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生活园区为载体的高校多途径育人模式探究

2021-09-10 07:22孙佳鸣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育人模式高校服务

孙佳鸣

摘要:现代高校学生生活园区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之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在学区中度过,所以园区的环境和氛围往往能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前,学生宿舍园区仅仅是学习、生活的场所,未能切实发挥育人的功能,有些高校不重视甚至忽略了宿舍的育人功能。目前学生宿舍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需要研究和解决。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如何优化学生宿舍功能、切实发挥学生生活园区为载体的多途径育人模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生活园区;育人模式;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7-0102-02

高校学生生活园区管理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与园区共同参与完成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1]。园区管理在育人中具有和课堂一样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同时其育人途径较课堂更广泛。良好的园区管理,体现为基础与配套设施的俱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如何让园区切实发挥育人功效,服务于学生健康发展,是每一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园区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提供住宿、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政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该场所服务功能事无巨细地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学生对校园园区的需求已不仅局限在住宿起居等基本需求,对园区的服务功能、管理制度、文化氛围、心理需求等诸多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在安全、卫生、舒适、便利的园区环境中,学校管理以多种方式和载体在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心理等方面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推动高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日益完善的服务功能

宿舍和校园内的配套设施、完善的后勤服务和管理制度是学生正常生活的基本保障[2]。舒适的起居条件、齐全的服务设施、合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日常体验,学生在园区互动中所产生的认同与的情感依附,直接反映了学生对校园生活的融入状况,这对学生的心理、行为和学习等都具有明显的影响。学生对学校教育环境的情感融入,是学校有效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根本保障之一。园区的基础建设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首先应满足宿舍及楼道内基础设施,具备学生起居、盥洗、洗衣、健身场所等基本日常服务功能,同时涵盖校园内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场所及配套后勤服务,包括良好的学习场所、便利店、快递点等,安保、清洁、维修等全面的后勤服务也囊括其中[3]。同时,科学有效、以人为本的园区管理制定制度也是育人工作的有力保障。高校应结合校园日常管理制定园区管理措施,规范学生园区生活中的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宿舍为单位,管理与服务相结合,通过日常监督、量化考核等方式,将管理育人功能贯穿于日常,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生活习惯、道德品行的养成,实现学生素质提升。

二、与时俱进的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4]。园区作为学生一切日常活动的载体,已不仅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发挥作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也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着力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多种传播途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目标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贯穿高等教育管理全过程,完善园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组织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开展政治理论与实践工作。各个院系、分管部门、辅导员、导师、学生党员共同承担园区思政建设工作,构建全员育人的积极氛围,将课堂中思政理论延续到园区工作中,借助多平台、多渠道,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在园区党员工作站等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以宿舍为载体,有效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积极开展各项党员活动,培育健康向上、各具特色的宿舍文化;引导学生以活动的方式在育人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思政育人的主动性,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掌控学生思想动态,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和校园的关怀和温暖,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以立体化教育模式提高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三、全面覆盖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学术氛围和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中的软实力,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主导和支撑的作用。比起课堂,文化建设的覆盖更依附于在园区中开展和推进[5]。大学全面育人,除了要进行课堂教育之外,还需通过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严谨治学的优良学风;通过具有引领示范性的原创特色文化活动,以主流文化为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生活态度,在互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荣誉感、道德判断力和民族团结进步意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发挥教育成效[6]。同时,文化建设需与时俱进,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创新育人活动,通过在线学习、交流、调研、竞技等方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育人空间与平台,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环节,在增加见识的同时增长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追踪跟进的心理服务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处于青春期的高校学生面临专业学习、人际交往、理想信念等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长。园区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场合,是学生交流的重要场合。首先,群体生活模式下,来自不同地区、民族、年级、专业的学生同处一室,在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沟通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其次,大学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转折点,陌生的校园环境、有别于高中的学习模式、离家后的情绪适应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状态。园区应建立完善的监控干预机制,实时反馈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首先,校园需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增加心理咨询辅导教师数量,随时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引导服务,同时辅导员也应积极投入学生心理建设工作中,除设置专业的心理普测和心理学课程外,在日常课余生活中,走访宿舍、食堂,和學生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以谈心谈话的方式,通过共情、倾听、开导等方式走入学生内心,及时发现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学校可利用传统方式,如广播站、展板、校报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在园区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演讲,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同时跟进时代需求,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工具。此外,学校还可开通在线心理咨询服务,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有心理辅导需求时积极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寻求帮助,全方面检测学生身心安全,提高对心理问题的免疫力,营造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

五、质量提升的管理队伍

园区管理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园区管理队伍,使他们根植于大学生宿舍中,以园区为基地。无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活动还是管理育人,都需要管理者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学校应将校园安全稳定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人员:日常宿舍管理人员除满足学生基本需求,负责学生日常生活的监管外,还要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辅导者需具备专业的资格及训练才能担负起此责任,需具备处理危机事件、心理问题等突发情况的专业知识与处理能力,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工作能力和师德水平,将师风师德建设落实贯穿在园区育人全过程,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教育模式。

六、结语

随着高校学生园区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生活园区已经成为高校管理育人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生活园区的多途径育人模式必将趋于成熟,生活园区已不仅仅是大学生日常衣食住行的场所。园区育人模式的研究是一项长期工作,充分发挥园区服务育人、思政育人、管理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功效,能够为高校育人的全面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洋.关于推进学生党员自主学习进公寓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10):118.

[2]盛洁.论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生活社区和谐建设中的示范作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06):14.

[3]张群慧,等.浅谈学生管理工作进园区切实发挥园区育人功能[J].科技视界,2012,4(11):11-13.

[4]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EB/OL].(2007-02-06)[2020-12-28]. http://www.ceiea.com/html/200902/20090221144939x0at.shtml.

[5]楊家禾.学生园区管理实践与思想教育研究文集[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09):25-26.

[6]唐亚阳,马春波,李恩军.大学生园区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4):8.

(荐稿人:朱明,上海商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育人模式高校服务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