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党史中汲取力量 做好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2021-09-10 07:22郭俐君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新闻工作者要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主动学习党史,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从中汲取丰富的精神食粮、实践智慧与经验;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坚定立场、昂扬斗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明确方向,用党的实践经验和伟大创造启迪智慧、塑造品格,以全新面貌迎接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接续谱写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篇章。

关键词:学党史;新时代新闻工作;使命要求;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004-03

一、引言

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于2019年12月15日正式向全社会全文公布。“新准则”对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提出更高标准。新闻工作者是新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责任人,扮演着联系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角色。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纷繁复杂的新闻舆论信息环境要求新闻工作者同步提升职业素养,以完成党和国家赋予其的重要使命,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坚持常态化的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新时期精益求精的职业能力与水平来完成新闻工作[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党上下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给新闻工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极佳的学习机会。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应该坚持学习党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积极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标尺衡量对照自己,积极承担全媒体时代的光荣职责。

二、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内涵变化

(一)突出思想意识统一的政治要求

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在指导思想中强调了对新闻工作者的政治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者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与职责使命,能够在新形势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新闻志向和工作取向。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面向全体社会大众。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记自身的政治责任与使命担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敏感的政治觉悟在新闻工作中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突出顺应核心价值的舆论导向

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要顺应时代形式,积极构建全新的舆论引导格局。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媒体报道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主流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分众化、差异化的新闻传播趋势中,主动挖掘正能量主题、发出正面声音,壮大主流舆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突出基于法律规约的职业规范

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始终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宣传纪律,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守纪律、讲规矩、作表率”,自觉抵制新闻舆论引导中的不正之风,全身心地推进新时期新闻制度体系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2]。特别是新闻工作者中的党员干部,应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新闻工作者队伍中树立“正气立身、正直做事、正派做人”的导向。

(四)突出融合创新发展的新闻志向

新时期的新闻工作者要始终与党的意志保持高度统一,但具体实践工作中要与时俱进,以提高新时期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目标,及时更新现代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要顺应新媒体发展的新需求、新趋势,创新发展思路,强化网络空间的新闻舆论阵地,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迎合现代新兴媒体的传播规律,调整新闻舆论功能结构、渠道应用、技术研发等,切实提升新时期的舆论引导水平。

(五)突出以人民为根本的工作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落实到新闻舆论工作,就是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性,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发展要基于新闻道德与法治规范,要求新闻工作者时刻践行“一切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能够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发声、为人民传音,做好服务群眾的新闻人。

三、学习党史对培养新闻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只有在新闻工作者中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才能有效引导新闻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家国情怀,能立于党和国家的视角、立于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党史武装自己、以党史引领自己、以党史教育自己。

要增强党史学习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工作者的影响力。时刻警戒新闻工作者在全面接受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同时,能够自觉抵制新闻舆论中不利于党的形象建设、不利于国家健康发展、不利于人民团结一致的不当信息。

在利用新闻舆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主动迎接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挑战,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的党,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四、新闻工作者学习党史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学史明理:筑牢思想根基记录伟大时代

我们在不断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深刻领悟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也增强了对国家、对民族、对所从事的新闻事业的自信心。通过对百年党史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思考,我们深刻领悟到党之所以历经风雨而愈发强大,是因为我们的党始终能把握大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自我,顺应时代潮流构建新格局。

党的历史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历史,媒体的发展亦如此。在媒体融合全新的环境下,传统媒体处于经融媒体改革的阵痛期,当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

技术的不断进步要求媒体从业者不断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用全新的知识武装自己,匹配新时代对媒体人的需求。这种改革是颠覆性的,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冲击特别大,习惯了耕耘传统版面的媒体人在面对全媒体矩阵时往往会不知所措,全媒体的思维模式、技术手段、传播途径、行文风格、目标受众等都与之前有着巨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对于传统纸媒从业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向融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理论上梳理清晰,真正认识媒体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内心去接纳新知识,拥抱新时代;真正在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互动中锻造自己,用最新的思想、技术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新闻作品举旗定向,为新时代鼓与呼。

知行合一,知是前提。理论和实践发展前进一步,学习新思想就要跟进一步。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我们要从党史中坚定思想信念、深悟发展大势,补足精神食粮、汲取奋进之力,从党的成功经验中启迪智慧,用来指引自己的新闻工作。要通过扎实学习,传承党的优良传统,提升思想觉悟,拓展全球视野,夯实做好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根基,以饱满的热情记录这个伟大时代。

中国工业报原江苏记者站站长成吉昌,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来,他时刻牢记“铁肩担道义 妙笔著文章”的无悔初心,虽历经考验却百折不挠[3]。他自始至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党敬业,身患疾病仍坚持深入第一线采访报道,采写了大量优秀的稿件,成为同行学习的榜样。

