分渗透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努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通过研究构建广域的《教育学原理》课程, 切实培养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帮助其在教育学课堂中牢固树立正确的道德人格和社会价值观, 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地相互结合。

二、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科学设置教育学课程思政主题

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教育学专业知识, 能够提高思政教学效果。为加强教育理论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要克服二者简单相加所造成的生硬刻板等教学弊端,根据教学大纲, 针对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科学合理设计教育学课程思政主题。例如,在“德育”章节教学过程中, 可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让学生理解体会德育原则和方法背后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原理, 使学生明白相比于课程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人格的塑造、对道德品质的培养。通过讲授“教育及其发展”章节内容,可以设置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的思政主题;在“教育学及其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章节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职业规划与就业教育。在“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章节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教育等的思政主题。

三、应用“互联网+”教学模型,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通过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型,转变传统教学的授受模式,增强“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为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1.个性化自主学习阶段

教师在UMU、雨课堂等平台上传课前所需要的相关预习材料, 学生观看慕课以及其他学习材料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选择在自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慕课视频能够供学生反复观看,以便学生不断巩固自主学习的效果。

2.教师个性化指导阶段

教师通过雨课堂弹幕或腾讯课堂讨论区能够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 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实时跟进教师的授课进度。弹幕上的金句的出现, 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当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章节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自评测验,通过自评测验达到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结合教师讲课的视频回放以及课程相关慕课视频,实现反复"听课",不断激发学生的新体会。学生也可以寻求教师的个性化一对一辅导,帮助其更好的完成对章节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这个是仅凭传统课堂没有办法实现的。

3.学生深化学习与提升阶段

根据各章节的不同内容设置主题让学生深入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彼此促进的良好效果。教师观察学生讨论动态,为学生提供建设性参考意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与效果。

本阶段学生分组作业与教师指导结合进行,实现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将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自身的方法相结合,不断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其建立起更加科学化的思考方式以及合作意识。通过用全员参与、教师指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

4.多元教学评价阶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是高等院校课程理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凭单一的试卷难以被全面评估, 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与道德品质培养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让学生画思维导图,帮助其建立教育学课程所包括的系统化的认知结构。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表现, 综合使用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每一位学生的自评等综合评价模式, 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不断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原理》课程因其课程性质以及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浑然天成, 相辅相成, 要充分发挥本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需要不断深挖和整合《教育学原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估模式。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学生对思政内涵的深入理解, 进一步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积极扩大《教育学原理》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课程思政”的广度。

参考文献:

[1]张凯,段妩迪,辛海燕.课程思政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2021,20(04):1-6.

[2]林建胡,陈志勇,陈香.新时代“课程思政”视角下的育人模式改革探讨[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4):91-95.

[3]董勇艳.教育学原理学科的发展需求及改革途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51):89-90.

作者简介:李妍,(1993- ),女,汉族,河北沧州人,教育学硕士,讲师, 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研究。张彩红,(1991-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教育硕士,讲师,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研究方向:课程与与教学论、语文教育研究。

沧州师范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0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教学改革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