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档案传承、创新以及信息化

2021-09-10 07:22陈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信息化手段传承创新

摘要:新闻档案是历史记载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为保存好新闻档案资料,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积极探索,实现了集团各报的数字化。通过信息化新技术的应用,让集团新闻档案焕发新生,让历史点滴在传承中历历再现,更好地服务读者查询,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面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新闻档案工作还需积极创新,做好信息时代基础下的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各种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将新闻档案代代传承。

关键词:新闻档案;传承;创新;信息化手段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3-0144-03

一、重庆新闻档案传承中的红色基因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上,重庆红色传统底蕴深厚、红色基因生生不息。这块英雄的土地,走出了杨闇公、冉钧、李蔚如等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还走出了刘伯承、聂荣臻、杨尚昆等多位红军高级将领[1]。(如图1、图2)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此与国民党反动势力进行了曲折复杂的斗争,巩固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后,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了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西南局进驻重庆,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进行各项社会改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重要的红色历史,重庆新闻档案都有详细记载。如众所周知的《新华日报》,周恩来的名字与它紧紧相连。皖南事变后,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真相的“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题词,就发表在1941年1月17日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头版上(如图3)。再如重庆解放后,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直接指导《新华日报》的宣传报道。他呼吁各级领导给党报写文章,并身体力行。他撰写的评论《开国一年在西南》发表在1950年10月1日的《新华日报》上,《紧密地联系群众是我党的光荣传统》发表在1951年7月1日的《新华日报》上。1952年8月5日,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创刊。他亲笔题写了“发展生产,交流城乡,是城市工作的中心任务”的题词(如图4)。

红色记忆铸就巴渝大地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沉淀厚重的红色基因,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砥砺前行。新闻档案中的红色档案,是红色记忆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让这些红色记忆点滴在传承中鲜活再现,更好地服务读者查询,考验着新时代档案人的智慧。

而红色记忆,又只是浩如烟海的新闻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传统新闻档案如何提高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支持,也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時代课题。

二、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

档案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积累、传播、发展和进步起到重要作用。档案具有文化和教育双重功能。比如社会教育档案材料,具有独特的历史性、直接性和独创性,已成为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材料。红色档案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也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珍贵资源。红色档案对党史的反映和革命精神的内涵体现更加具体、直观。新时代,档案工作离不开具体的社会环境。档案人要主动认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切实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

伴随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档案资源体系与海量的社会资源现状已不相适应,传统的进馆序列、归档范围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新时代迫切要求构建全方位的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工作应与时俱进,开阔视野,全方位地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履行好存档守史的神圣职责,构建开放的档案利用格局。针对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不完善的问题,档案工作者应突破固化思维,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档案工作理念。除此之外,还要构建一体化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信息时代,档案工作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当前的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海量的信息及数据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档,从制度层面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真正形成全社会关注的“大档案”工作格局。

2020年新修订发布实施的《档案法》,特别增加“档案信息化建设”专章,对电子档案的合法要件、地位和作用、安全管理要求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旨在推动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新闻报道资料的制作越来越系统化,一些重要的史料需妥善保存,新闻档案管理对新闻事业的稳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新闻档案管理不仅具有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而且可以为原有新闻媒体顺应时代潮流、成为同行业众多竞争者中的佼佼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信息时代新闻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管理信息形式逐渐向数字化管理转化,信息化成为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纵观当前的新闻档案管理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网络技术给新闻档案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新闻档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新闻档案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相关人员加以解决和进一步优化。

第一,新闻档案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传统的新闻档案管理几乎所有的文件都由人力编辑和登录。这种管理方式多方面制约了新闻档案管理的进程。人工登记档案资料,导致信息无法及时更新和分类。不仅如此,档案信息的识别和检索效率也会降低,档案资料的功能无法得到保障。

第二,新闻档案管理的整体素质和管理规划相对落后。影响新闻档案管理整体素质和管理规划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地面积、时间、管理资金、具体监管范围等。

第三,新闻档案资料的收集范围较窄,没有形成统一的新闻资料存档标准,只关注主要新闻材料的工作,并且由于缺乏前瞻性的规划,目前还不能顺利进行历史新闻档案的检索。

第四,新闻档案管理的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比较滞后。传统新闻档案管理高度重视档案的实物采集和保存,充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但由于档案资料的基本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使档案成为记录个人信息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信息化档案管理不仅应重视档案的安全管理,还应以信息化系统的形式管理档案信息,以激发档案功能,提高档案整体实用性。这要求相关人员更新管理理念,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第五,缺乏新闻档案管理知识,只注重提高经济效益,把新闻报道和编辑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使新闻档案管理工作处于尴尬境地,对新闻事业的良好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四、提高新闻档案管理信息化

(一)创新档案管理理念

在档案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发展和优化档案管理职能,提高档案职能的绩效,增强档案的可用性;要更加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增强其管理意识,坚持与时俱进,实现质的提升;要重视档案资料管理价值的发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实现信息化,提高档案管理效率[2]。

(二)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时代,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完善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档案行政网络信息服务体系,使其成为档案信息服务的屏障;要在手工编辑、数字系统档案信息存档等方面进行创新,改进各部门在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层次管理,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能够简化信息提取步骤,能够实现跨区域或跨城市查询,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如电子数据自动上传等,为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当前,许多企业正处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转型阶段。建立完善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是转型策略之一。不过,数据库需要包含所有的档案资料,因规模较大,建设过程非常漫长。这要求企业高度重视信息数据文件管理和相关信息技术的整合,及时协调不恰当的环节,让形式更科学,如根据数据的种类建立综合数据库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区别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四)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数字信息管理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基础。实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就是将档案信息转移到数据管理系统中,并利用固定的数字管理系统,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信息管理系统、CAD/CAM系统等进行管理。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档案信息的管理水平。

