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2021-09-10 23:04侯莲花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学思考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侯莲花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不断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学数学的内涵。立足小学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将实践教学的核心素养逐渐融入现代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适当运用有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思考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直是各个学科的教学改革目标,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来说,也要通过数学课堂的知识教学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实践的数学能力。文章从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出发,归纳并分析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以期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参考。

一、进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其概念和定理公式都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逻辑思维特点,这和小学生直观、感性的认知特点相违背,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而且也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是他们思维发散的唯一源泉。而且由于年龄小和阅历少,儿童的天性特征依然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教育教学活动要回归生活的本质,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充分调动生活经验,实现思维的活跃,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基于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认识学习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的教学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人们日常生活中买东西的画面,先经过物品称重再付钱。在吸引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观看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提问:“通过秤称我们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那我们常用的重量用什么做单位?”学生们的回答可能会五花八门。教师可以再次借助多媒体,将超市卖的桶装油的标重展现给学生,明确是用“千克”作单位,而小饼干包装上是用“克”作单位。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们正式进入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知识探究中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物品称重的实践操作,进一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进行习惯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是在日常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能总是依赖教师的讲解和帮助,而是要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逐步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思维能力等。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的课堂引领,难以展开独立自主的学习活动,使得有限的课堂时间根本无法完成众多的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影响最终的学习结果,也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基于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引导,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培养,让他们自主进行知识学习,能够明确重难点问题,并进行问题解决的尝试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不断提升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定期进行错题的回顾和知识体系的整理,进一步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自制力,而习惯培养又非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任务。为了提高习惯引导的效率,教师也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可以通过作业反馈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认真态度,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氛围中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

三、落实知识探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需要学生亲自去探究,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从而明确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和因果联系,实现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形成深刻的知识理解。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自主探究的不放心、整体的学习规划和进度,以及应试观念的影响等各种因素,教师习惯用灌输式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导致学生理解的肤浅化和表面化,进而影响学习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教师要落实学生的知识探究,在实践参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理解。

比如,在《小数乘小数》的知识学习中,教师要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结合整数乘法的计算经验,并思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运算规律和注意事项的总结活动。然后,让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进行详细的原因闡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提问和补充,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促进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同时强化数学语言的表述能力,从而形成深刻的知识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随堂巡视,观察学生的探究表现,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启发,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

四、丰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

数学学科的素养能力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都属于数学技能的范畴,还有理论知识形成的文化概念,以及思想素质和个性品质等人文精神等。小学生数学经验不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都不够稳定,独立学习和深入学习能力有限。这些主客观情况都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法,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实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发展,提升核心素养能力。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枯燥,通常就是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学生进行笔记摘抄,然后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训练,获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环境。基于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好更高效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

结束语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实践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保证课堂开展的有效性; 其次教师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与锻炼,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数学的教学形成独立思考的模式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温书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 6) : 71-73.

[2]李星云.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8,31( 1) : 113-117.

高密市阚家镇双羊小学 261514

猜你喜欢
教学思考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