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学习行为分析

2021-09-10 07:22唐彤刘学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师生互动

唐彤 刘学敏

摘要:学习数据分析已成为改进教学最重要的助力之一。本文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对学习者在学习中使用手机互动终端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数据中隐含的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活动偏好和师生间的互动等重要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更偏好在白天的空闲时间和晚饭后进行学习,混合教学模式能让学习者更充分地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者对测试活动的参与度最高,作业(小组任务)活动参与度最低;手机终端为师生提供了互动,增进了师生感情。学习数据分析对学习者学习行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为教师的精准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行为分析;学习习惯;师生互动;手机互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24-02

基金项目院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运用MOOC平台创新地方高校教育模式与推进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EDE506)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信技术的飞快发展与教育信息化的日益普及,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从模拟学习到数字化学习再到移动互动终端学习[1]。尤其是近几年,手机学习的硬件和软件技术逐步完善,通过手机互动终端进行学习的方式受到许多大学生的欢迎,蓝墨云班、学习通、知到等移动互动终端在大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这类平台主要针对移动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设计,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实现了师生信息的及时互动。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相比于传统学习环境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对学习者也必然产生影响,对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以蓝墨云班为例,通过个案分析法对其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规律。

一、学习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的交互和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习资源,最终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完成的,而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可概括为: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引导和督促学习者利用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最终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意义建构。

(二)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新兴学科,通过研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寻找处理人际关系、调动个体积极性的有效途径[4]。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心理活动对人的行为影响最大,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学习者出于不同的动机和需求做出不同的学习行为[5]。本研究通过分析学习行为数据研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偏好,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二、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与个案挖掘

蓝墨云班是一款免费的移动教学软件,适用于移动端和PC端,深受高校师生的喜爱,目前可用的活动包括签到、资源学习、课堂表现、投票问卷、头脑风暴、答疑讨论、测试、作业(小组任务)等。它可以获取大量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数据,实现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师生间的互动和信息的及时反馈。本研究以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6级心理学班级为个案,选取被试54人,以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课程积累的数据为研究内容,对相关数据统计出的学习活动进行具体分析。

(一)学习时间分配

学习者的学习数据可视化是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之一。研究者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情況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互动终端的时间一般为课上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或课后使用学习资源自学;教师统计学生查阅资源的时间分配情况,有利于了解其学习习惯。

研究者统计了被试24小时内各时间段查阅资源的分布情况(如下图1),发现学生查阅资源的高峰集中在10:00—11:00和14:00—15:00两个时间段,在晚饭后18:00—19:00也出现一个小高峰,由此推断学生通常在白天课后或晚上利用空闲时间查阅资源。从图中可看出,在20:00到睡前,仍有学生使用平台查阅资源。现如今大学生普遍会在睡觉前玩手机,而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促进碎片化知识的学习。

整合后的可视图表可以直观反映学生的综合资源学习情况,教师可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从而调节课堂的教学进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深度学习中的反思行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学习活动偏好

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活动主要有头脑风暴、讨论答疑、测试和作业(小组任务)。下面对学生学习活动偏好情况进行分析:

1.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的参与度为92%,例如教师在课间推送一道统计题让学习者积极思考,此次任务参与度为91%,学习者的注意力从“手机娱乐”转移到“手机学习”,从而提高了课程的学习效率。

2.讨论答疑

讨论答疑作为一种线上面对面的互动环节,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课程中共进行了19次,其中包括答疑、知识分享和课堂练习三种形式,在三种形式中,课堂练习的参与度高达94.6%,因此教师应多开展此活动。

3.测试

课程共进行7次测试,参与度高达95%,教师借助“在线测试”功能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作答的分析与本章答疑讨论的结果相结合,从而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作业(小组任务)

在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课程中,共布置6次作业(小组任务),但数据显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完成质量都不高,可见此活动并不受学生喜爱,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相互协作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调整作业(小组任务)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

综上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偏好特点如下:学生对讨论答疑中的课堂练习、测试和头脑风暴参与积极性高,教师应在讲授重难点内容时多开展此类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但对课下进行的作业(小组任务)参与度较低,因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使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三)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度

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开展,在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难题时,可随时通过平台向同学或者教师提出疑问,教师进行及时解答,因此产生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1.课堂表现

课堂表现分为“举手”“抢答”和“选人”三种互动形式,为了监测学生课上参与互动的情况,教师可以使用“摇一摇”或者有目的地手动“选人”来回答问题。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有趣,还能加强师生间信息的双向交流。以11月7日为例,该班级当日共进行20次抢答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还对其进行评价或补充。抢答活动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从而调整课堂节奏,实现师生间的深度互动。

2.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深受师生喜爱,如在第一章《基本概念———推论统计》中,共48人参与,教师对13个回答点赞,活动结束后,教师分享发言,学生在答案列表中可以看到彼此的回答,从而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

3.答疑讨论

答疑讨论是师生通过答疑或讨论进行互动的环节。教师创建并开始活动后,可以随时随地地解答学生的疑惑,活动结束后在答疑库中可查阅全部发言。在答疑讨论中,学生可以看到彼此的讨论结果,对赞同的观点点赞,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的互动。

三、结语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基于手机互动终端的网络学习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数据对研究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活动偏好和师生间的互动有很大帮助。第一,学习者除了在课上使用该平台完成学习任务外,在课后也会使用学习资源进行个别化学习。学习者更偏好于白天空闲时间和晚饭后进行学习,充分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第二,通过手机互动终端提供的学习者参与各项活动的数据统计发现,测试活动的参与度最高,其次是头脑风暴和讨论答疑,作业(小组任务)的参与度最低,由于课后作业需要独立完成,所以学习者的积极性不高。为了使学习者更好地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在讲授重难点内容时开展参与度高的活动,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第三,手机互动终端实现了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使师生在课堂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应经常在课上使用答疑活动开展讨论,解答学习者的疑問,手机互动终端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便捷,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傅钢善,王改花.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与学习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35(09)53-57.

[2]徐延强.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12,15(21):285+288.

[3]何克抗. 21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0):5-14.

[4]彭文辉,杨宗凯,黄克斌.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6(10):31-35.

[5]闵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6,3(21):132-133+136.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师生互动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