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021-09-10 05:12赵晓洁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赵晓洁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和重视,这也变成了当前教师正在面临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主要从“重视课前预习,提升学生效率”、“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这三个方面,基于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这门课程在高中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上,课堂教学的质量一直都难以得到明显的提升。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教师本身所采取的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数学课堂上的氛围比较枯燥,学生难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出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甚至会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产生出抵触情绪。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课堂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更加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重视课前预习,提升学生效率

有一句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这句话可以得出,充足的课前预习使学生顺利进行下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学生往往会忽略掉课前预习这一环节,甚至是认为这一环节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找不到自身的学习目标。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前预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的目标和方案,让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对即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最终促进学生可以开展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幂函数”这一节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掌握幂函数的定义;熟悉各种不同幂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学会利用幂函数综合性质解题。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幂函数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打下更好的基础。其次,教师可以在课上带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程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以此来帮助学生做好数学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几道简单的数学习题,以此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可以再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前预习的结果,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其他学生受到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最终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升。

二、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是整节课程最开始的阶段,同时也是具有决定性的阶段。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快速集中学生比较分散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散。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可以设计故事导入、趣味导入、问题导入等等,不同的数学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调整自身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可以开展更加有效的数学学习。

比如,在学习“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节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导入:“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到的细胞分裂的个数y与x之间,构成一个函数关系,能写出x与y之間的函数关系式吗?”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为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剩留的质量约是原来的84%,求出这种物质的剩留量随时间(单位:年)变化的函数关系,设最初的质量为1,时间变量用x表示,剩留量用y表示。”再次引导学生建立函数关系。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两个函数关系式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函数中,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概念。

三、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师生之间的数学交流,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数学水平以及实际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数学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更加主动的数学思考。但是,教师要尽量避免向学生提出低效或者无效的数学问题,否则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数学负担。同时,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数学问题的难度,逐步加深学生的数学理解程度。

比如,在学习“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这一节的时候,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数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呢?它的性质都有什么呢?”由此检验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为学习本节内容做一个课前预备。其次,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问问题:“谁能概括一下当底数a不同时,对数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可能就会举手回答:“当a>1时,底数越大,图像越靠近横轴;当0<a<1时,底数越小,图像越靠近横轴。”最后,教师可以继续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结论与哪个函数的图像特点比较相似呢?”由此引导学生说出:“指数函数。当a>1时,底数越大,图像越靠近纵轴;当0<a<1时,底数越小,图像越靠近纵轴。”

综上所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趋势。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为数学的有效教学提供一个更加有力的保障,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子华.浅析新时期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方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10-111.

[2]刘云惠,饶建波.刍议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12+114.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