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述素养

2021-09-10 21:47孙杰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孙杰

【摘要】简单来说,历史论述就是对历史的客观理解,历史论述素养则是能够结合历史事实来理解历史所包含的逻辑。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学生得到正确历史论述的重要基础。具备了历史论述能力,学生也就能够发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分析现实生活,指导现实生活,达到学习历史,放眼未来的目的。可惜的是,虽然教师普遍注意到了历史论述素养的培养,但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还有很大的提升必要,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实现突破。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论述;历史教学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以往只关注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相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真正应用历史知识技能,明白历史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而历史论述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之一。而且在当前的形势下,历史论述素养还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重要性及其有效途径的角度,对该领域涉及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为教师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有效指导。核心素养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具体到历史学科,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去论述历史,也就是自主得到历史论述,而不是只能从教师和他人那里得到对历史的理解。因此,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中才会包括历史论述。历史论述素养基于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时空观念。而无论是面对具体的历史事件还是较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学生想要进行论述的话则还需要足够的史料作为依据和分析的对象,要用到史料实证方面的素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歷史论述是相对来说更有综合性的一种能力素养,是学生历史能力素养的一种反映。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述素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整体历史能力。另外,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学生时刻受到各种信息的影响,其中有很多都是错误的历史论述,或者错误的历史论述方法,有些还是对唯物史观的消解,有很大的危害性。培养历史论述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抵御这些信息,坚定学生的历史认识,让历史在学生眼中变得清晰,有指导意义,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各种巧合的组合。

二、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有效途径

1、组织史料,提供历史论述依据

上文已经提到了史料对于培养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重要意义。相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来说,高中历史教材的内容更加详实一些,史料更为丰富。但无论如何,教材都是史书,史料终归是有限的。而没有足够的史料,学生显然是不能进行历史论述的。即使去强行论述历史,得到的结论也是正确的,仍然不值得提倡,因为这种方法无异于臆测。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的历史论述组织更多的史料,注意史料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丰富性,使得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够具备相对更为充分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时,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时空距离过远,除了一些影视文学作品之外,学生几乎对这段时期的历史没有什么印象。而他们在生活中自行接触到的这些内容大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很多娱乐化的成分,对于学生得到客观的历史论述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展示相关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和文物的图片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史料,然后再让学生尝试去进行历史论述。这样学生得到的历史论述才是经得起推敲的,符合历史的真实。

2、设计问题,指明历史论述路径

在探索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为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此,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否则就回到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上去,剥夺了学生历史论述的机会与权力。但是,教师也不能不闻不问,否则会极大伤害学生的学习体验。比较好的办法,是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历史论述路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也可以将问题隐藏到某个历史情境中去,让学生在获取历史论述的过程中就能够得到问题的指引。

例如,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时候,学生会觉得这段历史非常混乱。在教师补充更多史料后,有的学生更会感到那段历史的野蛮血腥,不理解怎样才能客观地去论述这段历史。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代入进去,想象自己是当时的一个长寿老人,经历了其中某一段历史时期的各种历史变化,然后再去进行理解,从这些变化中看出历史发展的规律,认识到为什么将那段时期称为“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而教师就把问题融合到这个情境中去,仿佛是在这名老人的各个关键人生阶段向其发问。

3、创建情境,验证历史论述结论

刚才提到的例子中,教师就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可以代入进去的历史情境,不过其作用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而这里所说的情境则是让学生将历史论述代入到情境中,去验证自己的历史论述结论。培养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而学生的分析是不是理性,判断又够不够客观,当然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的逻辑。如果学生把自己的历史论述代入到情境中,发现根本与情境不匹配,那这个历史论述就是错误的,就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例如,在学习“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之后,学生得到的历史论述是宋朝的军事力量贫弱不堪,不足一战。这个论述过于极端,而且也过于笼统,不符合历史事实。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选取宋辽或宋夏之间的某次战役,给出学生一些基本的条件,让学生用自己的历史论述逻辑去判断過程和结果。然后教师揭示答案,学生发现事实跟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补充更多的史料,然后使用上文提到的方法去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完成对历史论述的调整。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瞄准核心素养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而且也是对学生负责的。历史论述虽然只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部分,但其作用极为关键。希望大家都能在完成教学理念转变的基础上去优化教学策略方法,与学生共同找到一条更加高效的历史论述素养成长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军平.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J].华夏教师,2019(15):36.

[2]徐飞.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论述素养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60-61.

[3]宋羿竺.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论述能力[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2):137-138.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