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概率公式对后继试验的限制

2021-09-10 07:22王佳祺
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版 2021年1期

王佳祺

摘 要:指出了全概率公式对后继试验的限制,通过一道例题的两种解法加以具体说明,分别运用公式算法和文氏图法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详细地阐述了全概率公式存在这种限制的原因,方便解题时有效避免误区,对教学和实践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全概率公式;条件概率;文氏图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3-0020-02

全概率公式是概率论中常用且重要的公式,对样本点的判断及对概率的计算一直是概率论中的难点,全概率公式通过简单易知的概率计算复杂的概率,化繁为简,大大降低了判断与计算的难度.然而在使用时应当注意,全概率公式不仅要求确定先行试验的完备事件组,对后继试验也存在限制,下面将以一道例题的两种解法为引,对全概率公式的这种限制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全概率公式及相關定理

定义1 设有样本空间Ω及其随机试验E,空间内有随机事件A1,A2,…,An,如若满足下列条件:

(1)Ai∩Aj=(i≠j);

(2)A1∪A2∪…∪An=Ω.

则A1,A2,…,An对样本空间进行了分割,并称为样本空间的完备事件组.

定义2 设样本空间Ω内有随机试验E,A,B是其中两个随机事件,P(A)>0,则称P(B|A)=P(AB)P(A)为A发生的条件下B发生的概率,称为条件概率.

为方便论述,称事件A条件下的事件B即(B|A)为条件事件.

定理1 全概率公式.设有样本空间Ω的完备事件组A1,A2,…,An,其中P(Ai)>0(i=1,2,…,n),B为任意事件,则

P(B)=∑ni=1P(Ai)P(B|Ai)①

我们称事件Ai所对应的试验为先行试验,事件B所对应的试验为后继试验,全概率公式就是通过先行试验的概率计算后继试验的概率,证明这里不再论述.二、全概率公式对后继试验的限制

下面请看这样一道例题以及它的两种解法:

例 有三个一模一样的抽屉,每个抽屉中分别装有球的个数为10个、20个、25个,每个抽屉中有红球和白球,球只有颜色不同,其中红球个数分别为4个、10个、15个.先随机选取一个抽屉,再从抽屉中依次摸两个球.求在第一次摸到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还是摸到红球的概率.

解法1 记Ai={选中第i个抽屉},i=1,2,3,C={第一次摸到红球的条件下,第二次摸到红球}.

P(Ai)=13

P(C|A1)=39,P(C|A2)=919,P(C|A3)=1424

由全概率公式得

P(C)=P(A1)P(C|A1)+P(A2)P(C|A2)

+P(A3)P(C|A3)

=13×39+13×919+13×1424

=317684

解法2

记Ai={选中第i个抽屉},i=1,2,3,Bj={第j次摸到红球},j=1,2.

P(Ai)=13

P(B1|A1)=410,

P(B1|A2)=1020,

P(B1|A3)=1525

由全概率公式得

P(B1)=P(A1)P(B1|A1)+P(A2)P(B1|A2)

+P(A3)P(B1|A3)

=13×410+13×1020+13×1525

=12

P(B1B2|A1)=4×310×9=215,

P(B1B2|A2)=10×920×19=938,

P(B1B2|A3)=15×1425×24=720

由全概率公式得

P(B1B2)=P(A1)P(B1B2|A1)+P(A2)P(B1B2|A2)+ P(A3)P(B1B2|A3)

=13×215+13×938+13×720=8213420

由条件概率公式得

P(B2|B1)=P(B1B2)P(B1)=821342012=8211710.

其中解法1是同济版概率论习题全解中用到的方法.两种方法同样是运用条件概率和全概率公式解题,然而却得到不同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解法1是存在问题的,它隐含了一个公式:P(C|Ai)=P((B2|B1)|Ai)=P(B2|AiB1),这并非定理,只是人们从理解上约定俗成的公式,而解法1在计算时用到了这一公式.虽然②形式上它是符合全概率公式的,可是我们换种方式就可以发现这种问题了.

由于P(C)=P(B2|B1),事件C与事件(B2|B1)是等价的,故P(C|Ai)=P(B2|AiB1)=P(AiB1B2)P(AiB1),于是②公式左侧为P(C)=P(B2|B1)=P(B1B2)P(B1),公式右侧为

∑3i=1P(Ai)P(C|Ai)=∑3i=1P(AiB1B2)P(AiB1)×P(Ai)=∑3i=1P(Ai|B1B2)P(B1B2)P(Ai|B1)P(B1)×P(Ai)公式左侧和右侧只有在∑3i=1P(Ai|B1B2)P(Ai|B1)×P(Ai)=1时成立,一般情况下都不成立.

我们也可以通过文氏图观察这个问题:

图1

整个矩形是样本空间Ω,Ω={选中第i个抽屉并摸两个球},它被事件A1、A2、A3平分成三部分,由图1可知,所求概率P(C)=P(A1B1B2)+P(A2B1B2)+P(A3B1B2)P(A1B1)+P(A2B1)+P(A3B1)=P(B1B2)P(B1),而公式②右端∑3i=1P(Ai)P(C|Ai)=∑3i=1P(AiB1B2)P(AiB1)×P(Ai)在图中可知是没有意义的.

综上,全概率公式中后继试验所对应的事件B不能是条件事件,或者说在P(B)为条件概率时全概率公式不成立,须直接应用条件概率公式解题,全概率公式只可间接应用于非条件事件.

当定义后继试验的事件B为某一条件下的事件时,不可使用全概率公式,这一点我们用例题中的方法对全概率公式两端计算即可得知,这里不再赘述.最本质的原因在于:若P(B)=P(B2|B1),我们计算时通常认为P(B|A)=P(B2|AB1),而条件事件的运算并没有被定义,这个公式用于计算时就会发生错误,造成全概率公式两端不相等.所以,我们在解题时应当注意只把条件事件用于条件概率,避免形式正确而实质错误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20).

[2]李全忠,刘长文,王希超.全概率公式的不足与改进[J].大学数学,2011,27(2):173-176.

[3]杨筱菡,王勇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全解与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26.

[责任编辑: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