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2021-09-10 07:22焦仕惠
湖北教育·中小学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红花劳动家长

焦仕惠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对劳动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各学段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该意见指出: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鲜明的思想性,强调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劳动和劳动者都应该得到鼓励和尊重,反对一切不劳而获、崇尚暴富、贪图享乐的错误思想;二是突出的社会性,要求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体会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和谐的新型劳动关系;三是显著的实践性,以动手实践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学会建设世界,塑造自己。最终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受电影《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启示,我们可以在学校开展“送你一朵劳动小红花”的活动,引导学生采撷“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丽小红花,表达对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行为的一种肯定和奖励。

学校给劳动教育以应有之“重”

《意见》不仅明确提出学校加强劳动教育的具体要求,而且也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让“劳动小红花”在学校有了应有之“重”。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关键,但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对犯了错误的学生用扫地、倒垃圾、冲厕所等进行惩罚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伴随着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劳动最光荣”成了一句最美丽的谎言。所以,应该用培训强化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其实施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和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更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训。

我们曾针对学生做过关于家长职业的调查,结果发现有一些父母的职业在子女那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如果教师与每一位学生家长(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交流时,都一视同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行业的劳动者。教师还应该成为学校劳动实践中的一员,用自己的劳动热情去调动学生,形成积极活跃的劳动场景,实现师生一起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快乐教育局面!

学科渗透劳动教育。美术课上的剪纸、十字绣等是劳动与美育的结合;语文教材中《长城》《大禹治水》等课文,是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最有力的诠释;科学课上的植物种植、采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酸甜苦辣;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全国劳动模范颁奖典礼,学习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消除他们对“职业”的偏见,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学校要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因校制宜地落实好劳动教育各项任务。每周开展全校大扫除;社团课中的编织、小面点制作、组装无线电设备等;春节期间购年货、包饺子、贴春联等特色作业;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等劳动竞赛;班级植物园浇水、除草、杀虫等种植活动;节假日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等志愿服务……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获得“劳动小红花”的阵地。

学校足够重视,“劳动小红花”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劳动的种子才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叶、开花。使学生在劳动中真真切切体会到辛勤付出的快乐,明明白白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价值,实实在在品味到“劳动小红花”带给自己的自豪。

家庭尽劳动教育之责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劳动教育亦是如此。

家长课堂我参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各行各业的家长都可以是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请经营早餐店的家长,把“包饺子”“蒸馒头”等技艺传授给学生,带给学生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快乐;请从事废品回收的家长走进课堂,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垃圾进行科学分类;请擅长物品收纳的全职妈妈走进课堂,指导学生收拾书包、整理房间……师生家长互动中,不仅浓厚了亲情、增长了劳动知识、学会了劳动技能,更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各行各业的家长都身怀绝技,尊重了他们的职业,珍惜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家务劳动我能行。家庭的衣、食、住、行中都有很多劳动实践的机会。家长的言传身教,作用不可小觑,可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引导他们逐渐掌握家务劳动的技能,帮助他们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学校则将学生参与“学做拿手菜”“今天我当家”“装扮美丽的房间”“年货采购我帮忙”等家务劳动的情况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的热情,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在劳动中磨炼坚强意志、感受亲情温暖、感恩父母家人。

社会有劳动教育一席之地

当今社会,劳动是一个人的权利也是一个人的义务。公民有权利通过劳动取得报酬,同时也有义务参加劳动创造社会财富。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让公交司机、快递小哥等一个个普通劳动者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时代楷模,作引领示范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在全社会营造了弘扬劳动精神的氛围。社会也有劳动教育的一席之地——劳动实践基地。

和社区联手,劳动实践常态化。学校所在的社区为劳动教育常态化提供了可能。比如: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洗头发、剪指甲、表演节目等;带领学生走上街头,捡拾垃圾、进行文明知识宣传,争当社区文明小卫士;响应社区号召,积极参加保护母亲河等志愿活动……

同多方联动,劳动实践多样化。工厂、商铺、茶园、作坊都可以成为学生劳动实践的基地,让他们的劳动实践丰富多彩。走进粮食加工厂参观,亲眼看见一颗颗小麦变成面粉,一粒粒谷子变成大米的过程;走进商铺,当一回小小营业员,体验服务人员的不易;走进茶园,和茶农一起体验采摘的乐趣;走进豆腐坊,亲手将饱满的豆子变成美味的豆浆、豆皮、豆腐……

社会给学校的劳动教育提供了一席之地,学生在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看到了劳动创造的价值、也体验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感。一朵朵劳动的小红花在一次次劳动实践中悄然绽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就已经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一定能得到保证。“劳动小红花”也一定会在学生心中越开越艷!

送你一朵劳动小红花,让爱劳动的种子在每个孩子心中播撒!

送你一朵劳动小红花,让会劳动的技能在每个孩子身上驻扎!

送你一朵劳动小红花,让尚劳动的传统在每个孩子手中发扬!

责任编辑/杨亮亮

猜你喜欢
小红花劳动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送你一朵小红花
小鱼丸
家长错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和爸爸一起折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