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木兔害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2021-09-12 05:52于欣孙俊峰
防护林科技 2021年3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防治技术

于欣 孙俊峰

摘要:本文对林木兔害危害树种、危害症状、有效防治措施及在防治技术研究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林木兔害防治及今后的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对野兔的种群数量、活动频率和危害规律等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区分野兔喜食和厌食的树种种类及树种成为替代性食源的趋向程度,进行趋避性植物成分或植物种类方面的研究,探讨不同的捆扎材料、捆扎方式对苗木后续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不同树种为避免野兔啃食适宜栽植的苗木大小、规格及对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等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林木兔害,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 hare harm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ree species and the symptoms damaged by forest hares,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urgently in the research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he research contents of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and worth further study included: long-term monitoring research on the forest hare population, the activity frequency and the damage regularity;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ree species that the hare likes to eat and the species that it doesn't; possibility evaluation of the tree species to become the alternative food resource; research on the hare-repellent plant ingredients and tree species; discussion on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strapping ways and materials on the subsequent seedl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etermination of seedling size and specifications to avoid hares eating and the cost-benefit analysis of different controlling measures.

Key words: forest hare harm,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review

我國常见的野兔有9种,包括雪兔(Lepus timidus)、海南兔(Lepus hainanus)、塔里木兔(Lepus yarkandensis)、高原兔(Lepus oiostolus)、华南兔(Lepus sinensis)、云南兔(Lepus comus)、东北兔(Lepus mandshuricus)、东北黑兔(Lepus melinus)和草兔(Lepus capensis)。其中分布最广的是草兔,而海南兔、塔里木兔和东北黑兔则是我国的特有种[1]。1989年,海南兔、雪兔、塔里木兔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等级均为二级;2000年,其余6种野兔也列入了《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名录》的颁布把野兔的保护提升到了法律的高度,如有人捕杀或倒卖将受到法律的惩处。随着封山育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的实施,森林植被得到了有效恢复,野兔栖息地环境条件明显改善,食源显著增加。与此同时,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的实施有效阻止了人们对野兔的滥捕乱杀,使野兔种群数量大幅度提升。天敌的缺失,冬、春季草本植物的匮乏,使得野兔在冬季和早春时期大量啃食幼林的树皮、枝叶和嫩梢等,造成林木不同程度受损或死亡,严重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使生态建设成果大打折扣。野兔危害在我国的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普遍发生,如陕西、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北部、黑龙江、辽宁西部等[2]。为了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降低野兔危害,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在防治的同时,也面临着兔害防治成本高、防护有效期短等诸多问题。本文对现有文献资料中的林木兔害危害树种、危害症状、有效防治措施及在防治技术研究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我国林木兔害防治及今后的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1 林木兔害危害树种及危害症状

1.1 林木兔害危害树种

不同种类野兔的取食对象因栖息地环境条件及植被种类的不同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是在草本植物丰富的季节取食草类、作物、蔬果等,在食源匮乏的冬季和早春啃食幼树的嫩皮、枝条、顶尖等。由于季节性食源不足,野兔在冬季和早春的取食活动对幼林地,特别是新造林地造成了严重危害。野兔的危害树种既有阔叶树,如山杏[Armeniaca sibirica (L.) Lam]、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 (Carr.) C. de Voss. Ex Henry]、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等,又有针叶树,如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echt) Kuzeneva]等;既有乔木,又有灌木,如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等。野兔危害较重的树种包括山杏、刺槐、山桃、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L.) Franco]、油松、榆[Ulmus pumila L.]、桑[Morus alba L.]、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沙枣;危害中等以下的树种包括苹果[Malus pumila Mill.]、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沙棘、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ge.]、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3-5]。胡攀等(2015)指出安塞县德援项目区中野兔对刺槐的危害较重,油松、柠条较轻,臭椿基本不危害[3]。宋晓斌等(2002)对吴旗县退耕还林地野兔危害情况调查结果表明,野兔对刺槐、臭椿、柠条造成中等危害,对油松危害较重[4]。由此可见,栖息环境及食源丰富度的差异会影响到野兔危害的树种种类及程度。

