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化教育在博物馆中的运用

2021-09-10 07:22翟佳慧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博物馆

翟佳慧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各地博物馆数量增多,博物馆的发展也越来越多元化,博物馆活动也越来越贴近人民的生活需求,博物馆的功能不仅仅拘泥于收藏、保护、研究的功能,社会功能的发展也成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社会功能中的教育功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博物馆教育设计更多的是以成人视角去进行布置设计,而博物馆的儿童教育还处在初始阶段,值得进行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山东省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临淄区博物馆对其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方面特色、存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讨论,以此了解当前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当前社会背景、经济、文化、科技、儿童群体心理特征等方面提出有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如何结合信息化技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实施,并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博物馆;儿童教育;游戏化教育

1.博物馆儿童教育的发展现状

随着博物馆事业发展日趋成熟,博物馆数量增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博物馆的社会意识越来越强,博物馆努力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业务活动从传统的“以物为主”转向“以人为主”,在办馆方向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1]。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更多地关注观众,关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也更多的把少年儿童作为重点关注的服务对象,对博物馆的儿童教育进行分析研究。最早关注到这些问题的是西方学者,他们对儿童心理、博物馆对儿童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博物馆应如何展开对儿童进行教育等多方面进行研究分析[2],这为对博物馆儿童教育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十九世纪末,儿童本位教育思想兴起,儿童教育受到重视。1899年,美国建立了第一家专为儿童博物馆—纽约克鲁克林儿童博物馆,这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也对后世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互动式”教育成为博物馆儿童教育的主流思想,七八十年代进入儿童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种儿童博物馆纷纷兴起,美国还专门设置了管理儿童博物馆的政府办公机构。当代的儿童博物馆教育发展不再局限于某一领域,不再关注某一种服务对象,其视角不断扩展,寻求博物馆教育与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交叉结合,从而建立更多的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从开始的25座博物馆,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拥有5535座博物馆(截止2019年),博物馆的功能也越来越成熟,更多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儿童教育方面。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来看,中国儿童博物馆教育的发展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对于儿童教育方面也在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儿童视角下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展开》[3]一文中提到了要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博物馆教育的设计,浅谈《博物馆的线上儿童教育》[4]中提到有关于博物馆线上儿童教育的形式并为线上教育提供了建议,《基于学龄前儿童受众群体的博物馆功能性游戏开发策略》[5]一文专门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博物馆教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国博物馆儿童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博物馆缺乏儿童意识,多以成人角度进行展览教育,过于枯燥,不能适应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多借鉴与国外的理论成果,没有结合国情,结合博物馆自身资源和现有的手段进行儿童教育。

2.省、市、区级博物馆儿童教育情况分析

2.1山东博物馆

山东博物馆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的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情况:线下有“孔子课堂”、“自然课堂”、“非洲动物迁徙展”、“海洋贝类展”。线上有云直播、数字化展馆(VR)。[6]

从教育主题角度来分析,山东省博物馆中自然类的展馆布置以及孔子课堂这种线下活动既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又能体现本馆特色属性,寻找适合的主题,对博物馆观众进行教育。从教育空间的角度上来说,博物馆中这类展馆的布置也都以孩童心理的角度进行布置,颜色鲜明,形式更新颖更能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从教育形式的角度上来说,“孔子学堂”,“自然课堂”这类的线下活动借助道具、吸引儿童关注,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知识自然地传输给儿童。而不是单纯使用文字,或图片形式进行解说,增强了互动性,能够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同时加深印象。但线上的云直播、数字化展馆方面没有太大特色,没有针对儿童进行专门的模块设计。

2.2青州博物馆

青州市博物馆更注重线下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博物馆中虽然没有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设置专门的展区,但是有丰富的线下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2014年,青州市博物馆创立了社教品牌“海岱大课堂”[7],以青州历史文化和馆藏经典为依托,进行教育活动,其教育对象主要为青少年,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展开社教活动。从教育主题方面来看青州市创设了良好的品牌效应,结合本地的文化内涵进行宣传,设置季卿学堂,在传统节日时开展线下活动,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增强对本地文化历史的了解。从教育空间的角度来看,青州市博物馆不仅仅是局限于馆内的教育,它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在校内开展文物知识讲座等活动。从教育形式来看,青州市博物馆将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有机结合,同时使用文化展板、文物复制品、VR数字展示、3D打印技术结合,增加教育过程中的交互性,使观众得到更良好的体验感,在玩乐的同时,将知识潜移默化的输入到孩子的大脑中。

2.3齐文化博物院

齐文化博物院线上线下的教育活动都没有特别针对儿童进行展示设计,教育主题来看博物馆内的展览相对固定,馆内多以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没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教育空间和线下活动,但馆内展览也会使用模型、沙盘、投影等手段进行展示,相对于山东博物馆与青州博物馆来说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品牌或形象,博物馆展陈设计中规中矩,没有亮点可言。

