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种——中茶601

2021-09-10 07:22王新超王璐郝心愿杨亚军章志芳曾建明
中国茶叶 2021年1期
关键词:茶树品种

王新超 王璐 郝心愿 杨亚军 章志芳 曾建明

摘要:中茶601是从龙井43茶园中发现的变异单株中经单株选拔—扦插扩繁—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系统选育而成的适制绿茶新品种。品比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中茶601属早生种,产量较高;制烘青绿茶,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细嫩匀齐;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3年平均含茶多酚16.9%、氨基酸4.1%、咖啡碱3.0%、儿茶素10.8%、水浸出物45.4%;抗寒性较强,耐旱性中等;适宜在浙江、湖北和安徽及气候相似地区种植。中茶601于2020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4。

关键词:茶树;早生优质;品种;中茶601

An Early-sprouting and Elite

New Tea Cultivar —— 'Zhongcha 601'

WANG Xinchao, WANG Lu, HAO Xinyuan, YANG Yajun*, ZHANG Zhifang, ZENG Jianming

Tea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National Center for Tea Improvement / Key Laboratory of Tea

Biology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Hangzhou 310008, China

Abstract: 'Zhongcha 601' is a new tea cultivar suitable for processing green tea, which is a mutant from 'Longjing 43' and bred by systematic selection including the processes of single plant selection, cutting propagation, strain comparison, and regional adaptation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Zhongcha 601' was an early-sprouting cultivar with high yield. The baked green tea had a slender and sturdy shape, green and glossy appearance, green and bright soup color, fresh and flowery aroma, mellow and sweet taste, and tender and even brewed leaves. Based on the first round picking in three years,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tea polyphenols, amino acids, caffeine, catechins and water extracts in one bud and two leaves were 16.9%, 4.1%, 3.0%, 10.8% and 45.4% respectively. 'Zhongcha 601' also showed strong cold resistance and moderate drought resistance, and might b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Zhejiang, Hubei, Anhui and other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 It was registered b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2020 with the registration No. GPD tea plant (2020) 330024.

Keywords: tea plant, early-sprouting and elite, cultivar, Zhongcha 60

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不断提供满足生产需求的新品种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1-2]。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茶叶生产对品种的需求也不断变化,选育早生、优质、有特色的茶树新品种是满足茶叶生产不断变化的需求的必然选择[3-4]。基于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43的变异后代中采用单株选育法选育出了早生、优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树新品种——中茶601。

一、选育过程

中茶601原名中選8号,来源于龙井43生产茶园中1株变异单株,2005年发现该单株物候期较早,于是开始采制茶样,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审评结果发现该单株品质较好,于是开始扦插扩繁,并连续3年进行年度物候期和感官品质的重复鉴定。2011—201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园布置品系比较试验,以国家级早生绿茶品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种,试验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10.5 m2,种植规格为单行条栽,行距和丛距分别为150 cm×33 cm,每穴2株。2012—2018年又参加了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全国茶树新品种鉴定委员会组织的第五轮全国茶树新品种区域试验,在杭州、黄山、武汉3个点进行区试。全部试验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要求进行。2020年1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茶树(2020)330024。

二、品比鉴定

1. 春茶物候期

对中茶601的物候期进行了3年的连续观测发现:中茶601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均早于或同于对照福鼎大白茶(CK),属于早生品种(表1)。

2. 产量

以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对夹叶为标准,全年采摘试验小区鲜叶统计3年小区平均产量,中茶601比对照福鼎大白茶增产25.2%(表2)。

3. 感官审评结果

采摘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制作烘青茶样,送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按照名优茶评分标准进行感官审评[5]。结果发现,3个年度中,除2016年样品制作稍有失误外,中茶601春茶制烘青茶样,外形、内质以及总分都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或与之相当,具有优异的品质(表3)。因此,中茶601适制绿茶,所制烘青绿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嫩黄明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和甘鲜。

4. 生化成分鉴定

采摘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制作生化样,进行4项常规及儿茶素总量的测定[6],结果发现,中茶601主要生化成分3年平均含量为茶多酚16.9%,氨基酸4.1%、咖啡碱3.0%、儿茶素10.8%、水浸出物45.4%、酚氨比3.8,具有适制绿茶的物质基础(表4)。

三、区试结果

1. 物候期鉴定结果

中茶601春季营养芽物候期在3个区试点和不同年度间的观测结果见表5。中茶601春季萌芽期在不同地区表现稍有差异,但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均早于对照福鼎大白茶6 d以上,故中茶601属于特早生品种。

2. 发芽密度和鲜叶产量

中茶601在3个区试点的发芽密度和鲜叶产量见表6。中茶601的发芽密度和鲜叶产量3个点均高于对照,说明中茶601是一个芽数型高产品种。

3. 制茶品质

春季一芽二叶制成烘青绿茶后,经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感官审评,中茶601制绿茶品质优。从表7可见,3个区试点中茶601感官品质得分不同年份有差异,杭州点3批次样品有2批次优于对照,2018年与对照有较大差异,但检查了审评评语,发现该批次茶样明显做坏(样品泛红、生青),影响了审评结果。武汉点品质与对照相当。黄山点有1個批次优于对照,1批次与对照相当,2017年的样品与对照差距较大,从审评结果发现,该批次样品烟味较浓,有红茎,说明样品制作有问题影响了审评结果。总体来看,中茶601制作绿茶品质与对照相当,适制优质绿茶。

4. 抗逆性

综合各区试点预防试验结果,中茶601表现出较强的耐寒性,耐旱性中等。

5. 区试结论

经杭州、武汉、黄山3点区试,结果表明,中茶601幼龄期生长势良好,一芽二叶物候期比对照早6 d以上,制茶品质与对照相当,是特早生、优质、高产、抗寒性强的品种,适合浙江、湖北、安徽及相似地区栽培。栽培上需注意预防夏秋高温热旱害。

四、结论

中茶601为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密、生长势较强。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平、叶身稍内折、叶缘平、叶尖急尖、叶齿稀浅、叶质中等。芽叶浅绿色、茸毛少、持嫩性一般。春季第一轮一芽二叶含茶多酚16.9%、氨基酸4.1%、咖啡碱3.0%、儿茶素10.8%、水浸出物45.4%。适制绿茶,烘青绿茶品质特征为外形细紧、绿润鲜活,汤色绿亮,香气清鲜带花香,滋味醇和甘鲜,叶底细嫩匀齐。产量较高,抗寒性强。适宜于浙江、湖北、安徽及相似地区栽培。栽培前期肥水供应要充足,注意夏秋高温旱害,及时嫩采。

参考文献

[1] 山人. 20世纪中国的茶树育种和良种推广[J]. 中国茶叶, 2000, 22     (4): 3-5.

[2] 杨亚军, 梁月荣. 中国无性系茶树品种志[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3] 中国茶叶学会. 2016—2017茶学学科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38-46.

[4] 王新超, 王璐, 郝心愿, 等. 中国茶树遗传育种40年[J]. 中国茶叶, 2019, 41(5): 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 23776—2018[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

[6] 陈亮, 杨亚军, 虞富莲, 等. 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茶树品种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故乡的古茶树
果园授粉树的选择与配置
茶是由茶树的叶子做成的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茶的箴言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美丽的山茶树
茶树长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