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1-09-10 22:42刘方华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27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刘方华

摘要: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下底蕴厚重深邃,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渗透一些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可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提升其审美能力、人文素养与创造能力。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中华传统文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7-144

引言

中国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继承和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内涵,展示出了耀眼的光芒。高中语文新课标把高中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申明高中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持久性的文化行为,是推动传统文化弘扬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强调在日常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推动中华文化的传递、弘扬与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业者首先要身体力行。高中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与发展,更能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进而提升国家软实力。

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身处传统文化氛围环境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感知传统文化的美学观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此外,由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使学生成为更“中国”的学生。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从学校的角度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以此来推动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中华文化知识,让他们在中华文化的天空下自由地飞翔[1]。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2.1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目的明确地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母语,在传统文化的渗透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目的明确地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老师在开展《乡愁》的教学时,把古典文学里关于乡愁的优秀作品拿来与之比较,让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远离故乡的那份愁怀。然后介绍作者的生平,通过作者经历来展示出那些和作者一样离开大陆前往台湾的游子的思乡之情,他们希望回到大陆与亲人相聚,而因为两岸的隔离和对立,此时他们无法回到大陆,思乡变成了永远的无奈。通过这些阐述,来让学生感受到热爱家乡的文化情感,从而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历史名人创作出了那么多的思乡作品,为什么“乡愁”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为了加强教学效果,老师把《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和《七子之歌》进行同堂教学,从而让学生感知乡愁游子内心深处的爱,是爱让乡愁更浓稠。虽然延长了教学时间,却达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也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愫[2]。

2.2深挖课本素材,重视拓展延伸,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做好课内教学与延伸,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本最低、功效最好的办法,更能加深高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唤起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例如,在讲述《离骚》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认识到屈原爱国、忠诚、宁死不屈的优良品质,然后带领学生熟读《离骚》,通篇翻译全文,让学生重点掌握其中的文言文知识,能够从字面理解课文全文。然后再让学生重点诵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固世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等经典名句,在熟练背诵的同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作文写作中。课程结束之时,还可以借此讲讲端午节的由来,让学生了解吃粽子、赛龙舟、系艾草这些在中国各地广泛流传的风俗背后隐藏的文化含义,还可以鼓励学生搜集关于端午节的诗句在课堂上分享[3]。

2.3亲近古诗文

首先,进行诵读积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诵读是语言积累的重要手段。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诵读积累的方式,让学生去学习与积累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为了保证实施效果,教师务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年龄特点,在每一学期内安排相应的内容,要求学生利用晨读、课间休息、周末假期等空闲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熟读并记忆。如此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积累更多写作素材,还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熏陶。其次,开展系列讲座。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积淀、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厚重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典故、成语故事、文学常识等系列讲座的方式引起学生关注,从而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便于学生接受。最后,节日熏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重阳节、端午节、元宵节、春节以及中秋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探究传统文化。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此活动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的搜集端午节还有其他的哪些别名;有的整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与哪些人物有关,有什么传统习俗等。待学生完成小组交流后,教师可将他们讨论的结果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主动去进行文化传承[4]。

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并非只为实现高考升学,更要注重人文精神和素养的养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新时代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更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绽瑞.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做法[J].新课程(下),2019(12):19.

[2]凌得萍.论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新课程(下),2019(12):313.

[3]赵丽.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及价值思索[J].华夏教师,2019(36):76.

[4]闫斌,闫海若.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渗透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35-37.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