1.2  林木兔害危害症状

阔叶树主要是啃食树皮,咬断树干,针叶树则是啃食枝叶及嫩梢、顶尖等[3]。野兔一般危害5年生以下林木[6-7],但因树种特性不同,也有危害10年生以上树种的例子,如刘正忠等(2007)对毕节地区新造林地鼠兔害调查后指出,地径16cm、13年生柳杉仍会被啃食后枯死[8]。危害幼树时,除啃食枝叶外,主干较细的被整株咬断,较粗的则是啃食根茎上部树皮,甚至是环剥,导致幼树韧皮部的输导组织不同程度破损或是完全丧失功能,造成幼树死亡。待树干形成粗皮后,不再危害[7]。野兔啃食苗木时呈45°角,危害形状呈镰刀割状[9-10],长度在1~7cm不等,宽度约1cm[11-12]。地势平缓,视野开阔的荒山幼林地较易受兔害[13],一般阳坡受害较阴坡重,退耕还林地较荒山造林地严重[14],侵蚀沟沿线以下较轻,沿线以上较重,特别是位于阳坡、平缓的山顶部[3]。无植被覆盖的裸露地或是整地穴内的栽植苗木较易受害,新植苗木要比往年早栽植的苗木受害严重[12]。

2 林木兔害的有效防治措施

2.1  传统趋避法

传统趋避法包括污物涂干和自制趋避剂,均是根据野兔厌污的特点,选取动物血(牛羊血)、羊油/牛油、动物粪尿等涂干,使野兔远离林木。面对大面积的兔害防治,此法材料搜集困难,气味挥发较快,防治有效期短,如林地洒羊血不超过1个月就会失去对野兔的趋避作用[2]。

2.2  化学防治法

化学防治包括生石灰涂干/涂白、涂忌避剂/防啃剂及药物毒杀。生石灰涂干/涂白适用于主干通直光滑的林木[15],其防治效果不一,有的地区树干涂白后林木平均被害率40%以上,兔害防治效果不是很理想[2],而有的地区树干涂白后林木被害率5%左右,涂白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15]。涂白的材料中混入防啃剂等药物,防治效果可达到80%以上[14,16]。涂忌避剂/防啃剂是目前生产实践中比较常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利用药物的刺激性气味减少野兔对林木的啃食,药剂有P-1拒避剂、多效抗旱驱兔剂等。

2.3  人工隔离法

空间隔离是控制野生动物危害的有效策略之一[17]。人工隔离包括干基捆扎和培土保护。干基捆扎材料有塑料条、塑料管、塑料瓶、芦苇、柳条、干燥灌木枝、金属网、废旧报纸等。压苗封土适用于柔韧性较强的新植苗木,在防治兔害的同时还能起到防寒的作用,但比较费工费时。

2.4  生态防治法

生态防治包括食物诱导、投放抗生育剂、饲养/招引/保护天敌、营林措施、恐吓防治。在食源匮乏的冬季和早春,提供给野兔替代性食源,减轻野兔危害[18]。投放植物性抗生育剂(如莪术醇等)当年能显著减少野兔危害,但防治效果的持续性需长期、连续的监测评价[19]。选择大苗栽植,树皮发苦、发涩,野兔一般不会啃食[20]。合理搭配野兔喜食和厌食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深坑栽植等都是防治兔害的有效措施[6,10,13,21-22]。恐吓防治是通过在林地里放鞭炮、在枝梢系栓条等方式惊吓野兔使其远离林地,防护效果有效期较短[12-13,23]。

林木兔害的有效防治措施见表1,依据危害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24],防控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综合防治效果要优于单一策略的防治效果。药物毒杀在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规颁布前比较常见,因兔害与鼠害有相似之处,所以毒杀野兔的药物也多是以毒杀鼠害的药物为主[23],如溴敌隆等。但目前药物毒杀及器械捕杀,如下套索、诱捕器诱捕、拉电网套捕等已被相关法律法规等禁用。

3 防治技术研究方面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长期、系统地监测野兔危害规律及防治措施的潜在影响

