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0 04:42刘婉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运用策略高中语文

刘婉

【摘要】情景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授课内容引入一些或者创造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形象化的场景或氛围。这种场景和氛围往往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意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教材和学习内容。情境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激起学生的共鸣或者感情,达到潜移默化的暗示的作用或者效果。在本文中,作者先是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然后介绍了三点关于如何使用情境教学法来优化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语文;运用策略

一、引言

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优化,各式各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层出不穷,大大提升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往往只有少数高中教育的重点单位才能有效地实施,大多数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弊端和问题。经过实践证明,情境教学法被认为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活跃度和课堂教学效率。将情景教学和高中语文结合在一起,将有助于改善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促进高中语文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二、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语文学科本质上是对文字和文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一些人文特色。在课堂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对语文的文学性感同身受,从而导致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很低,无法做到时时刻刻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学习的效率自然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语文作为母语,其对语文的掌握程度很高,因此对语文科目的学习并不重视,在课堂上不愿认真听讲,也没有与教师交流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学习语文科目时没有目标和动力,导致最后学习成绩不佳。

课堂教学效率偏低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之上,学生面对的课本和材料大多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较为枯燥和单调的文字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教师普遍性地有着推进教学进度的压力,使他们很多时候不得不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相关知识点或者古诗文和文言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接收和记忆知识的效率很低,也很难去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难进入兴奋状态和保持高度的集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

三、运用情景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多媒体制造课堂氛围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和多媒体教具进入了高中语文课堂之中,为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机遇。多媒体教具能够将之前被认为较为枯燥和单调的文字转化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刺激,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专注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效果。高中语文不仅要教学白话文,还包括大量的散文和文言文以及古诗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这些文字和生动的视频或者动图结合起来,创建出合适的课堂氛围,以此来帮助学生学习。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的时候,这是一篇具有内涵和深度的散文课文,对于学生能否切身体会到作者在漫步荷塘时的心理活动和外部感受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师不妨借助多媒体教具的帮助,为学生播放关于月色下的荷塘的视频,辅助以清幽淡雅的音乐,让学生仿佛跟作者一样置身于月色下的荷塘,体会作者沉醉于美景之中却又怀着淡淡的哀思的心理活动。学生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文章的情景中去,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和体会。

(二)创造问题式的教学情景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便是设立巧妙的问题和目标,用问题来提升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的热情和动力。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之上,课本所能够呈现仅仅是少部分,学生如果想要完整地领会文字的意境和深意就必须对文字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作者的心理状态和人生经历以及创作过程等等。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这些课本上没有的信息对文章进行提前阅读和预习,让学生尝试去读文章并标注自己无法理解的部分。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离骚》的时候,这篇大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含有大量的生僻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式,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教师不妨让学生在课前结合诗人屈原的时代背景和生平经历去阅读这首诗篇并给予学生一个或几个问题,例如“诗人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是如何的”或者“从阅读中你从哪一句体会到了诗人的哪种感情?”等等。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课堂的时候,往往都会伴随着热烈的求知欲,师生之间互相配合,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联系生活实际创建情景

文学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语文学科作为学生了解文学殿堂的敲门砖,自然也会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创建形象化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课堂情景,有助于给予学生一种真实感,强化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时的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结合课本的内容,尝试去还原课本中的真实场景并引导学生融入其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和感受。

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的时候,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坚强、仁厚的文学形象,试图传递一个关于坚持不屈和奋进向上的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文章中想传递的中心思想,创建一个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一个关于自己或者某某人坚持不懈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子,从例子中分析文中的主人公和自己或者案例中的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以此来使学生感受到文学和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会文章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情境教学法也只不过是改进教学模式的方法的一种。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能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对于新事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设出一套适合自身实际教学情况的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宁晓宇.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10).

[2] 郭俊兰. 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研究[J]. 课外语文(下), 2018(12): 57-57.

[3] 樊得月. 职业高中语文情境教学研究[J]. 新课程(下), 2016, 000(006):115-115.

安徽省灵壁县灵壁中学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法运用策略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