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微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2021-09-10 07:22孙玥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调查研究微课程

孙玥

摘要:文章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在线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汉语微课程进行调查研究,总结了当前汉语微课程开发主体少、课程分类方式缺乏统一标准、课程时效性较低、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展现不明确、交互功能单一等建设现状,并提出了拓展开发主体并丰富开发形式、完善汉语微课的评价标准、拓展适用于语言学习的交互功能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微课程;调查研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066-02

在各类汉语在线教学资源中,微课程以其特殊优势成为汉语教学中一类重要的在线教育资源。根据梁乐明(2013)的定义,微课程是指具有微型的学习内容、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可灵活运用于多种学习情境的一类在线教育资源[1],本文从这一定义出发搜集确定调研对象,并根据梁乐明(2013)提出的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确定了微课程分析维度[2]。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研究通过网络调研的方法对相关微课程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利用“汉语学习”“学中文”等关键词在搜索引擎中检索搜集到多家汉语学习平台,筛选整理后,选择了三家微课程资源可正常使用且持续运营的平台作为重点调研对象,它们分别为中文播客(Chinese pod:https://chinesepod.com)、中国+(China Plus:http://chinaplus.cri.cn/nihao)、网络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Online:http://www.chinesecio.com)。(Chinese Pod)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位于紐约和香港的公司,它提供线上汉语学习服务,含有超过4,000种独家的音频和视频课程;中国+(China Plus)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海外综合英语媒体品牌,由China Plus应用程序和网站、China Plus Radio和China Plus News(Facebook和Twitter)等实体整合而成,提供音频、视频、照片和印刷媒体;网络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 Online)是国家汉办在官网之外专门设立的汉语语言及文化推广网站。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三家平台的微课程进行调查研究,宏观层面采用定量分析对三家平台微课程的课程数量、分类方式和更新时间等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以质的分析;微观层面采用定性分析对汉语微课程教学维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社会维度中师生生生交互功能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功能进行调查研究。

二、建设现状

(一)宏观层面

1.开发主体单一

三家平台分别由私企、媒体和国家机构(孔子学院)进行维护运营,从多家汉语在线平台中仅筛选出了三家微课程能够正常播放使用的平台,足以见得微课程的开发主体过于单一。

2.分类方式缺乏统一标准

中文博客根据汉语水平分为了Newbie、Elementary、Pre Intermediate、Intermediate、Upper Intermediate、Advanced六类;中国+根据语言要素和课程内容分为了Learn through News(词汇)、Living Chinese(词汇、语法)、Takeaway Chinese(词汇)、New Insights Through Revision(语音)、Chinese Studio(词汇、语法)五类;网络孔子学院根据课程内容分为了全球孔院原创微课、微课中文、生活汉语、中国视记、国风传颂、一起画六类。从三家平台对汉语微课的分类情况来看,分类方式的多样不利于汉语微课程的发展和应用。

3.时效性较低

对三家平台微课程的最近更新时间进行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从更新时间来看,距离当前最近的微视频更新是40天之前,据此可看出各平台在微课程的开发、创作模式上还未形成系统性的运作流程,因此导致了微课程的时效性较低。

(二)微观层面

1.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不完善

中文播客的微课程附带有课程内容说明,提供了词汇和对话学习帮助资源;中国+的微课程部分带有课程内容说明,提供了词汇、语法、句型等学习帮助资源;网络孔子学院的微课程部分带有课程内容说明,提供了语法、课程内容的文化背景介绍等学习帮助资源。根据梁乐明(2013)在文中总结的微课程在教学维度上的评价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三家平台在教学维度的教学目标上展示较为完善,但缺少多元的学习评价手段,因此在未来的汉语微课程建设中要注重完善教学维度中的学习评价内容。

2.交互功能单一

中文播客的微课程提供了讨论功能,讨论区能够实现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国+未提供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功能,网络孔子学院亦同。根据梁乐明(2013)在文中总结的微课程在社会维度上的评价指标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三家平台中仅有一家中文播客提供了生生交互功能,但交互功能较为单一,而其他两家平台缺少微课程的交互功能。

三、发展建议

(一)拓展开发主体,丰富开发形式

葛东雷(2017)提出汉语资源的开发应该是政府、高校、公司、民众共同协作,本着“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原则进行语言资源的开发[3];因此对于汉语微课程的开发要拓宽开发主体,秉承共同协作的开发原则。胡铁生(2012)提出微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现有的优秀完整课例或视频课例进行加工改造完成;二是原创开发,即设计开发一节全新的微课程[4];因此汉语微课程的开发首先要对优质的课程进行完善,重点对前文所提出的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激励汉语教学工作者进行原创开发,制定汉语微课程开发激励制度,调动汉语教师的创作热情,为汉语微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二)完善汉语微课的评价标准

通过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对三家平台的微课程进行评价,并不能够直观反映出汉语微课程的建设状况,不同课程应有其相应的精细化评价标准,这对整个汉语微課程的持续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汉语微课程研究者应注重评价标准的制定与统一,这将对汉语微课程的创作者提供创作方向和指导,利于汉语微课的开发与发展。在标准的制定上要规范汉语微课程在课程时间、课程说明、课程内容、附带资源上的具体形式,使课程创作者有据可依。

(三)拓展适用于语言学习的交互功能

Moore最早提出远程教育中的三种交互类型: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5]。汉语微课程在交互功能的开拓方面有很大空间,教师与学生的交互功能能可为汉语学习者提供教学指导,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功能够为汉语学习者之间搭建社会化交互的桥梁,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交互能够提高汉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动力。在交互功能上,提供汉语微课程的平台应丰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功能,允许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的交互,激励学习者利用多种形式输出语言,增强使用学习内容过程的趣味性。

四、结语

汉语微课程作为一类在线汉语教学资源,承载着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兴趣等系列功能,同时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应用上还有很大的潜力。本文对当前汉语微课程进行了调研,并在开发、评价、交互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对后续汉语微课程发展提供研究和建设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71-76.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01):65-73.

[3]葛东雷.“互联网+汉语资源”信息化建设刍议———兼评《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6):195-197.

[4]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5]王志军.远程教学交互研究的新视角:结构主义[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05):28-33+50.

(荐稿人:王敬艳,西安石油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调查研究微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中教师利用对学生的正面评价促进教学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发挥的作用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拼音教学方法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