野兔危害程度与其种群数量、气候条件(雨/雪)、栖息地植被种类及生物量等有关,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因此对野兔的种群数量、活动频率和危害规律等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对预警和防治野兔危害意义重大。研究野兔对不同树种、不同苗龄的危害特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不同树种适宜栽植的苗木大小、规格,有利于降低苗木被啃食的风险。食物诱导防治技术短期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兔害,但会增加野兔的依懒性,停止供食后野兔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替代性食源对野兔种群数量的影响以及食源植物种植成本等问题都有待深入探讨。不同防治措施对野兔种群的未来发展、对其生活习性等是否存在潜在的影响,对周围的环境会产生哪些交互性的作用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3.2  科学划分野兔喜食和厌食的树种种类及程度

在区域性适生树种中,野兔对不同树种的喜食程度是不同的,危害程度与树种及树种的苗龄等有關。科学划分出野兔喜食和厌食的树种种类,确定某一树种可能成为野兔替代性食源的趋向程度,有利于造林前适宜树种的选择。在不得不栽植野兔喜食树种的前提下,确定野兔喜食、厌食树种的搭配比例及空间配置等,可以从根源上尽可能地规避潜在的野兔危害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期防治野兔危害等管护的成本。

3.3  积极探索趋避性植物成分及植物种类

林木兔害防治技术一直都在不断地拓展、创新。传统的污物涂干、自制趋避剂等方法搜集材料困难、趋避时效性短,已逐渐被涂防啃剂、趋避剂所替代。现在采用的林木防啃剂兼具防寒、防水份蒸发、防树木创口病菌侵入等多种功能,由工厂批量化生产。早期产品需要先用沸水搅拌成糊状液体,再用凉水稀释后涂刷,新型产品甚至不需用水稀释,直接用配带的毛刷涂刷即可,非常方便,但其成本较高,非一劳永逸,造林最初的几年,苗木尚未形成粗皮前,每年都要涂一次。因此,如果可以进行趋避性植物成分或植物种类方面的研究,借助自然之力趋避野兔,那么既可以节约防控成本,又绿色环保。

3.4  深入研究不同防治措施对苗木后期生长的影响

干基捆扎材料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力求省工省料,方便快捷。张斌善等(2013)对灌木篱笆和灌木围墙2种防治兔害的方式对油松平均高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木篱笆的促长作用大于灌木围墙[17]。因此,不同的捆扎材料、捆扎方式对苗木后续的生长、发育有显著的影响。趋避剂、防啃剂等化学药剂的应用有效趋避了野兔危害,但其对苗木自身生长发育的影响未有相关研究。

3.5  合理估算投入产出比,筛选出最优的防治措施

生态资源匮乏的地区不适合采用饲养、招引天敌的方法来防治兔害,如辽西地区[22]。人为干扰较多,植被及区域环境条件如果不适宜野兔天敌,如鹰、狐狸等的生存繁衍,也起不到可持续生态防治的作用。如果采用饲养天敌的方法防治,就需要确定适宜的种群数量,防止天敌数量过多威胁到野兔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每一项防治措施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前期的调查研究做基础。不同环境条件及野兔危害程度,适宜采取的防治措施有所不同。对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筛选出某一地区投入产出比较高的兔害防治手段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结语

对野兔的种群数量、活动频率和危害规律等进行长期的监测研究,区分野兔喜食和厌食的树种种类及树种成为替代性食源的趋向程度,进行趋避性植物成分或植物种类方面的研究,探讨不同的捆扎材料、捆扎方式对苗木后续的生长、发育的影响,确定不同树种为避免野兔啃食适宜栽植的苗木大小、规格及对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行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等对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植被增加和天敌缺失导致的野兔成灾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当区域植被不断地繁衍、壮大,种类越来越丰富,层次越来越复杂,环境条件越来越适宜天敌动物定居、繁衍,野兔危害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是一个生态系统自我救治、趋于完备的过程。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干预,寻求生态防治、绿色防治之法解决林木兔害问题,实现林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樊育英.辽西地区草兔(Lepus capensis)危害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8-9.

