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乡韵童谣 享受幸福童年

2021-09-10 19:46简妮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6期
关键词:能力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简妮

摘要: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独特领域。童谣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胜浦山歌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童谣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深受幼儿喜爱。在园本特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精选了适宜的教学内容,明确了童谣教学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山歌童谣;童谣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能力发展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民间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个分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独特性的领域,它对幼儿能起到增长知识、启发智慧、激发想象、培养品德、陶冶情趣。它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不可替代的,这主要是因为民间童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其娱乐性强,开展不受时间、空间、地点、材料的限制,易于继承和发展。把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家乡民间童谣不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同时兼有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可接受性的特点。童谣教学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通过民间童谣的学习了解了家乡更多的民间文学,在现代文化氛围中汲取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扩大了幼儿的眼界,同时培养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及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

一、精选适宜的教学内容,明确教育价值

胜浦浦山歌童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特点是音韵和谐,诵之朗朗上口;形象生动,语句简练,浅显易懂;寓意深刻,贴近幼儿的生活,深受家乡儿童的喜爱,因此自古至今代代相传。但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幼儿,要真正让民间文学精华渗入幼儿心灵,内容的选择十分重要。为此,我们立足本土文化,遵循循序渐进和难易适度原则,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适合幼儿教育的童谣,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价值。我们从童谣的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可接受性几方面去收集各种童谣,发动教师、幼儿、幼儿家长等多渠道进行搜集、整理和筛选。

二、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孩子学习获得成功的良好保证,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胜浦山歌童谣源远流长,具有水乡特色,挖掘潜在的兴趣点可以让幼儿更易于接受和学习,同时能让孩子在明快的乡音中感受家乡的本土文化,扩展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苏霍母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幼儿学习民间童谣,激发小班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同时提高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身临其境地学习童谣。

总之,教学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掌握幼儿年龄特点,根据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多方面的激趣,必定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各种方法更好地为民间童谣教学服务。

三、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促幼儿多方发展

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运用不能机械死板的去硬套,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创造性的发挥。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去实践。只有通过有效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1.游戏法,促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之所以喜欢童谣,是因为大多数童谣是跟游戏联系在一起的。“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个身。”“金锁银锁,侉啦一锁。”“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大家来打麦。从前地主吃,现在自己吃。”这些童谣游戏有的两两合作,有的不受人数限制,语言精练,动作简单,幼儿通过游戏,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故事引导法,促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发展

故事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把童谣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有利于幼儿理解、易于接受和掌握。在《两只羊》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边操作手偶,边讲述故事,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小白羊和小黑羊走到桥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两只羊互不相让,后来怎么样了?”“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都掉河里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通过引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幼儿也懂得了要互相谦让,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养成。

3.情境教学法,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情境教学法的根本灵魂就在于一个“情”字。在运用情境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反应告诉我们,“美”能激“情”。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总是激荡在儿童的心头,教育应该利用儿童心灵的这种最可寶贵的特点。实践中,我们发现,民间童谣与民乐相结合,声音、画面、音乐相互交融、相辅相承,能使幼儿情感经验激活、审美能力提高。

总之,童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放大镜和望远镜;是幼儿真善美心灵启蒙的钥匙和向导;也是幼儿天真遐想的翅膀和跳板。童谣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让孩子们易于掌握。孩子们通过传唱童谣,既可以得到快乐,又可以学到知识,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幼儿在学习民间童谣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他们认知水平的限制,暂时还不能完全理解民间童谣所表现的民俗、意境等,还不能完全理解民间童谣所传递给他们的全部内涵。但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内容和形式,随着教育所渗透给孩子的精神,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朴素的爱家乡的种子,会在他们未来成长的道路上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倡导把民间童谣融合到幼儿园教育活动,通过教学,让全体幼儿浸润在乡韵童谣之中,让他们度过一个智慧快乐的童年,从而促进全体幼儿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湛,《民间童谣伴我快乐成长》.

[2]沈蔚蔚,《民间童谣伴着孩子快乐成长》.

[3]江爱华,《客家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

[4]夏红华、戴旭阳,《童谣诵唱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有效载体》.

[5]徐婷,《让苏州民间童谣盈润孩子的心田》.

[6]《浅谈如何激发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

苏州工业园胜浦金光幼儿园 215126

猜你喜欢
能力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在美术活动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阅读与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