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润泽内涵 特色引领发展

2021-09-10 07:22吴志强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精细化群体校园文化

吴志强

新时期,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党建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保证学校文化建设有强劲动力。学校要用党旗引领,创新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校健康发展。

文化要植入红色基因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的意见》的指导下,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在重视程度、党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但在实践中依然存在责任落实不够、工作机制不畅等问题,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在党建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更应有红色基因。

发挥党支部战斗保垒作用。从夯实基础着手,加强建章立制和制度落实工作。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乐雅”核心理念为依托,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智慧,凝聚党支部党员的力量,认真拟定党支部工作清单,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培养“乐雅”少年。

发挥党员干部先锋示范作用。以党建带“岗建”,发挥党员示范岗作用,开展“亮身份,作承诺;当先锋,树形象”活动,让党员教师时刻铭记党员身份,维护党员形象,自觉履行承诺,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

发挥党建活动的体验作用。在党支部的指导下,带好团支部、大队部的特色活动,“让党旗引领队旗,让队旗带领红领巾”,把握红色文化主线,明确红色主题,丰富红色活动载体,开展爱党爱国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史国史教育”“中华魂”等主题教育,使红色基因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党员教师上《道德与法治》课,针对小学生特点,活化相关教材,丰富课堂体验,增强道法课教学的实践性,积极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活动,将落实十九大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和科研中,切实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见于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人具体化、明确化,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精细化管理。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精也。”校园文化建设要落实到精细的日常管理工作中。

精细化管理要有制度建设。办学章程是统领,是实现对学校自主管理的保证,提高教育改革和内涵式发展需要,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依据。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依章办事,特别是教师的职称、评优、绩效工资、病休等评定工作,要做到合理、合规。同时,教代会要行使好权利,讨论、修订、通过学校各项制度,让制度为教职工说话,让制度为学校发展护航。

精细管理要有环境建设。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显性表现,环境文化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从治理脏、乱、差开始,做到净化、绿化、美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阳新县第二实验小学在“乐雅”理念的统领下,教师、学生认真检查日常管理,反思自己是否践行了“乐惠于心,雅正于行”的校训。

学校从学生养成教育入手,从能看到的文化走廊建设,到能听到的校园广播,能参与的主题教育,再到能感动心灵的充满仪式感的校园典礼的举行,都是学校细心设计组织,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实践的载体。

学校要改造校园环境,进而让校园环境去影响学生,通过“制度——计划——实施——反馈——整改”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推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文化要融入人际交往

学校中的人际关系是学校领导者和师生员工、家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彼此通过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的亲近或疏远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校每位成员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和谐、友好的学校人际关系,能增进师生员工的团结,提高教育效能和學习效能,顺利实现学校“乐”的办学理念。

要形成尊师爱生的良性文化氛围。学校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执教行为和学生行为规范,完善学校师德管理制度,让“尊师爱生”成为和谐校园的主旋律,形成学校领导尊重教师、家长和学生尊重教师、教师爱学生的校园风尚。

要形成合作互助群体文化氛围。个体是群体的成员,群体给个体提供安全感。校园文化要融入学校群体中,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既要让群体中的成员对自己的群体有认同感,也要让群体中成员之间有认同感。

形成群体的合力要靠成员的互助合作。学校领导组在校长的带领下,年级组在蹲点领导的带领下,部门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班级在班主任、家委会的带领下,学科组在学科组长的带领下……只有各个群体争先创优,才能保证学校良性运转。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才能让学校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建设好校园文化。

文化要体现校本特色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容易因为对校园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注重表面的环境文化,打造“形象工程”的问题。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学校已有的条件和教育实践出发,整体规划,突出校园文化特色,打造独特的校园文化。

学校可进行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突破口,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教研之风、学习之风的形成,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特色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打造有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校园文化才有深度和广度,学校开展经典古诗词诵读,既陶冶学生情操,也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学校以“花”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根据时令,师生共诵古诗词。在庄严的升旗仪式后,通过颇具仪式感的诵读,让师生共同感受美好的诗意。

校园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学校在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是学校个性化的旗帜。学校要善于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德育品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陈殷

猜你喜欢
精细化群体校园文化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精细化护理实施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