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塑造和谐生命观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0 07:22梁冬亮
高考·下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的和谐生命观,逐漸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越发重要的部分。和谐生命观的树立,不仅对于学生自身成长与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共产主义理想指导之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大有裨益。本文将以探寻解读和谐生命观与分析将生命教育融入历史课堂的深远意义为基础,从教学情境塑造、教学史料选择以及学生成长发展几个角度,用《中外历史纲要》为示例教材,分享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总结的相关经验,深度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塑造和谐生命观的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生命教育;和谐生命观;《中外历史纲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对于正在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的高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至关重要、注定对其有着深远影响的人文学科。随着素质教育意识的不断觉醒,许多教育者意识到,在社会风气普遍浮躁、急功近利的今天,如果对学生的教学手段不当,不能正确培养学生的和谐生命观,就更加容易培养出丧失生命情感、漠视生命存在的青少年,为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造成隐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当中适当渗透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的和谐生命观,成为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一、何为和谐生命观

顾名思义,作为世界观的一种,生命观就是人们对于生命存在的本质、价值、意义、状态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在和平与发展这一主题的时代之下,形成与之相呼应的和谐生命观,成为我们的社会所提倡和引导的理念。

(一)和谐生命观产生的由来

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人所从事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身生命观影响甚至指导的。人在追寻自身的感觉和享受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外界环境或自身条件带来的局限和矛盾,故而生命活动的过程就是追求生命之“生”而克服生命之“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和谐生命观将成为一种有力保障。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无论是东方先贤倡导的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还是西方智者主张的对真、善、美的无尽追求,都体现着人类对于实现个体自身的心灵美满与和谐、追求建立平等而友善的社会这一理想的恳切希望。而在如今共产主义理想的引领之下,构建和谐社会更是我们的一大追求。

(二)和谐生命观的内容

与建设和谐社会相匹配的和谐生命观,包括以平等为前提的人本观、觉人利他的价值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多维健康观与合理的财富观五个维度。第一,和谐生命观倡导的是平等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观念,倡导以关注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第二,和谐生命观主张选择一种将自利与利他辩证统一起来的“向善”的生活方式,追求通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互利;第三,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和谐生命观主张的是保护与善待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第四,除了追求“无病、无伤、无残”这种单一的肢体健康之外,和谐生命观还倡导在现代社会下追求心理健康、道德健康、以及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多维度、全面的健康观;第五,对于金钱和财富,和谐生命观则倡导我们在追求发展、保障物质生活的同时,对于物质财富保持合理的看法,倡导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同等重要的观念,财富不是快乐的唯一来源。这种和谐生命观,同时具备了人本性、多样性、整体性和前瞻性四大特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和谐生命观的指导。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意义

高中历史是一门反映人类从原始时代发展到当今现代社会全过程的课程,历史学科所展现的就是人类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壮阔画卷。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实施生命教育,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对于生理性生命的敬畏还是对于社会性生命的热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于生理性生命的理解

纵览人类历史长河,战争、疾病和枪炮,乃至自然灾害,都是无法避开的话题。历史教材中也有很多记录了生理性生命受到伤害、乃至死亡、凋零的历史事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了解到生理性生命的宝贵。

(二)对于社会性生命的理解

历史发展轨迹与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又涉及到许许多多重要的历史人物。苏格拉底、王安石、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斯大林、罗斯福……对于古今中外各个领域重要历史人物生平和人生轨迹的学习与了解,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处理人际关系、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激发学生除了保护生理性生命之外,如何追求社会性生命价值最大化的思考。

三、具体课堂教学策略

(一)生命教育融入教学情境

高中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当中,应试性的特点往往十分明显。为了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知识与学习方法,许多教师依然会以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学互动的缺乏,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往往不够。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将教学手段生活化、情景化来营造出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身份深入探究学到的知识内容。

举例来说,当讲授教材上册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一课中的《洋务运动》这一部分时,可以使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洋务运动时期的照片以及画面,通过初步营造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在此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鼓励学生探讨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的动机和目的,分析洋务运动选择从军工业开始的原因。从而通过情景化的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来切实了解到整个洋务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并且在此期间对于民族、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有所体会,对于人类的无限创造力有所敬畏,进而对生命产生敬仰之情,为树立起和谐生命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适当选择生命教育史料

古人有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整个历史教学的过程当中,生命教育的素材随处可见,这就为教师适当选取生命教育的史料,引导学生开展关于生命价值探讨提供了充足条件。在当今社会这样一个整体和平的年代,我们的青少年在美好舒适的生活环境中,距离战争、饥荒、自然灾害似乎非常遥远,缺少这些关于生死大事和生存艰难的切实体验。这样产生的后果就是,近几十年间,青少年自杀和犯罪率显著升高,这就反映出青少年对于自己或他人的生命、死亡的态度缺乏敬畏,甚至一些人还持有草率取舍的消极态度,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的幸福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非常大的隐患。身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虽然无法让孩子亲身感受经历生死的过程,但是完全可以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用有生命教育意义的素材让学生从中感知到失去生命的痛苦,体会到生命健康的宝贵,从而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观念,逐步树立起和谐生命观。

例如,在讲授教材上册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过程中,南京大屠杀的讲述最具有代表性和带入性。除了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了解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曾经经受过怎样严重的侵害、从而树立起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家国情怀之外,我还会引用张纯如撰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中的相关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战争的爆发和武器的滥用对于人类宝贵的生命到底造成了怎样的戕害。另外,也可以寻找现代社会中相关战争主题下的其他史料,例如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伤7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些文字、表格、图片以及视频等丰富材料,更加直接、生动、全面地展示战争对于无辜家庭和整个经济社会的打击,引导学生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认同,从而塑造学生的和谐生命观。

(三)将生命教育与实际结合

《中外历史纲要》这一教材,作为一部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其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根本宗旨。因此,无论教材的具体内容如何,我们要在教学中贯彻渗透给学生的思想怎样,最中心的目标应当是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对于他们自身身心健康的发展有所用处,对于他们自己实际的学习、生活、工作、成长有帮助。在高中歷史教学当中实施生命教育,塑造学生的和谐生命观当然也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一个手段。为此,我们应当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多加关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际成长当中。

面对今后的人生,始终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事情,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将会成为每一个人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课题。学生是否具有、在何种程度上具有应对挫折的能力,对于其自身未来高度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历史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个体在面对自身生命历程中的挫折和困难时积极乐观、坚强勇敢的案例,也使得这些素材对于我们生命教育的更好开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历史课本上这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学习他们乐观生活的精神,是我们重要的职责。

在讲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中,关于《戊戌维新运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笔者通过让学生寻找康有为、梁启超等为近代政体变革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故事,了解和掌握这些人物的思想主张与实践经历,体会中国人对不断探索近代政体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并且在课后练习作业中设置“如果你是谭嗣同,你会做何选择?”此类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他们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献身、奉献的精神,感悟个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束语

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性,历史学科在实施生命教育这一话题之下有着先天的优势。而真正在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实施生命教育来塑造学生的和谐生命观,则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选取历史史料等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做到将生命教育充分融入到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孔祥燕.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2]王平、朱小蔓.生活中的生命: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J].中国德育.2019(24)

本文系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塑造和谐生命观的研究》课题批准号(2020ZJY02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冬亮.男;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学;研究方向: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
论初中英语生命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