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把握)的认识和实践

2021-09-10 21:42罗锡勇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朱自清整体思路

罗锡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302

有许多老师抱怨学生在阅读进程中把握文章结构能力不强,尤其概括文章内容,认识主旨,理解段落大意、提取要点,赏析句子词语表达效果能力较差;造成学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应该追溯到教师的教上来。

教师的教导致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阅读教学中,教师大量讲解分析,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把握。2、年轻教师多依据教参或其他资料,预设答案,阅读教学中就只是朝这一答案引导,最终目的就是得出这一答案,不是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下功夫。3、教师一上阅读教学课就是面面俱到,不是把文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认识。4、对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时,只重局部分析,导致学生只记住了局部、细节,丢了整体。

《课程标准》中有这一条内容:“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那么,什么是整体把握,怎样培养整体把握能力呢?这可以从阅读和阅读教学两个层面进行理解。

一、整体感知在阅读层面的含义这是从阅读者即学生角度说的。首先必须明白为什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从认识规律看,人的认识一般遵循这样的基本顺序:首先形成对事物整体的笼统认识,然后进入到对事物局部或细节的认识,进而发展到对事物结构的认识,最后进入到更高层次上的认识,即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认识事物。20世纪初叶发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通过种种心理实验证明,感觉并不是各种感觉要素的复合,即知觉并非先感知到各种组成部分再注意到整体,而是先感知到整体现象而后才注意到构成整体的诸成分。按此理论,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这是符合认识规律,由认识规律决定的。我们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即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认识文本。在这些理论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简单地认识语文阅读整体感知包含的内容: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来干什么

二、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层面的含义这是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进入整体感知环节并达到整体感知目的,也就是课堂上如何教的问题。这可以从目的和方式两方面认识。

1、从目的说,整体感知教学就是在教师引导下,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包括:

①、概括内容、要点。即从整体上认识到文本写了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写的,学生能迅速提取文章要点,提纲挈领地把握全文内容。这一环节不能简单等同于概括段意。如教学培根的《论求知》,让学生分清层次、概括层意,学生常感觉有一定难度,但是若引导学生认识本文论述了啥问题,从哪几方面论述的,学生即迅速认识的到文本论述的是读书的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作用三方面论述。

②、理清思路。所谓思路,按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的解释,即是“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个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情感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人总是根据思路来结构文章的。”我们可以理解为文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用什么缀联,也就是常说的段落层次、结构、线索等内容。

③、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感情。这能让学生认识文章主旨。

④、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这里需要突出的是“语境”二字,所谓“语境”,就是文本整体,简单说就是,谁、什么东西,做什么或怎么样了,该语句在此表现、表达了什么。就是让学生站在全文之上来理解语句,而不是孤立的看待语句本身。

⑤、阐发文本内容。即《课标》在“阶段目标(七——九年级)”中提出的“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⑥、研究表达形式。即对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技巧、辞格等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对表达中心、主题的作用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2、从方式说,即教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指导训练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整体感知目的。

①、诵读法。古人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诵读对整体感知的重要性。

②、思路教学法。任何一个成熟的作者在缀文结构时都有一个严谨的思路,即写什么、怎么写、写来干什么,理着思路就能顺藤摸瓜,对全文内容、结构、情感、主旨有个整体认识。

③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把这两种方法合在一起谈,是现代教学的一个必然。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但它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创设情境。现代教学会更多地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情境教学法有其丰富的内涵,这里自不必赘述,但其通过情境的创设,调动生活经验,激发潜意识,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这一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以对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詩《春》在整体把握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来具体展现笔者的实践。

1、诵读。放映影片配乐散文诗朗诵《春》,学生看影片听朗诵;学生自读;齐读。

2、讨论:

a、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安排顺序?

b、主体内容是什么?

c、主体内容是从哪些方面描绘春天的?

d、从朱自清先生生花妙笔之中,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e、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赞美春天的?

f、这些描绘和赞美让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g、读了先生的文章后,你对春天有了哪些全新的认识?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即能全面把握文本:《春》这一篇散文按“盼、绘、赞(春)”的顺序写作,分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景详细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最后用三个比喻句赞美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美丽春天、大自然的喜爱,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是一个多么热爱生活的人。而在朱自清先生引导下,我们认识到春天、大自然、生活的美好,激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就能对文本形成整体把握,受到这篇文章的滋养、熏陶。

猜你喜欢
朱自清整体思路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朱自清的较真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我的思路我做主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朱自清的蝉声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那一抹诱人的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