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敦煌莫高窟“龙车凤辇仙人”图像的分布与特征

2021-09-12 08:51薛凯文
大观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布图像特征

薛凯文

摘 要:“龙车凤辇仙人”图像一直受到敦煌学者们的关注,是中原文化出现在佛教洞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范例。文章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敦煌莫高窟的“龙车凤辇仙人”图像进行了阐述、梳理与分类,分析了图像的特征,并重点进行此类图像溯源脉络的梳理,旨在对这一图像的文化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分布;特征

“龙车凤辇仙人”图像模式自西魏出现在敦煌莫高窟中,而后被后代画师学习、继承,绘于其他洞窟中。其流行时间只集中于北周至隋代这短暂的几十年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壁画模式于北周开始流行,而当时处于武帝灭佛的特殊时期,至隋代得以在莫高窟推广。

一、图像的分布

西魏时期“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开始出现在洞窟壁画中并被后代沿用直至隋代,而后不再出现。在这前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龙车凤辇仙人”图像颇为流行,出现在不同的洞窟中,且绘画模式上有几种不同的形式,其中第249窟出现的仪仗图得到的关注度最高。基于此,本文将各窟的同类图像进行梳理,并参考贺世哲、田中佐知子等学者之前所做的分析进行研究。通过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出现在西魏、北周和隋这三个统治时期的莫高窟洞窟中。其中,除第294窟为龙车在南、凤辇在北的排列形制外,其他各窟皆以龙车在北、凤辇在南的方式绘制。而且在洞窟内,“龙车凤辇仙人”图像主要出现在三个不同的对称位置上,主要为窟顶南北坡、西龛外侧南北上角和后部平顶南北侧。

由于年代的不同,各个洞窟的建筑形制虽皆为殿堂式(受中国传统殿堂建筑影响),但具体类型分为两种:一种窟顶是覆斗顶,而另一种窟顶则是人字坡与平顶结合。因此,窟顶建筑结构的不同是“龙车凤辇仙人”图像绘制位置与形式不同的原因之一。这类“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在各个窟中的配置也是不同的,但大致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位于覆斗顶类型洞窟中的窟顶南北坡,以仪仗行进的模式出现;第二种是位于覆斗顶类型洞窟的西龛外侧南北上角,往往是独立出现;第三种是在人字坡和平顶结合类型的窟中,皆绘制于平顶南北两侧经变画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在隋代才出现将其绘于经变画中的形式,并在莫高窟中得以流行。而这类图像壁画不仅出现在敦煌莫高窟,在天水麦积山的第127窟窟顶的《帝释天图》中,也出现了相似的龙车凤辇仪仗行进图像壁画。而麦积山第127窟建于北魏末至西魏初这一时间段,极有可能略早于敦煌莫高窟的第249窟。

麦积山第127窟壁画中的只是单独出现的仪仗图像,而不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普遍出现的呈一对“龙车凤辇仙人”图像对称安置在洞窟内。但在年代上,麦积山第127窟早于敦煌莫高窟中出现此类图像的各窟,所以可以推测麦积山第127窟对莫高窟中此类图像模式的产生与流行有一定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从龙车凤辇绘制位置来看,龙车凤辇所摆放的方位是相对固定的,龙车在北、凤辇在南,但第294窟是相反的。

二、图像的特征

早年为了对敦煌莫高窟第249窟中驾龙车凤辇的仙人性别进行辨识,贺世哲在其友人关友惠的帮助下,对各个洞窟图像的内容及仙人的头饰与手中持物进行了详细的辨识。本文也对敦煌莫高窟中的所有“龙车凤辇仙人”图像进行了重新熟悉与分析,由此可以发现各窟中“龙车凤辇仙人”图像特征中的个性与共性,如表1所示。如最经典的西魏第249窟,其辂车形制与其他各窟不尽相同,采取了四龙路车和三凤路车的形制,其他各窟则是四龙四凤的形制。而北周和隋代的洞窟中除不可辨认的图像外,主神手中皆持有羽扇。

另外,仙人形象虽为典型中原士大夫形象,却少有性别之分,除了第419窟凤辇上所乘仙人头戴花冠和第423窟凤辇上所坐仙人束发插簪可分辨出其为女性外,其他洞窟中的形象都难以分辨,尤其第401窟的两位仙人形象所着衣饰、所持物品皆相同。儒家思想在中原一直以来都是主流思想,且北魏时期玄学盛行,而这种宽袍大袖的文人形象既符合儒家学者形象,也符合道家玄学典型士大夫形象。对于佛教洞窟中这种典型中原文化图像的出现,是不可对其进行简单的宗教溯源定性的。

胡同庆在其文章中也提到敦煌各洞窟中此类图像具有相似性和模仿性,但其更着重于比对龙车凤辇在各洞窟图像中的异同,点出了敦煌莫高窟第249窟、305窟、423窟以及麦积山第127窟中“龙车凤辇仙人”图像的相似点,并认为通过以上洞窟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到莫高窟西魏第249窟的龙凤驾车图像往上源自汉晋传统表现形式,并与其他石窟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对之后隋代石窟具有范本、樣本的作用。

将莫高窟各个洞窟中“龙车凤辇仙人”图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此种图像在莫高窟中最早出现于第249窟,为四龙三凤拉车形制,而后在发展中演变成四龙四凤的平衡模式。而且,图像中驾车主神皆身着交领或圆领宽袍,束发戴冠,北周后主神形象皆手持羽扇,表现出明显的中原人的形象特点,这在佛教洞窟中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中原人形象图像多以供养人的形式出现。另外,这种“龙车凤辇仙人”的图案是以同一主题内容成对的形式呈现于洞窟上的,这种形制壁画在敦煌莫高窟中也不是普遍可见。

三、结语

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石窟群,其石窟艺术表现的主题必然是佛教世界,所传播的思想也必然是佛教思想与价值观。而“龙车凤辇仙人”图像作为中原文化的一个表现题材(源于汉代画像石图像),原本更多的意义在于表现中原百姓对西王母与东王公的信仰,对长生不死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当佛教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敦煌这一特殊地域发生碰撞后,佛教艺术吸收了这一本土的表现题材,并加以运用且赋予了更多的佛教意义,使佛教思想在传播的过程中更符合中原人民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莫高窟内容总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2]贺世哲.敦煌图像研究:十六国北朝卷[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

[4]宫治昭.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5]胡同庆.从西魏第249窟龙凤驾车图像论敦煌艺术的模仿性[J].敦煌研究,2014(4):23-29.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分布图像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A、B两点漂流记
大叶千斤拔活性成分分布及积累动态
28例医疗纠纷起诉案件特点分析
名人语录的极简图像表达
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重难点讲析
趣味数独等4则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