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双线并行培养模式探索

2021-09-10 15:43王秋云
家园·电力与科技 2021年2期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王秋云

摘要: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行业对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必然会倒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十九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提出了实施产教融合策略。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应用基础创新和企业实践创新的互补优势,培养适应企业发展新需求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道路桥梁工程

1 创新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1.1 创新公共平台课程模块

由于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大多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故学生将来要具备创新能力,就需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因此在课程体系中首先设置创新公共平台课程模块就显得尤为重要。创新公共平台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特别增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和“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两门创新创业理论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宽广的创新基础平台,完善学生的人格、心理、身体等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创新兴趣,为学生今后综合创新能力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专业创新基础平台课程模块

专业创新基础平台课程模块是由专业大类的基础课程组成,为学生储备专业大类涉及各主要分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基本专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潜力和复合创新能力。创新思路的顺利执行需要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该模块教学内容讲授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可结合课内实践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今后的专业创新需求。

1.3 专业创新理实一体课程模块和专业创新实践课程模块

该部分课程是专业的主干课程。专业创新理实一体课程模块是由原专业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而成的,原来的专业理论课程主要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学生理解记忆、被动接受,创新能力得不到锻炼,只能依葫芦画瓢解决相似问题。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不能离开实践单纯介绍理论知识,故创建专业创新理实一体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的设置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理论、实践合二为一,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是培养学生理念层面和方法层面的创新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创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全程正确引导,但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而是帮助学生确定符合专业规律的创新方案;其次是培养学生技术层面的创新能力,学生完成每一单元的实践任务,将先期确定的创新方案付诸实践,这一过程需要改善常规的实践手段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故专业创新理实一体课程模块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将空想变成现实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初步创新能力。

1.4 专业创新新技术课程模块和专业创新拓展课程模块

专业创新新技术课程模块主要为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等专业前沿内容,这一部分课程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商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结合企业和教师主持科研项目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行业的热点和前沿技术,使学生的创新思想有了跟踪的目标,具备了专业创新追踪能力,为今后的专业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创新型第二课堂建设

2.1 科技型创新社团

创立科技型创新社团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技参与意识和科技创新水平,实行校企导师共同负责制,这类社团培养创新人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师生共同研发阶段,对于初招入社团的学生,安排他们聆听学术报告,参观大型在建工程项目,营造科技创新氛围,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指导他们参与校企共同研发的科技创新项目,建立科技创新实践共同体,学生学习导师的研究方法和试验手段,将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为独立创新做好准备。第二阶段为学生自主研究阶段,在第一阶段拜师学艺的基础上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技创新能力,此时让学生成为创新主体,鼓励他们自拟创新课题或以企业待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为主题组建团队申报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孵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经过不断完善后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培养学生的科研自信和团队荣誉感,多层次、多途径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

2.2 竞赛型创新社团

竞赛型创新社团主要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练,在实战中提高技能创新能力。平时由企业导师为学生提升技能水平提供相关的训练和实践项目,一般可让学生在地方企业工程项目中锻炼实践能力,增强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技能;备赛阶段根据比赛要求重点提高学生的技能创新能力,在比赛中通过竞争不断优化,从而掌握扎实的创新技能。

3 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举措

3.1 紧密围绕创新能力培养主线,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

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要培育一支“意识强、技术精、创新本领高”的教师团队。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要注重专兼结合,鼓励校内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各类科技项目,并参与企业技术技能攻关,提升创新水平,同时开展企业技术骨干的教学能力培训,增强他们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精挑细选优秀教师,以科技创新型教师、双师双能型教师和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核心建立技术技能创新型教师团队,指导科技型创新社团和竞赛型创新社团开展活动,为培养创新型卓越人才提供保障。

3.2 突出“五位一体”功能,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室制度

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基地,将实训基地建设成集教学、科研、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创新人才培养“五位一体”的共享型实训教学平台,满足双线并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使用实验实训室,课外也要面向学生开放。课外开放实验实训室可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实验资源共享,发挥教学资源效益,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创新素质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课外开放实验实训室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上报的研究计划合理设置开放时间,主要针对导师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生自主承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以及科技或技能竞赛等课外科技研究活动实验。

3.3 支撑创新型人才双线培养,创建创新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是创新社团研究创新方案、制作科技作品和小发明的课外主要活动场所,创新社团围绕专业创新方向确定工作室名称,注重工作室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工作室的创新氛围。学院对工作室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创新工作室每年至少立项1-2项创新课题,申请1项国家专利,学院每年统计各创新工作室立项的科技项目或竞赛获奖等产出成果,实行优胜劣汰制度,对成果丰硕的工作室给予奖励,形成良性的创新竞争氛围。

3.4 以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为导向,科学建立多元创新学习评价体系

改变以往以课程考试成绩为主的单一评价手段,摒弃只能通过课程考核获取学分的人才评价方式,除保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常规课程考核手段外,大幅增加以课堂创新思路提议数量、课堂创新方案汇报情况以及课程创新作品质量等体现学生创新素质的课内评价指标,同时纳入参与教师科技创新项目、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申报、科技竞赛或技能竞赛获奖等体现创新能力为主的课外创新实践指标,形成涵盖课内、课外双线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各项统计指标换算成学分,激发学生参与课外创新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蒋晓虹.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74-178.

[2]谷麗洁,邱秀芳.高等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及路径探析[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7(8):15-20.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江津 402247

猜你喜欢
道路桥梁工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