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词“见+v”类词汇语义指向研究

2021-09-10 15:16麻洁如
文学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助词

麻洁如

摘要:助词义“见”早在上古时期就已出现。本文通过检索ccl、bcc语料库,分析具有助词义的“见+v”类词汇在语义指向上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见告、见笑、见教、见爱、见外”等对比研究,重点分析“见爱”词条,发现“见+v”类词的语义指向并不全都一致,从而对其引申义项进行更正补充并分析原因。

關键词:助词“见”;“见+v”;语义指向;文白系统

一、助词“见”义项分类

“见”字作为古代汉语基本常用字,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见”字从其基本动词义“看见、看到”已演变引申出了名词义“看法、见解”、形容词义“现有的、明显的”和助词义“表示被动”等具体意义。对于助词义项的发展上古时期就开始发展演变。

用在动词后面“表被动”义,如在《孟子·梁惠王上》:“不见保”,意为不被保护、爱护。贾谊《治安策》:“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又见告矣。”“见告”意为“不被告发”。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忌讳;乃今日见教,谨受命矣”,“见教”意为“指教我”,又如《三国演义》:“玄德曰:‘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见爱”意为“爱我”。

还有一类是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结果,这类词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见,如“碰见、听见”等,因此不多赘述。

从上述举例来看,不难发现,“见+v”这类词语往往出现在分句或句子尾部,词后少有宾语或补语。这主要是“见”字“表被动”义和“表示对我怎么样”义与后缀动词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是“见”字后面动词的语义指向一致和不一致导致的结果。

二、“见+v”语义指向一致性

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

“见+v”的语义指向一致性是指“见”后动词的受事对象与话题主语和句子主语是一致的。话题主语是指话语的发出者,如王安石《答王该秘校书》之二:“唯其所闻,数以见告,幸甚!”,“见告”意为“告诉我”,此句是王安石回答王该秘校书时所说,该句的发出者是王安石,“告我”的“我”所指也是王安石。因此,该句中“见告”一词的宾语指向的是句子发出者,是保持一致的。这同样也是“见告”一词没有显性宾语的原因,因为其宾语所指对象就是句子的发出者,可以省略不加。

上述例子中“见”的助词义为“表示对我怎么样”,助词“见”表“被动”义的词汇语义指向也是一致的。如“见教”,《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三回:“这伙尖嘴薄舌专好讲人闺门是非的汉子,怎得俱撞着这样一个林嫂子见教一场才好!”,句中“见教”意思是“被教训”之义,被教训的对象是“汉子”,也就是该句子的主语,因此句子主语和隐形的宾语是一致的。又如《今古奇观》:“县君道:‘可惜止有得这几个,不能勾多,官人不要见笑’”,“见笑”的“笑话”义指向的是县君,县君又是该句子话题的发出者,同样也是保持一致的。

该类词汇中助词“见”义有时不容易区分。表示“被动义”的这类词汇施事主语也会出现在该词汇的后面。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笑”后加助词“于”用来区分受事主语和施事主语。这主要也是因为受事宾语做了句法主语,所以既要明确施事的具体对象,又加以区分受事,因此助词“于”来帮忙。此类情况在文言文中出现比较多。可以发现,当施事、受事对象和句法成分三者不能兼容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其他助词来进行完成,若可以兼容,借助句外话语完成,则不需要借助依靠其他语法成分来区分。

三、从“见爱”看语义指向问题

通过在ccl、bcc中查询“见+v”类词汇,语义指向一致性的情况占较多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见+v”都是一致的。还存在不一致性的现象。语义指向的不一致性则表现在“见+v”构式后出现受事对象,但却没有指向话语发出者或者句子的主语,而是话语发出者和接收者之外的“第三者”。因此,下文以“见爱”为研究对象,分析“见爱”义项的不完整,并结合其语义指向不一致现象等相关问题,对助词“见”义进行更正补充。

(一)语义指向的一致性

“见爱”一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含义。在佛学方面作为一个专门的术语来理解。在汉语层面有两个义项。一是被喜爱;相爱。二是显示仁爱。但表达第二个义项中“见”为动词,“见爱”是一个词组,如《汉书·武帝纪》:“夫刑罚所以防奸也,内长文所以见爱也。”颜师古注:“见,谓显示也。”因此该义项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见爱”的第一个义项是“被喜爱”,那么“见”就为助词义“表被动”。表“被动”的“见爱”在古代汉语中占比较大,如:

(1)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晏子春秋·外篇下四》

(2)天师朝着国师一连唱了几个喏,一连打了几个恭,说道:“多承见爱!怎奈我自家有些不是处,故此成功之难。—《三宝太监西洋记》

从上述两个例子来看,表“被动”义的“见爱”,其语义指向还是一致的。“婴”即为话语的发出者,又为句子的主语,也是“见爱”的受事对象。第二个例子也是,句子主语、发出者和受事对象也是一致的。

(二)语义指向不一致性及义项的更正

随着元明清话本戏剧小说的发展,文白系统常常处于交叉状态,导致词汇语义的不稳定性。因此我们发现,如果按照“见爱”所举出的两个义项来理解故事文本,则略显拗口。如:

