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2021-09-10 00:16左文泽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标准化大数据

左文泽

摘 要: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下惠民利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基于大数据思维,阐述、分析了交通信息化建设与改造的思路与方法,包括响应国家号召、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健全交通信息化数据库、标准体系建设等步骤。

关键词:交通信息化;大数据;标准化

0 引言

随着诸如计算机、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也不断提高。大数据应用建设与改造已成为近年来不同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之一。作为现代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交通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等相关工作也需要处理好这些问题[1]。如果处置得当,基于大数据建设的交通信息化应用便能够极大的提升自身竞争力,并为相关工作人员与需求提供有效帮助;如若不能,则会在大数据浪潮下成为“阳光下的盲人”,而逐渐被时代淘汰。因此,加快交通信息化建设向大数据方向转变迫在眉睫。

1 交通信息化建设现状

交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综合交通管理水平以及改善城乡交通体系运行效率的必经之路。经过相关从业者及学者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的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道路监控系统、移动通信体系以及ETC收费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2]。通过信息系统与现实工作进行交互,能够极大的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当前我国交通信息化的发展得益于相关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提高,相信随着信息化产业和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深化,我国交通信息化水平还会有着更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已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常见的包括信息收集窗口过窄、应用场景有局限性、方法手段单一、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在一些极端路段或偏远环境,往往难以通过常规手段进行监控和管理,造成了交通数据的零散化与碎片化,降低了数据的逻辑连贯性。针对上述情况,除了要不断加深相关技术、产业的攻关研究,更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保证交通运行基础数据的有效采集。

2 基于大数据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建议

2.1 响应国家发展政策

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与发展,离不开管理、人才与资本等各方的相互协作,交通信息化建设更是如此。国家政策明确指出,要加强交通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政策、管理、从业者与资金等方面着手[4]。因此,为响应国家政策,也为了更好的进行交通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应积极培育、引进技术人才,同时保证相关资金的稳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响应,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应做好监督检查等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保证相关工作的工作进程与质量。相关工作应根据现实条件,研究总结出合理、严谨的工作方案,以有效促进大数据交通信息化体系建设。

2.2 建设交通应急指挥平台

交通应急指挥服务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掌握和整理好交通信息资源。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将各地的相关交管部门、信息部门、电力部门以及公安等部门相关数据以及信息流进行有效整合,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存储与交流平台,用于无缝对接各方部门,实现高效的交通应急平台建设[5]。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的作用主要包括事前监测、事中指挥以及事后评估三部分。其中,事前评估要求相关软硬件以及工作部门及时、有效的监控重点以及事故多发地区,做到在事故发生前及时采集所需信息并发出预警,以协助相关人员规避风险;事中指挥要求平台在事故过程中协助有关部门有效处置应急预案,以将已发生事故危害降至最低;事后评估是指平台应具有一定的成长性,能在事故发生后总结、归纳相关经验,帮助系统所有参与方在今后更好的应对相应事故。

2.3 建立健全交通信息数据库

建立可靠的健全的数据库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为此,应整合全国各地的道路数据,建立健全的交通信息数据库,整合全部基础信息建立全国交通信息一张图;还应整合各地各部门各层面运行、台账、历史等相关信息,建立交通信息基础信息数据仓库。整理整合数据,建立交通数据仓库的工作能够帮助各部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完整的交通信息数据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进而获得交通运行现状只是,反哺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部门改善工作现状。加强交通数据云平台建设能够实现上述目标,通过云端应用,将建设、监管以及运营等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化串接,实现全局的移动设备无缝对接办公,将区域与区域、部门与部门之间进行有效联系,以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效率[6]。

2.4 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保证一个行业健康、合理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使交通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应进行相应工作。该项工作应结合国内外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已有经验,引进已有成熟标准体系,结合交通行业特点与现状建立合理标准化体系。力争是交通过程中所需术语精简、易懂且规范,便于不同单位、不同从业者以不同身份互相交互信息。上述规范化体系应涵盖交通信息化建设工作所涉及的所有数据采集、整理、存储、管理、应用等方方面面。体系建立完成后应定期对相关内容进行检查与更新,以保证体系的可用性与现实性。

2.5 保障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

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保障其有效运行的重点工作。为达到上述目标,应从管理层面、人员层面与技术层面进行改造与提升,以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从管理层面来说,应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通过法律法规以及指导文件等工具规范相关工作,能够从宏观层面规避由于管理缺失或不合理而帶来的信息泄露等问题[7]。从人员层面讲,应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与思想水平。这就要求他们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应严格遵守相关制度要求,保守国家的机密,不泄露关键性及他人隐私性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说,应研究、建立相关保密设备与保密技术,包括设定访问权限、身份验证、人脸识别与数据监督等功能。针对硬件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其正常工作;针对软件应建立防火墙、信息备份、安装病毒查杀工具等,保证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与健壮性。网络技术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更为方便和迅速,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安全威胁。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电子设备的普及度高,电信欺诈、用户个人信息泄漏等一些不安全的行为事件经常发生。交通数据涉及大量与国家安全、人民生活相关的重要信息,保证其安全、可用以及不被篡改盗用是维持系统正常运转、维护权威单位公信力的重要工作。因此,应不遗余力的保证交通信息化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大数据时代发展交通信息化的挑战是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政府也应该采取措施来发展交通信息化,以引导我国的交通运输到更好的和更快的方向发展。完善基本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有助于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提高交通信息化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董丰.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框架探讨[J].华东公路,2019(3):103-104.

[2]杨思楠,李贺,高盼盼.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大数据之间的联系[J].建材与装饰,2018(5):299.

[3]沈凌云,董立.大数据交通研究的知识图谱与研判——基于CNKI(2012-2017)的量化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8,37(4):78-82.

[4]吴妮娅.基于云计算的轨道交通IT架构及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9(13):162-163.

[5]赵光辉.基于大数据的交通能耗统计与监测技术框架设计[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73-79.

[6]史歌,张英姿,陈梅.大数据平台下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支付系统管理创新[J].甘肃科技,2019(11):18-20+14.

[7]赵再先,刘晓玲.大数据时代“四阶段”交通模型体系技术升级方法[J].交通与运输,2019(A01):71-74.

猜你喜欢
标准化大数据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下的业财融合
标准化心脏康复护理流程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探讨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