(二)学史增信:昂扬雄心壮志传播正面能量

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自己投身新时代新闻事业的理想信念。党正是因为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才能百折不挠、无坚不摧,饱经风霜仍意气风发,历经坎坷而一往无前。学史增信,就是要学习党如何在风云激荡中构建全新思维,如何求同存异寻找发展的多元空间,以此来昂扬我们的雄心壮志,鼓舞我们在新闻工作中积极奋进,传播正面能量。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要在学习党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不断洞察时代潮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

党是如何矢志不渝践行初心使命的?是如何开天辟地创造辉煌的?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领悟,我们才能更好地理清自身发展思路,应对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全新时代,传统纸媒要往何处去?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报纸?要怎么做好一份报纸?对于这些问题的接续探索,将指引我们坚定正确道路,从全媒体时代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着眼,正确理解传统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努力方向,用好多媒体宣传阵地,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这方面,中国工业报案例不少。比如,勤俭节约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多年来,中央多次强调要坚决制止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分解来看,一是要杜绝浪费,在消费和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更多的财富。简而言之,是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而工业企业在上述各个层面都大有可为,并能通过自身的积极努力,成为节约型企业,为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基于此,中国工业报推出“浪费可耻 节约为荣·工业企业在行动”系列报道,展示中国工业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提升了中国工业企业形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为中国工业企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学史崇德:争做弄潮好手讲好中国故事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精神传承。历史长河中,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缅怀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不仅能坚定我们对于党领导中国的坚定信心,也能鼓励我们在新的时代以英雄楷模为榜样,在各自的岗位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以优秀共产党人为榜样,从党的红色基因中汲取营养,提高修养、強化自律,做好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实事求是,坚持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让世界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当代中国。

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要坚守职业理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撰写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优秀稿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要以满腔热忱,为青春留下印记,为时代写下注脚,为伟大祖国发声。比如,中国工业报社于今年初就已经将“中国工业地图”列入重要选题栏目,拟通过专题报道组深入各地区实地调查、深度采访的形式,呈现中国工业发展整体概貌,追寻中国工业曾经的发展轨迹,梳理工业产业布局的前世今生,探寻中国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策划和执行这组报道的过程中,报社要求记者深入一线,以最鲜活的笔触,记录这个历程中应该记录和值得记录的工业榜样和工业力量。比如说,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156项重点工程,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该项目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限额以上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初步建起了工业经济体系。中国工业报社策划了“印记?回眸‘156项工程’”的重大选题,对这些重点工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四)学史力行:勇担时代使命接续奋斗征程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闻工作者要通过学习党史,勇担时代使命,增强接续奋斗的思想和行动自觉,通过自身努力助力实现伟大时代的伟大目标。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通过传递党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凝聚公众意识,汇集发展动力。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意识到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从而加速实现在新格局、大视野下的自我突破[4]。以此为指引,新时代的新聞工作者,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积极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个人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标尺衡量自己,积极承担全媒体时代的光荣职责;要具备互联网思维,努力成为全媒型新闻工作者,以全新面貌迎接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潮,接续谱写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的新篇章。

比如说,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是我国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重要途径。中国工业报应时应势推出“产业集群图谱”系列报道方案,力求通过深入调研采访,记录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剖析各先进制造业集群牢牢抓住机遇,推动企业集聚和产业发展的智慧选择;探寻各组织层面在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协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的成果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报社试图探讨以下问题:当地产业集群形成驱动的因素及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有没有可复制性?目前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瓶颈?需要在哪些层面给予进一步扶持?凭借产业发展基础和独特优势,当地在有效促进产业、创新、人才、资本、数据等资源的集聚,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方面最鲜明的特点是什么?相较于传统制造业集群,当地更多倚重的是创新驱动、知识溢出,还是产业放大性?选择不同方向的决策依据是什么?为进一步推动选题报道,中国工业报社目前已经成立了由社长、总编牵头,报社全体采编骨干为成员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组成几个小纵队分赴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所在的九个省进行调研采访,力图描绘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恢宏图景,展示新时代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五、结语

思想决定工作的态度和方向,是构成政治素养的基石。作为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只有具有正确的思想才能构建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事业服务。基于快速发展的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新媒体时代已经全面到来。面对全新的新闻舆论工作形势,新闻工作者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必须时刻以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必须立足党、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探索正确的新闻志向与工作取向。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载体,有利于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不断汲取党史力量,有利于打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舆论新格局。

当今时代是新闻工作者奋发有为的全新时代,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闻工作者要学党史、悟思想,从党史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展知识,与时俱进,担负起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 白红,王自成.论新时期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以《潜江日报》为例[J].新闻前哨,2020(10):120-121.

[2] 马曙光.探析新时期基层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记者观察,2020(18):62.

[3] 顿伟.新时期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传媒论坛,2018,1(03):39.

[4] 徐川.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N].鄂州日报,2021-03-05(006).

作者简介:郭俐君(1979—),女,江西宜春人,本科,主任编辑,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新闻。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