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消极定势的产生,提高解题的能力

2021-09-10 23:13陈雪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小学生

陈雪兰

摘要:思维定势是指人们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习惯性思路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活动。在形成思维定势的过程中,由于受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常常伴以产生思维的懒惰性、依赖性、呆板性和狭隘性,造成学生在解题中,照搬已有的解题经验,照套一定的解题模式,只注意到相似性,而忽视了差异性,从而导致陷入解题困境或出现解题失误。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定势思维;解题能力

引言

定势思维是学生出现解题错误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见题目中有“多”就加、有“少”就减、有“倍”就乘、见“平均”就除,这就是错误的思维定势所至。教师若能防患于未然,避免学生消极定势的产生,就可防止大量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能力。如何防止消极定势的产生呢?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作如下的探讨:

一、加强对比练习,区分知识异同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对很多易混淆的知识不能正确区分,往往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所产生的“固定”思维来解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区分其异同,从而确定正确的解法。

1、对易混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进行对比

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尤其要注意选择一些典型范例加以对比来破坏学生对常规使用的某一公式或方法的过分信赖,使学生对常规使用的某种思维定势产生自我“抑制”。

如:1×1和1÷1

学生单独计算分数除法时,很容易受以前乘法运算定势的干扰而导致计算错误,把它们对比起来练习,有利于学生消除乘法定势的消极影响,弄清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和计算方法上的异同。

2、结构相同,解法不同的题进行对比

对于这类题,学生常常利用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确定运算方法。如上面提到的:学生见“多”、“一共”就加,见“少”、“剩下”就减……因此,教师应专门安排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是“少”或“剩下”用加法计算;关键词语是“多”或“一共”而用减法计算,以对比练习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

3、条件顺序不同,解法相同的题进行对比。如:

(1) 同学们植树,每人植8棵。6人一共植树多少棵?

(2) 同学们植树,有6个同学,每个同学植8棵,

一共植树多少棵?

这样的对比练习,有利于打破学生列式时见先出现的条件放在前面,后出现的条件放在后面的定势影响,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培养其分析能力。

4、顺解与逆解进行对比

由于学生接受顺解题容易,逆解题困难,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多进行顺逆对比练习,培养其逆向思维,提高解题能力。如:

(1) 菜场原有20筐萝卜,卖去9筐,还剩多少筐?(顺解)

(2) 菜场卖去9筐萝卜,还剩11筐,原有多少筐萝卜?

(逆解)

二、提供变式练习,提高解题的灵活性

学生长时间练习提法相同,解法相同的一类题,是学生产生定势的主要原因,为消除学生这种“固着”思维,教师作如下的尝试:

1、同种题目的提法,叙述方式应注意多样化

例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某线段“长多少”或“短多少”;某物体“高多少”或“矮多少”;某商品“贵多少”或“便宜多少”……

2、变换题目形式

如:学习了应用乘法分配率简算后,可变换形式让学生练习。

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

三、巧设“陷阱”,吸取教训

在学生练习的初始阶段,他们往往机械套用公式、法则、运算定律等,形式狭隘、片面的解题定势。为此,教师巧设“陷阱”,让学生吸取教训,打破定势,全面、深刻、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有14个同学,每3个同学坐一条长凳,要让学生都坐下,至少需要几条长凳?

学生练习后,许多学生出现了预料中的错误:

14÷3=4(条)……2(个)

答:至少需要4条长凳。

我在答语中的“4条”下面画了“——”,并打“×”。学生感到迷惑不解。我马上抽14名学生,找来几条长凳进行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剩下的2个人要坐下也要占一条长凳。这样利用失败的教训,打破了学生头脑中单一、固定的解题定势,明确了应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情形来解题。

四、增加有多余条件的训练,培养分析能力

在学生学会解答基本题后,教师可经常在题目中加入一些与计算无关的干扰数字,以打破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都要用上”的思维“隋性”,迫使学生对题意进行分析,从众多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

例如:某车队派6辆汽车运货4次,共运144吨,平均每次运货多少吨?这道题中的一个条件“6辆”就与计算无关。

此外,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增大综合练习的机会都有利于防止消极定势的产生,减少解题错误,教师必须因势利导,灵活采用有效的方法防患于未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结语

克服消极定势,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要通过掌握科学的解题程序、掌握解题的策略和方法、技巧;要通过我们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参与活动;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等基本途径。因此,要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并上升为一种创造才能,就要在整个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解题能力的各种因素,注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这样,解题能力的提高才有根底和源泉,解题的功底才扎实。

参考文献:

[1] 唐克东, 傅建. 结构力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尝试[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10(01).

[2] 曹金凤, 马超, 孔祥辉. 比较法在结构力学课程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10(07).

[3] 李书进, 厉见芬. 结构力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与思索[J]. 高等建筑教育,2010(01).

廣东省电白区高地街道中心学校 525400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数学教学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