从上述三个例子来看,目前国内博物馆的兒童教育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博物馆能发挥儿童教育功能,少数博物馆会举办儿童活动,但教育目的都不够明确;内容也不够丰富,不能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展开不同的活动,博物馆儿童教育活动方式存在模式化现象;对于活动后的评估工作进行的不够到位。

3.如何将游戏化教育与儿童博物馆教育相结合

近些年,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络与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运用也更为广泛。博物馆的观众中儿童是重要受众之一,儿童对于新鲜实物的接受能力更强,更适合以此作为媒介进行教育活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游戏结合进行博物馆儿童教育是一种可行的手段。游戏化学习这一名词在2011年游戏者开发大会上被提出[8],我国博物馆游戏化研究综述中提出,游戏化学习就是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科学的理论知识将游戏或游戏元素、游戏设计、游戏理念融入学习活动中去。[9]通过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用户的兴趣,互动的形式可以提升用户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关于我国博物馆游戏化学习的研究也还在起步阶段,项目开发不多,领域不广,内容也不够丰富。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与游戏化学习结合的问题讨论更是少之又少。首先关于博物馆儿童教育与游戏化学习最典型的例子应该是故宫博物院青少年网站[10]。首先,故宫博物院建立了雄厚的数字化藏品信息资源,在大量的资源中进行检索并选择出适合进行儿童教育的部分,进行设计。但故宫网站没有结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观察力、思维、想象力、记忆力、意志力[11])进行分类设计。网站页面设计布局不够清晰,各大版块的分类混乱,这可能会造成儿童的认知负担。页面设计应该在尽可能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的同时进行简化的布置,文字图片都不宜过于复杂,多加入音频、视频链接,增强互动感。最后应该建立起博物馆、儿童、家长三方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博物馆知识,并督促孩子进行知识的巩固并给出教育反馈的情况。这样才能将博物馆儿童教育与游戏化学习更好的结合,更大的发挥游戏化学习的作用。

如何能更好地结合游戏化学习和博物馆儿童教育呢?从以这些上例子来看,总结为五个关键点。第一点,应关注的是教育的主题,游戏设计的主题设计应该于博物馆本身的特色属性相结合,比如山东博物馆将孔子、海洋等具有地域文化的因素作为主题展示了本地文化的特色同时满足了儿童的心理需求。青州市博物馆将受教育对象的年龄段定位青少年,结合青少年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组织活动。而故宫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本馆丰富的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少年儿童,拓宽其知识领域。第二点,是要关注教育的功能,不能单纯以娱乐为目的进行游戏设计,游戏只是传播知识的媒介,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儿童更多的互动参与其中,接受知识,提升能力,进行逻辑思维的锻炼,丰富人生体验。第三点,注重教育体验,注重儿童所处的受教育空间,使用更加丰富的色彩,注意空间布局,灯光颜色的搭配,选择更温暖的颜色进行空间布置。而游戏者设计则需要注意图标设计文字安排都不宜过于复杂,尽可能减少儿童的认知负担,色调以亮色为主也不宜过于复杂,游戏设计要尽可能的增加互动环节,协调多种感官进行游戏体验,激发儿童兴趣,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游戏互动性。第四点,关注教育形式,游戏设计要与新兴的信息技术结合(互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打印、人工智能、体感、自然用户界面)协助完成传统学习方式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以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方法的多样性、过程的互动性以及情景的交融性。第五点,不能忽视教育反馈的重要性,要对游戏效果进行后续的跟踪探究,展开教育效果的评价(学习者需求是否满足?博物馆教育目的是否实现?游戏过程中人体验如何?)。这种思考有助于优化博物馆游戏项目的改进优化并推动博物馆教育的持续发展。

4.小结

博物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教育场所博物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也是各大博物馆的历史使命。而博物馆儿童教育更应该受到重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文化信仰,增强文化自信感,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逻辑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文化修养。博物馆应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帮助孩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当前,博物馆儿童教育虽然处在萌芽的阶段,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但要学会抓住时代的机遇,紧跟信息化的浪潮,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儿童教育,这是一代博物馆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博物馆学概论》编写组 .博物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4.

[2]Katrian Weier."Empowering Young Children in Art Museums:letting them take the lead."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Volume5, Number 1.

[3]洪晓静.儿童视角下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研究.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134-135.

[4]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沈莉.浅谈博物馆的线上儿童教育 (上)(下).中国旅游报.2020年.

[5]罗婧.基于学龄儿童受众群体的博物馆功能性游戏开发策略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176-177+182.

[6]山东博物馆官网:http://www.sdmuseum.com/.

[7]青州博物馆:http://www.qingzhoumuseum.cn/jy/.

[8]鲍雪莹,赵宇翔.游戏化学习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电化教育研究,2015(8):45-52.

[9]吴镝,谢颖.我国博物馆游戏化学习研究综述[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0(3):160-166.

[10]故宫博物院青少年网站:https://young.dpm.org.cn/

[11]羅婧.基于学龄儿童受众群体的博物馆功能性游戏开发策略研究.教育现代化.2019年:176-177+182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1331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博物馆
博物馆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浅谈动画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关于低学龄儿童教育的思考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