(3)元帅道:“国师不肯见爱,这桩事儿就有些毛巴子样哩!”国师道:“且待贫僧去劝一番,看是何如。”元帅道:“但凭国师尊意,劝解得一个和,也是好的。”—《三宝太监西洋记》

从文本来看,“见爱”不适合翻译成“被爱”,语义不通。若翻译成另一个义项“相爱”,貌似也不妥帖。结合助词“见”义“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解释为“爱我”,则比较贴切。相关的例子还有如:

(4)“你小姐虽有见爱之心,倘若令尊回来不允,倒要惹出麻烦。既蒙小姐真心相爱,我邹文灿也不推托,只是目下不能完其好事,稍等一年半载,再成佳偶如何?”—《靖江宝卷》

(5)翌王陪笑道:“下官当年到园中,小姐赠落花诗的时节,何等见爱。今夜却怎地生疏起来?”—《醒名花》

例(4)下文直点出“相爱”之义,但却不能将上文“见爱”与“相爱”划伤等号,意义略不妥当。可以发现,该词在话本小说中多处使用,但多不能以“相爱”义准确表达,因此结合助词“见”可将“见爱”义项更改为“爱我、喜爱我”之义。

除却上述话本中出现的“见爱”义,还有一些例子表明,使用“爱我、喜爱我”之义仍不能够解释清楚。义项“表示对我怎么样”其本身符合一条潜在的原则,即“见”后的动词的受事对象指向不是话语的发出者,便是句子的主语,因此义项“表示对我怎么样”本身的指向的是一致的。如:

(6)《警世阴阳梦》龟子道:“魏爷要是见爱,今夜待她奉陪了何如?”

(7)《西游记》第六回:“那女子渐有见爱之情,挨挨轧轧,渐进坐边。”

(8)《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自从张都监宅里,相公见爱,但是人有些公事来央浼他的,武松对都监相公说了,无有不依。”

上述三例均为明清时期话本小说中,可见该词在此时期使用范围和频率。分析可知,从语义层面来看,“被喜欢”、“爱我”、“相爱”等意均不合适。例一中出现有三个人物,龟子、魏爷、还有她,三者各在其位。“见爱”的施事是“魏爷”,受事是后文出现的“她”,三者并不一致,也就不存在语义指向的兼容。因此此处的“见爱”解释应为“爱她”。后两例分析也是解释为“爱他”比较合适。所以,“见”后的动词语义指向不再是话语发出者“我”和句子主语“我”,而是指向话语外的另外对象,是语句外的“他”或“她”。因而“见”义项“表示对我怎么样”便显得不是那么合适了。如果为了解读话本,“见”义不翻译,直接表达“见”字后动词的意思比较合适。

五、语义指向不一致原因解析

文言和白话是中国古代汉语的两大系统。从东汉时期始,白话开始产生发展,文白系统就此开始分离。文言文有着严谨的语法、精短的词汇体系,而白话则相对散漫,符合人们日常的交际使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双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文言文随着日常的使用也逐渐运用一些俗词俗语,而白话也受着文言词汇语法的影响。因此,两个体系在古汉语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交叉影响渗透的。正如“见”字,“表被动”义从最开始的规范使用,相对应的施事、受事等都有严格的范式和语法。随着词汇语法逐渐适用人们的日常使用,不再严格的遵循语法范式,甚至逐渐演变出了“表示对我或他怎么样”之义,不再具有直接的“被动”义,而是转为一种语义上的“被动”,甚至在明清小说滥觞之后,语义指向也逐渐模糊,若是直接进行阅读解读,直接翻译“见”后动词义即可,也较为通顺流畅。

结语

本文通过对“见+v”类的相关词汇进行分析,通过ccl、bcc等语料库查找相关材料,具体分析“见”词语的语义指向和义项等相关问题。研究可知,“見+v”的语义指向并不是人们日常认为的一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语义指向的分析,对词典中归纳的助词“见”义项进行细致研究,可知现有义项对一些文本的阅读略显不畅,同时认为语义指向不一致为文白两大系统的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简单分析相关词汇,望对“见”字义项进行补充更正。

参考文献:

[1]三国志通俗演义[M]. 人民出版社 , (明) 罗贯中, 2007

[2]卢英顺.语义指向研究漫谈[J].世界汉语教学,1995(03):22-26.

[3]醒世姻缘传. 清.西周生辑注,袁世硕,邹宗良校注.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4

[4]晏子春秋[M]. 中华书局 , 汤化, 2015

[5]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M].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明)罗懋登, 1985

[6]中国靖江宝卷[M].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夏林梁, 2007

[7]警世阴阳梦. [明].长安道人国清. 上海古籍出版社 . 1992

[8]西游记[M]. 中华书局 , 李天飞, 2014

[9]水浒传[M]. 人民文学出版社 , (明)施耐庵, 1997

(云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助词
格助词“に”と“で”的使用区分
贵州方言先行体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地理分布研究
湖北天门方言“的”的用法探析
湖南湘乡金石方言动态助词“嘚”、“咖”研究
论文言文的判断句式
现代汉语介词与韩语助词的对比研究
浅析动态助词“了”和语气词“了”
基于HSK语料库的俄罗斯留学生使用动态助词“了”的偏误分析
从以助词为中心的省略表达看日本文化
助词“给”的发展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