[2] 杨静莉,张春美,李继光,等.兔害防治措施及评价[J].中国森林病虫,2004,23(3):30-32.

[3] 胡攀,杨开荣.安塞县德援项目区兔害防治技术探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5(6):95-96.

[4] 宋晓斌,韩恩贤,薄颖生,等.兔害对退耕还林的危害调查与防治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2(1):55-57.

[5] 阿生青.互助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治措施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123-125.

[6] 杨凌云,孙娜,马银祥.承德县新造林地鼠兔害防治初探[J].河北林业,2008(3):48.

[7] 王德辉.辽西地区森林兔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7,37(17):84,86.

[8] 刘正忠,唐玉萍,赵英祥.毕节地区新造林地鼠兔危害状况调查及防控对策[J].贵州林业科技,2007,35(3):43-47.

[9] 崔利梅.未成林侧柏兔害防治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6):114-115,137.

[10] 赵小宇,孙克南.新造林地兔害综合防治初步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323-324,342.

[11] 李莉,李健康.新造中幼林地兔害及防治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3(4):70-71.

[12] 刘铁岩,王树国,许国民,等.新造未成林兔害几种防治方法的效果初探[J].河北林果研究,2010,25(4):407-410.

[13] 李华峰.林木兔害防治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04,20(9):188-189.

[14] 贺福荣.我县林地林木鼠兔危害现状及防治建议[J].科技信息,2013(2):515.

[15] 曹立莉.葫芦岛地区幼林兔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40-141.

[16] 王文霞,张明霞.洛川县森林鼠兔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园艺,2012(19):69-70.

[17] 张斌善,韩崇选,王倍新,等.灌木围障预防兔害对油松高影响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2):132-138.

[18] 韩崇选,王明春,王培新,等.刺槐与紫花苜蓿间作预防兔害的效果[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5,30(3):149-156.

[19] 陈光德,原永谦,孙学智.植物性抗生育剂防治幼林地兔害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6):58-59.

[20] 王安胜,沈银新.林果苗木育苗、种植基地兔害物理防治技术[J].新疆林业,2011(3):43.

[21] 原永谦.林木兔害生态调控技术初探[J].山西林业科技,2005(2):39-40.

[22] 曾佳.朝阳地区三北工程春季造林兔害防治方式选择[J].现代园艺,2018(10):57.

[23] 封玉延,吴翠荣.关于防止大扁杏兔害的试验[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4):389-390.

[24] 石英.兰州市林业鼠(兔)害发生情况调查及治理对策[J].甘肃林业科技,2014,39(2):39-41.

[25] 李岩峰,王志明,叶尔肯.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新造林地兔害调查与防治措施试验[J].甘肃科技,2006,22(2):170-171.

[26] 吴凤义.承德市森林兔害防治[J].河北林业,2010(5):36-37.

[27] 吴晓敏.绥阳县森林鼠(兔)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情况调查[J].贵州林业科技,2008,36(2):43-45,55.

[28] 金格斯.阿勒泰地区森林鼠(兔)害发生现状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新疆林业,2008(6):29-31.

[29] 尔吉辉,顾巍巍,王瑞芝,等.兔害的防治方法[J].河北林业科技,2000(增刊):65.

[30] 王奋香.林木兔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167.

[31] 李云,窦建德,冯彦飞,等.宁夏固原退耕还林兔害防治试验初报[J].宁夏农林科技,2005(6):8-9.

[32] 刘裕,张红叶,于春伟.林木兔害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126,128.

[33] 王左军,马玉凤.兔害,能够避免吗?[J].中国林业,2005(3A):22-23.

[34] 李建忠.油松防兔套防治兔害[J].北京农业,2015(11月上旬):91-92.

[35] 黄秋凤.山丹县森林鼠兔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6,45(7):100-101.

[36] 孙源蔚,王车晨,于海燕,等.冀北山地苹果幼树兔害鼠害无公害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17(6):50-51.

[37] 王國和.山西林地鼠(兔)害成灾原因及控制对策[J].山西林业,2004(6):32.

[38] 马莉.森林鼠兔害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河北林果研究,2015,30(1):87-89.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防治技术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