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花炮传统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21-09-10 07:22李代永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体育素养文化传承

【摘 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壮族抢花炮,已有千年历史。发展至今,抢花炮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将独具民族特色的抢花炮竞技活动引入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也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学校大课间活动引入抢花炮体育项目的现状,以及实施情况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抢花炮;大课间活动;文化传承;体育素养

抢花炮被誉为“东方橄榄球”,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竞技运动,在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中流行。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壮族抢花炮,可以追溯到明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发展至今,抢花炮已经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正式比赛项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是连山县历史较为悠久的重点中学,学生大部分是壮族、瑶族。将独具民族特色的抢花炮竞技活动引入学校的大课间活动,既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团结协作的精神,也贴近地域特色,对于传承与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都有重要作用。

一、抢花炮融入大课间活动的背景

目前,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习惯于传授枯燥的体育知识,以及一般体育学科技能的培养,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真正吸引学生的创新体育活动。即使有一些比较好的创新特色项目,或者具有创新思维的系统训练,也因为繁重的学业而得不到很好地实施。“号召多、训练少;概念多、方法少;活动多、技能少”等怪象,在中小学大课间活动中普遍存在。长此以往,使得学生的体育素养、创新精神等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追本溯源,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不是学校对于创新活动的意识不强,也不是学生的天赋不高,而是缺乏一套科学的、融入特色项目的方法体系。我校所在的连山地区,大部分人口是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曾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抢花炮)”“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项目训练基地”。因此,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融入学校大课间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前景十分广阔。

二、抢花炮融入大课间活动的实施

1.场地准备与要求:

(1)竞赛场地。抢花炮对竞赛场地的要求不高,只要在平坦的草坪或者泥土地中,划出一个长6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区域即可进行。这个长方形中,长的线叫边线,短的线叫端线,两条线的宽度都是12厘米。需要注意的是,在边线外2米,端线外4米区域,不能有任何妨碍比赛的障碍物。

(2)接炮区。在场地中,需要设置一个接炮区,该区域位于场地的中心,是以场地的中心点为圆心、半径5米画出的圆圈区域。

(3)炮台区。炮台区长8米、宽4米,位于长方形竞赛区域的外部,在炮台区两侧还架设有2米高的网。

(4)罚炮区。罚炮区是以端线中心点为圆心,以11米为半径,划出的一个半圆形区域。

2.器材准备与要求:

(1)花炮,是一个直径14厘米的圆饼,厚2.5—3厘米,用橡胶制作而成,外面缠绕彩色的绸布。花炮重量较轻,只有20—240克,十分轻巧。

(2)送炮器,是指发射花炮的发射器。比赛中,送炮器在发射花炮时,需将花炮发射到10米以上的高度,并且精准地落在接炮区内。

(3)花篮架,由一个直径不超过20厘米的圆木制作而成,说是架,但它并不高,只有80厘米。它被放置在炮台区内,离端线中心点3米处。

(4)花篮,是由竹子或者塑料制作而成。整个花篮呈圆柱形,高30厘米、篮口内直径40厘米,被固定在花篮架上。

三、抢花炮融入大课间活动的思考

(1)校长领衔,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是全校性的活动,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人人都应该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将学校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将大课间活动开展好。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军,在保证大课间时间,调配人员,场地、器材统筹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体育教师是保障大课间活动正常实施的重要前提;而学生的参与度、参与效果是落地大课间活动最直接的反馈。总之,无论是前期的规划、设计,还是后期的总结、反思,大课间活动都离不开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抢花炮是独具民族特色的竞技活动,学校在将抢花炮引入大课间活动时,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场地、器材,结合学校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此外,在教学、比赛方式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力求让抢花炮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与热情,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3)跟踪管理,注重考评。抢花炮融入大课间活动,在进行了前期正常实施开展后,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跟踪管理与考评,可能很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后续的改正与创新,时间久了,其活动质量将很难保持。因此,对抢花炮进行跟踪管理,并进行有效地改进就十分必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行政层面要层层推进,力求将跟踪测评的效果最大化,使抢花炮大课间活动不断创新,走得更远。

总之,经过多年的抢花炮体育传统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实践,根据初中学生喜欢竞争性游戏和比赛活动的心理需求,通过激情的教学语言和有效的指导,以及激励评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他们的竞争活动意识,在大课间活动中理解方法、规则,并在实战中思考、学习、体会技战术配合。将抢花炮体育传统项目融入大课间活动使学生学会怎样运用合理有效的战术方法,提高团队的协作配合能力,锻炼学生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发展体能,让学生在大课间活动中感受抢花炮运动的乐趣,体验团队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参考文献】

[1]赵芳,王铖.奋进新时代,团结共筑梦——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综述[J].今日民族,2019(1).

[2]沈桂萍.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职院体育课程的思考[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2).

[3]陆盛华,龙佩林,卜爱華.关于建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的思考[J].国家体育总局,2007(11).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学  李代永

猜你喜欢
大课间活动体育素养文化传承
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探析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对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利用民间游戏让学生在大课间快乐运动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