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灯在本土高校传承保护中的实践研究

2021-09-11 12:23
戏剧之家 2021年26期
关键词:花灯赏析戏曲

洪 露

(云南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花灯是云南地方戏曲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曾是云南人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和生活中自娱自乐的方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注重乡土文化特征的云南花灯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尤其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受众没有充分认识到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重要性,一部分人认为云南花灯是老古董,普遍缺乏传承保护意识。在这样的社会现状下,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云南花灯日渐边缘化。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青年学子是极好的、可开发的受众资源,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和校园文化氛围都有利于传承和保护云南花灯,云南本土高校可以依靠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全校师生的力量,积极创新传承和保护云南花灯的措施。

一、云南花灯在当代的现状与困境

云南花灯艺术发源于社火,主要表演形式为小唱、歌舞和小戏,主要有昆明花灯、玉溪花灯、边疆地区花灯等九个支派,具有简单朴实、乐观向上的民间艺术特色,充满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在二十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云南花灯曾经拥有大量忠实的观众群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云南人民的文化消费方式和娱乐方式日益多样化,花灯、滇剧等地方戏曲越来越边缘化,逐渐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大量地州一级的花灯院团和民间花灯班社都合并或解散了。目前全省只有云南省花灯剧院、玉溪市花灯剧团等五家专业的花灯表演艺术团体,演出活动也极少。全省唯一一家开设云南花灯表演专业的学校是一所大专院校——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其目前也面临招生困难、生源不理想的现状。没有好的就业岗位就无法吸引学生报考,学生的减少会导致优秀、专业的花灯表演从业者逐渐缺失,从而使云南花灯的发展前景堪忧,整个行业不景气就无法提供好的工作岗位,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云南花灯本身的“草根”特质和它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在很多当代人心中是“旧、土”的代表,这与当下社会的主流文化有着极大的差距。云南花灯最大的受众市场在农村,这里的观众群体绝大部分是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农村的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因身在外乡,他们接触云南花灯的机会很少,喜欢云南花灯、会唱云南花灯的更是极少数。农村的观众群体日益减少,只有一些小型的业余花灯班社,在婚丧嫁娶的场合中收费表演,赚取一点农闲时的收入。云南花灯的城市观众群体主要靠情怀支撑。没有受众与市场的云南花灯正处于危险的边缘。

二、本土高校学生对云南花灯的认知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云南本土高校学生对云南花灯的认知情况,笔者在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工商学院等十余所公办、民办高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489 人有效参与了问卷填写。这其中,有27%的学生并不知道“云南花灯”这一地方戏曲;只有约14%的学生所就读学校的课程中有云南花灯的内容;有57%的学生选择会购票观看云南花灯剧演出;在“你所在的学校有一门云南花灯内容的选修课,你会选课学习吗?”这一题中,有73%的学生选择了“会选课学习”;有98%的学生认为云南花灯有传承保护的价值。(见图1)

图1 云南花灯问卷调查结果

在笔者任职的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有两门课程含有云南花灯的内容,它们分别为《云南地方戏曲音乐应用与实践》《戏曲声腔与形体表演》。笔者从两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学习云南花灯较为积极,学习兴趣尚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能较好地接受并学习云南花灯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三、云南艺术学院“云南花灯”课程的实践状况

(一)课程开设情况

云南艺术学院在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两所二级学院中,开设含有云南花灯内容的课程。舞蹈学院的《民间舞》课程中,“云南花灯舞蹈”是“少数民族代表性舞蹈”中的一个章节。《民间舞》是舞蹈学院所有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中的“云南花灯”教学内容以“花灯舞蹈”为主,侧重于花灯表演中的舞蹈部分,只跳不唱。

音乐学院的两门课程不同程度地含有云南花灯的内容,即本科阶段的《云南地方戏曲音乐应用与实践》和研究生阶段的《戏曲声腔与形体表演》。《云南地方戏曲音乐应用与实践》是本科阶段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以云南地方戏曲的赏析和表演唱为主,云南花灯是第一学期学习内容。《戏曲声腔与形体表演》是声乐专业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云南花灯”是其中的一个章节,以云南花灯歌曲和花灯小调的演唱为主要教学内容。

