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09-10 22:14孔德芹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1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

孔德芹

【摘要】项目式学习主要是围绕具体问题,持续性进行探究的学习模式;若将其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则有助于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寻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项目式学习;知识体系

项目式学习是较为新颖的模式,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优势,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助于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基于此,围绕项目式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1.建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习是主动性行为且源自于学生。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可围绕学习资料叠加外部辅助条件,有意识地建构知识,而这即为学习行为。项目学习是指以小组团体为单位所开展的调查研究活动。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参与项目学习时会经历项目选取、项目任务确定、项目计划制定、任务细化、任务明确、任务项目实施、汇报总结、评估检查等多个环节,上述诸多环节均具有合作与分工关系。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发现各环节中潜藏的问题,帮助其了解相关资源的获取途径,使其能够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简单而言,在项目学习进程中,教师主要负责提供建议与指导。作为共同学习与写作的基本平台,项目式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层次、种类各异的思维碰撞机遇,比如,辩论、协商,这些讨论活动都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简单而言,教师在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强化高中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认知与理解,帮助其建构知识体系,完善其思维体系,进而强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效果。

2.丰富教学模式

当前,在教学模式丰富理论的引导下,学术界通常将学习活动划分为小组和个体探究活动、集体培训活动、一般性活动三种类型。上述几种活动依次从高级转变为低级,比如,小组或个人探究活动即是指项目式学习。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所具有的显著集体培训活动特征,项目式学习有机融合了技能方法与知识理论。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逐步构建思维体系的关键时期,这就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很难适应学生的学习阶段。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机械化地照搬硬套已经成熟的理论,既未能变通相关理论,也不能将生活实际与科学原理紧密融合。如果教师能够将项目式学习引入到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则有助于弥补并完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充分投入到地理实践活动中。与此同时,教师也可结合不同场合,有针对性地选取恰当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问题应对能力,进而增强其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3.指导项目实施过程

在项目是学习进程中,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者、咨询者、引导者、组织者。在项目室学习活动开展前,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明确进度时间表与项目计划表,对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整体监督;结合任务的具体分配情况,给予学生明确建议。在项目式学习活动的前期,教师应将指导工作重点放置在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主题选择的确定方面,针对学生开展基本技能培训。比如,教师应教授学生怎样设计调查问卷、如何筛选文献资料、如何查询项目资料等。在项目的实施后期,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对项目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其整理项目资料,结合自身所具备的地理知识与学科观点,呈现出研究目标与项目研究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项目成果。在项目进展的关键时期,教师也可从学生、家长以及校内外不同方面获取技术协助。简单而言,教师不但需要对项目内容进行设计,还需要保障项目运行的可行性、有效性、实践性、合理性,充分发挥自身所具备的指导作用。

4.评价项目活动效果

项目式学习活动的主体为学生,更注重运用多样化的策略实现问题的解决并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时间项目活动,能够突破生活世界与书本的局限性,将课堂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有机融合地域空间、生活实际以及地理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合作交流、学习兴趣、问题解决、环境适应等多方面实践活动中,从不同维度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比如,在地理教学中的解答质疑与成果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辩论、观察、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以及思想探究等各方面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借助项目式学习,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使其能够对自身的成长与收获进行反思,引导其正视他人长处与自身缺陷,开展客观的自我评价活动。大部分项目研究过程能够暴露出多数学生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意识。比如,部分学生知识单纯从网络上机械地收集与项目主题相关的资料,未能深入挖掘项目资源,并不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与信息整合能力。在项目学习活动的进程中,学生通过采取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能够深切领悟到地理学科的魅力。同时,部分学生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真实情境中,广泛收集项目信息并汇总成调查笔记,能够获取到大量的地理信息,切实增强自身的家国情怀,进而更加热爱高中地理学科。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竞争中,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目的在于,结合教学内容解决实际的问题与任务;通过指导项目实施过程,评价项目活动效果,建构知识体系,丰富教学模式,有助于强化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峰,李健,夏科晴.項目式学习中环境素材的构建[J].地理教学,2018(4):109.

[2]李植.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设置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7(07):96-96.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中学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高中地理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