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关于问题与反思中进步的研究

2021-09-10 21:47秦秀梅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秦秀梅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以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和核心素养的有效养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在课堂教学中重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达到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虽然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不可否认其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和缺陷,需要数学教师的积极反思和总结,以探索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策略,让数学课堂变得高质高效。鉴于此,本文笔者就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对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能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趣味课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在面对任何科目知识与技能学习时的基础动力来源,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此,教师想要提升教学效率,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是非常正确与必要的。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浓烈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爱玩的天性来进行课程导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巧妙的加入到课程导入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将学生在课间玩耍过后的亢奋状态快速调整为对学习的兴趣。要注意的是,教师开展游戏教学之前,要注意游戏的目的性,不能为了做游戏而做游戏,始终明确游戏教学是为进行趣味课程导入而服务的。同时注重游戏内容与形式的及时更新,保证学生对教学游戏长久的新鲜感,从而保持学生对于教学游戏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将学生对教学游戏的兴趣逐渐转化成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多角度的反思,多方面去发现问题

教学反思方法千万种,变化多样,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教学反思,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真正弊端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真实原因,进而探索出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小学生年级尚小,对于知识和能力大都源于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和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反思,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内容时,笔者就采用多角度反思和多反面发现问题策略。笔者要站在学生角度进行反思,换个角色考虑自己作为学生会不会被教师手中图形吸引,跟随其教学思路探究数学知识;在教师介绍完后,学生会不会对其面感兴趣;教师拿出长方形贴图时,是不是能够准确说出长方形概念;在观察三角形时,是不是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快速回答教师问题,如果回答不出来心情会怎样;在抢答猜形状环节能否迅速说清楚形状,如果说错了遭到嘲笑怎么办等。最后笔者以家长角度反思课程,思考自己孩子在课堂中有没有被平等对待,有没有回答问题,有没有在遇到问题时及时提出疑问,在课堂表现是不是积极向上和最优秀的等。

三、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鼓励学生提问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实际学习条件,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从教学方式上转变。课堂上要受到学生的引导,积极提问和思考。让学生获得更多进行独立探索的空间。一方面,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灌输式知识灌输方法。一些老师总是害怕学生不会理解,因此他们会在教学中不懈地解释和强调,让学生只需要记住老师说的答案就足够了。这种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滋生了学生的惰性,他们都依靠老师的学习,死记硬背,没有认真阅读,很少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另一方面,一些老师认为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很难控制课堂进度的。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了教科书的范围,并且某些问题可能没有意义。教师认为这些问题会浪费课堂时间和教学资源。因此,很多教师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遵循传统的“教师问题和学生答案”的模式,该模式被认为在控制课堂方面更为有效。但是,在老师的全力指导下的课堂提问显然缺乏活力,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基于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他们才能实现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深入扩展,并使提问成为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

四、实行操作教学,增加具体印象

低段的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速度较快,但是在记忆之后也会容易产生回生的现象,影响到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果,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引入操作化教学模式,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进而让课堂教学更加的直观具体,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该节课所讲知识内容的印象,进而提升学生在课堂的总体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内容时,数学教师不妨为学生准备一些小木棍,在讲课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如教师可以展示1~10各个数字,让学生摆出对应的数量,如数字1,则摆出一个小木棍,数字2,则摆出两个小木棍,数字3,则摆出三个小木棍等等,让学生一边认识数字,一边进行动手操作,之后还可以引入加减法,让学生在学习加法时将原来摆出的数量组合到一起,学习减法时则将原来的小木棍数量进行互减,从而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该节课的印象,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该节课的知识内容,助力课堂的高效施教。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学生的数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需要数学教师制定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并且培养学生细致学习的习惯,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婷.探索与反思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的问题[J].新课程,2020(48):150.

[2]吳冬梅.小学数学问题导引式复习课的实践与反思[J].当代家庭教育,2020(19):135-136.

重庆市丰都县实验小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