(二)《云南地方戏曲音乐应用与实践》课程实践情况

《云南地方戏曲音乐应用与实践》的课程性质为“实践课”,主要学习内容包含云南具有代表性的六种地方戏曲(云南花灯、滇剧、白剧、傣剧、彝剧、壮剧),赏析与实践相结合。“云南花灯”是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学生主要从花灯作品的赏析、模唱,花灯小戏和剧目的排练几个方面系统地学习云南花灯。

1.剧目赏析。教师选取云南花灯最具代表性的花灯小戏和剧目,如《游春》《七妹与蛇郎》《山茶花红》等,引导学生赏析。这些剧目既有传统剧也有现代剧。通过剧目赏析,让学生感受云南花灯的表演形式和唱腔特点,从演唱、表演、身段、台词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由于云南花灯的演唱发音和台词都以“昆明官话”为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了少量昆明话教学,让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发音,并将其运用在演唱和台词中。这为学生在演唱中表达花灯韵味,打下了一个好基础。

2.名曲名段演唱。教师在演唱部分选取了《螃蟹歌》《翻腔》《巧梳妆》等,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实践花灯唱腔。云南花灯与云南民歌同根同源,有着相似的旋律特征和较为接近的发声方法,但是花灯歌曲还带有地方戏曲的特点,学生在学唱过程中,需要多听多练、反复体会花灯名家演唱中的韵味。由于花灯的演唱都是边唱边跳,在演唱中,正确调整和运用气息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步掌握花灯歌曲演唱的基本方法。

3.花灯小戏和剧目的片段排练。花灯表演唱是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具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演唱、戏曲身段、舞台表演和台词能力,才能完成。教师选取《探干妹》和《七妹与蛇郎》的两个片段,让学生排练。两个剧目都需要表演者边唱边跳,同时完成台词对话和简单的舞台调度。这个环节放在云南花灯课程的最后,学生的赏析和演唱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进入剧目排练的内容。这一阶段的学习是云南花灯课程中最难的一部分,但也是最能出成果的一部分。学习能力强、悟性高的学生,通过剧目排练实践,能够极大地拓展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演绎不同风格作品。这种新的学习体验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对自己的进步充满期待。

(三)音乐学院学生学习云南花灯的成效

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地学习了云南花灯后,对云南地方戏曲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学院的教学实践周和相关的教学音乐会、个人音乐会中,学生都积极表演云南花灯。虽然其水平不算高,演绎还不够精准,但是这样的表演是独特的,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以实践的方式促进教学成果多样化呈现,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示云南花灯这样的传统文化,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学生在这门课程中能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这对他们的专业学习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本土高校云南花灯课程实施可行性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结合

本土高校首先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定有能力授课的教师,进行云南花灯教学内容研究设计;其次,在反复论证后,学校要安排正确的教学计划,选用适合的教材,确保课程内容理论结合实践,多为学生提供实际接触云南花灯的机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最后,学校要以多种方式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云南花灯,如将花灯传承人请进校园开展现场教学,邀请专家举办花灯讲座,在学生社团中引入花灯内容,举办短期的“花灯兴趣学习班”,开展“花灯知识竞赛”,在校园图书馆增加云南花灯方面的书籍等等。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本土综合类大学的学生对云南花灯的态度是乐观的。大部分学生都愿意学习云南花灯。大学阶段是人求知欲最旺盛、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对未知领域的新奇感和探索精神,可以让大学生对云南花灯拥有较为持久的热情。通过学习云南花灯,他们可以了解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大学生不能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学校应注重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尤其要重视美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鉴赏美、传播美。全方位、多角度培养人才,才符合当代高校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如本文所示,在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开展“云南花灯”课程实践探索,可以为其他综合类高校开设有关“地方戏曲”“非遗”内容的课程提供参考。

大学生是未来的国之栋梁、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群体对云南花灯的认知,影响着云南花灯后续的发展。因此,本土高校对云南花灯的引入、宣传和教学,是对云南花灯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同时,这也拓宽了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渠道。

猜你喜欢
花灯赏析戏曲
看花灯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