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2021-09-10 21:42许文曲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人素养

许文曲

摘要:古诗词以其优美凝练的形式向我们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多姿的气质,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其意蕴之美,而且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还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学古诗词训练教学实践受考核评价的深远影响,试图通过“语言文学的融合”和“艺术中的留白”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以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以落实初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315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思考

语文教育的改革虽历经数轮,但初中旧诗词教学的改革却犹如“春风不过玉门关”,从没有动摇过。这与标准语文课程对古诗词教学没有确切的要求和详尽的解释有着重要的关联。

实施新标准的策略对古诗词训练教学提出了简洁的要求,只突出了“背诵240首优秀古诗词(段落)”,深切的教学建议中给出的评价建议是注重学生背诵的积累,在“课程模式”中,对古诗词的理解要求是“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古诗词”,理解目的和内容包括阅读古诗词,阅读简单的国学经典,借助笔记和工具书了解其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鉴赏“要求”的等级。

因此,中学古诗词教学往往停留在词义翻译的表面含义,只翻译重要名句或全译本;它们强调了文学的背景了解、主题和艺术特色的教学,却忽视了古诗词本身的审美和情感共鸣,忽视了学生个性的情感体会。在古诗词训练教学中,谈不上对古诗审美的体会鉴赏,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素养,培养适应现实长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质和核心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

董雪娇在《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的素养》一文中,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古诗词训练教学与语文中心素养的关联,思想的发展与弘扬,审美的欣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古诗词”为我们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实现“培养学生的中心素养”。在国际组织和经济发达的国家则高度重视以“中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的强大背景下,我們还应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优点,并以“语文中心素养”的培养为垫脚石,对古代诗词素描的课程训练教学进行深度研究,最终使教学更加合理科学,培养训练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优质合格公民。

(一)不粗暴填补留白

古诗词的空白往往能看出中国传统哲学、审美情趣和文化的精髓,因此,从中心素养的方向看中学古诗词教学应该重点在古诗词的空白艺术不可以简单粗暴地填满。

通过其阅读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对古诗词的鉴赏和鉴赏。通过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诗句。其中“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对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渲染了暮春的特定节令以及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采用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抒发了离别时的忧伤。第三四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月,赋予它以人的特性。李白的内心多悲愁,无处排遣,只好把满腔悲愁和以及对朋友的深切关怀托付给普照大地的明月,带给相隔数千里的天涯沦落人,以此传达对朋友的同情以及深切关怀。

在课堂上,教师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图片和景象。学生讨论哪些恰当,哪些不恰当,并解释其原因,整个讨论过程就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这就使得古诗词教学中的诗情“只可意会,不能表达”进行深切化和形象化。

然而,通过对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中马致远教授的《秋思》的理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一幅羁旅的深秋荒郊图,诗人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渲染孤寂愁苦的气氛,表达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寂寥思乡之情。“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具有鲜明对比的画面,前者是悲凉的,后者是温馨的田园生活,衬托了游子的孤寂悲伤的思乡之情。“断肠人在天涯”这句是点睛之笔,表达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深切思乡之情。

在“意象训练阅读时代”,学生“诗与意象相结合”、“散文与意象相结合”是非常容易的,但对没有想象力的学生简单粗暴地设置意象是不可取的。把教师的切身体会强加给学生,会导致学生尤其依赖图像和文本,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想象力,甚至降低对语言训练的理解。

(二)从语言文字分离到语言文字一体化

第一节课,初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和理解还比较薄弱,没有“词”就不能把古诗词说成现代文学,没有“词”就不能在写作中学“词”。说词与译古诗;第二节课,作为一门内容与情感的现代教学法,其学习目标是:掌握词汇、理解内容、理解情感等,这种类型的教学完全忽视了古诗词的“文化性”。

1用汉语古音朗读,熟练借用动词,理清主旨。

2大声朗读,了解其壮观风貌。

3重读课文,感受其赞美。

首先要明确训练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办法,这也是“文中结合”的基础,在实现“文语结合”的最终目的上,提出“巧问借动词疏通大意”的教学目标。在本文的语境中,理解了超直接描述的“动词”的深切含义,并通过对动词确切含义的理解来促进对全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验证写作潮流中动词的意义是否被准确理解。例如曹操的《观沧海》中描绘了祖国河山的宏伟壮观,表达了诗人乐观的进取精神,更表现诗人广阔的胸怀以及一统江河的雄心壮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使用了互文、虚景的手法,诗人借助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宏伟气魄和宽广胸怀。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和“新”从动物的方面写出了早春的特点。“争”和“啄”写出了春光亦逝和鸟儿争抢的动态。莺歌燕舞的场景具有富有活力以及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渐”字运用想象从植物角度写出了早春的花越来越繁茂的景象。“没”字写出了草刚刚遮盖马蹄的情景,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欢喜之情。“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中直抒胸臆,最能表达诗人对早春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初中古诗词训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中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站在阅读、背诵、静默和考试的高度,而且要发挥古诗词的教育功能,进行中心素养的培养,就必须通过“言文结合”和“艺术留白”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实施主体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必备素质和适应生活和社会长远发展的关键能力,古诗词在基础教育部编写的教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就古诗词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结合训练教学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郑斌关于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N]新华网,2014-08-14

[2]王大妮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10)

[3]陈碗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古诗词鉴赏[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5,(05)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人素养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诗人”老爸
愤怒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猜诗词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