五、创新新闻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行路径

报纸内容数字化只是新闻档案信息化管理最基础的一项工作。为逐步实现新闻档案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信息化的跨越,笔者认为还需在以下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兼顾数字信息的精准与模糊。从数据的角度,尽可能拆分档案内容数据,细化档案数据粒度,以提高精准性;从服务对象的角度,要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通过档案内容的关联能够对模糊范围进行识别。二是提高大量音像新闻档案高效管理所需的技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量新闻档案以音像形式存在,其管理方式与纸质档案数字化管理存在较大差异,数据粒度精准性更显不足。要实现方便用户精准查询的目标,还需完善技术储备,建立相应的管理规范,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明确新闻稿件归档标准,科学归档

目前,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闻数据保存和编辑的日常工作中。在新闻电子类文章的归档环节,应明确新闻文件统一归档标准,如保证统一的规则和存储路径,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各类电子文件的通用性,以提高新闻故事归档和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在稿件传输过程中,应建立稿件传送系统和网络电缆,以便科学、快速地传递或归档稿件。这一系统的有效应用,不仅能使稿件的传输工作更高效、更高质量,还能进一步适应时代对于稿件存储的新要求。因此,必须重视稿件传送系统的建立,使用科学的归档方式进行归档。同时,明确新闻稿件的归档标准,使新闻稿件的归档工作更加合理、有秩序。

(二)完善电子稿件的管理机制

信息时代,完善的电子稿件管理机制是提高新闻档案管理效率的最佳平台。随着新闻业的发展,新闻的报道手段越来越多元化。图片新闻、直播新闻等相继出现。新时代的新闻档案管理必须把重点放在统一这些不同形式的信息资料上,将其压缩或转化为统一的形式。此外,要更加重视新闻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加强对新闻电子稿的实时监督,有效杜绝虚假因素的缺失或存在。这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子稿件管理机制,有了相关制度作支撑,电子稿件的管理工作才能更加高效[3]。

(三)强化电子稿件的维护工作

在加强新闻档案管理的维护工作中,相关人员不仅要保证新闻档案电子稿的安全和完整,而且要更新和全面检查新闻档案的存储载体。同时,要及时备份新闻电子稿件,注意电子档案中一些磁带、磁盘的存储环境,做好防潮防腐处理工作,降低新闻数字稿库存的风险,促进新闻档案管理的发展进程。这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明确维护电子稿件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强化自身技能和维护管理水平,改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使电子稿件得到全面维护。

(四)明确新闻稿件的传播途径

信息时代,新闻的传播渠道可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型媒介。新闻档案管理的创新,体现于新型媒介。对于新时代的新闻档案管理人员而言,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丰富传播途径,使公众能够以各种方式接受新闻;应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实现管理资源的共享,为档案管理模式的完整性赢得多种支持。

六、重报集团在新闻档案数字化和创新新闻档案管理方面的积极探索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旗下《重庆日报》《重庆农村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全面记录了重庆社会发展与时代变迁,是重庆极为珍贵的新闻历史资料。在集团档案前辈们兢兢业业的管理下,形成了分类明晰、保存规范、安全可靠的300余万份报纸档案。但限于历史条件,以往集团的新闻档案管理模式较为单一,大多以传统载体汇总保存,人工收集、建档、查询方式为主,新闻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需要查询历史信息时容易出现信息错乱、偏差、效率不高等问题。并且,随着年代久远,很多报纸已开始发黄、碎烂,无法进行浏览阅读和查询。对此,集团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历史报纸是历史档案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为抢救这些珍贵的新闻历史资料,充分发挥它们传承历史记忆的价值,同时提高新闻档案管理效率,集团先后实施了“重庆日报历史报纸数字化”“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历史报纸数字化”两期项目,对《重庆日报》《重庆农村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创刊至2007年的全部历史报纸进行数字化。通过对纸质报纸部分进行扫描修图、识别、校改、版式还原、文章标引分类等一系列的全信息数字化处理,最终完成全部数据的整合,形成“历史报纸全文检索数据库”。这一过程涉及万个版面,历时近六年。“历史报纸全文检索数据库”实现了全部报纸数据内容的浏览、阅读、统计、下载、复制、打印和全文检索等功能,通过运用信息化新技术让集团历史报纸焕发新生,让历史点滴在传承中重现,更好地服务读者查询,为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

“重庆日报历史报纸数字化”项目完成了《重庆日报》自1952年来11万个版面的全文数字化,涉及历史跨度长,项目成果数字化精度高,服務实现全文数据检索功能,获得了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的重视认可和国内行业专家的一致肯定。“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历史报纸数字化”目前已经完成了《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农村报》《重庆商报》创刊以来约27万个版面的数字化,服务实现图片检索功能。

七、结语

信息时代,档案工作任重道远。新闻档案人应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改革和完善新闻档案管理,对新闻事业本身,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时俱进、勠力创新,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技能,推进新闻档案事业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滚滚向前。

参考文献:

[1] 今日重庆杂志社.重庆红色文化图谱[Z]. 2021.

[2] 王瑛斌.浅谈新闻档案在网络环境下的创新与管理[J].学理论,2013(01):128-129.

[3] 周茂玉.网络环境下新闻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应用[J].知识经济,2016(06):5,7.

作者简介:陈新(1975—),女,重庆人,本科,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新闻档案数字化。

猜你喜欢
信息化手段传承创新
简析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高职课堂教学效果
谈语文课堂信息化手段的优化运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信息化手段在“做、学、讲、练”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运用与实践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一次信息化教学单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