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有门派 元宵有江湖

2021-09-13 08:04本刊专稿施红岩
文化产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晋祠正月十五老汉

本刊专稿 施红岩

恒义诚

武林有门派,元宵有江湖。

在老太原人的心里,可以说有这么三大派别,多年来各镇一方,成三足鼎力之势威赫于龙城太原,实乃元宵界的翘楚。它们就是声名在外的恒义诚的“老鼠窟”、小店的老汉元宵以及晋祠的桂花元宵。

提起元宵,首先跳入太原人脑海的,必是响当当的“老鼠窟”元宵。从1937年开店算起,至今已有84年的历史。说到“老鼠窟”元宵的由来,就不能不提到它的创始人申三货。20世纪30年代,因家境贫寒,十六七岁的申三货就出门去给别人打短工了。由于他手脚麻利又勤快,所以,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好多店铺都愿意雇他来做杂活。申三货为人聪明伶俐,给师傅们端茶送水殷勤备至,干活间隙他也从不闲着,总是见缝插针地琢磨师傅们的制作工艺。师傅们看他诚实好学,也都乐意传授一些制作技艺给他。

在众多食品当中,申三货对元宵的制作尤为上心。经过不断求教和实践,最终,他熟练掌握了元宵的全套制作流程。1928年,年仅18岁的申三货先后在按司街、钟楼街等地,开始摆摊售卖元宵,通过多次试验、不断改进,终于试制成功了皮薄馅满、香甜不腻、软糯适口、与众不同的申氏元宵。

1937年,申家租下钟楼街老鼠窟巷口的一家门面,并起名为“恒义诚甜食店”。多年的亲自实践,使申三货认定,质量最好的江米,莫过于晋祠花塔村所产。于是,他和花塔村的几户农民签订了长期合同。由于他用料考究、货真价实,很快就赢得了太原人的认可和赞誉。后因该店紧邻着老鼠窟巷口,人们索性就将申家元宵叫做了“老鼠窟”元宵。这个有趣而又“古怪”的名字,从此就被老太原人叫开了。到了20世纪60年代,“恒义诚”的什锦桂花元宵被誉为太原市十大名小吃之一。1996年,“恒义诚甜食店”被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的称号。同年,“老鼠窟”也被注册为商标。2009年,“老鼠窟元宵”又荣获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多年来,每逢正月十五的前几天,“老鼠窟”的门口,便会出现两条巨大的长龙。因为这几天,爱吃元宵的老太原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争相购买老鼠窟元宵。人们大包小包,或袋装或礼盒,或几份或几十份地买给自己也送给亲友。那阵势,对老太原人来说,分明就是在向天下人昭示,没有吃到老鼠窟元宵,那怎么能算是过了个真正的元宵节?

犹记得小时候,有时父母会领我们姐弟二人逛钟楼街,偶尔也会跑到老鼠窟,专为我们叫上两碗元宵。印象里好像一碗是六个吧,有芝麻、花生、桂花、玫瑰馅的,后厨一锅煮出来,口味随机,捞上来是啥算啥,不过,我独爱里面桂花味的那种,这种嗜好,也许是因了幼儿时期,父亲从故乡宜兴带回的桂花酱,早已抢先攻占了我味蕾的缘故吧。老鼠窟的元宵外皮软糯筋道,吃起来微微有点小粘牙,一口咬下去香香甜甜的,如果再配上一个麻团或一块凉糕,那滋味,可真让人有一种当时物质匮乏的生活因此都甜蜜美好了许多的感觉。

许多年来,老鼠窟元宵一直以晋祠江米为粉,以桂花、玫瑰为最,粉要石磨碾,花要采半开,简直就是一幅唯美的田园浪漫之作。这次第,怎一个美字了得,又叫人如何能够不想它?过两天眼看就是元宵节了,作为“老鼠窟”忠实拥趸的我,又怎能不提上几袋老鼠窟元宵去走亲戚呢?因此,今儿个下午不到四点,我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了老鼠窟。刚转到文瀛公园的北口,就见不远处的桥头街与纯阳宫的交叉路口,早已是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而四面八方的人流,还在不断地向此处涌来。沿着几百米长的队伍,我一路快步向老鼠窟走去,毫不夸张地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情景,着实还是让我大吃了一惊。此时老鼠窟所在的桥头街,早已被熙攘的人群和长蛇般的车流严重拥堵了。看着眼前这人声鼎沸的宏大场面,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看吧!不光是向西的人群已排到了纯阳宫北口拐弯处,一路向东走去,不长的两里地路,也已被蜿蜒如长龙的队伍,延绵到了五一路桥头街口。

人们一边排着队,一边耐不住性子地互相发问,你说,为啥就不能多设几个售卖点呢?是啊,为什么多年来一到正月十五,老鼠窟门口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呢?说实在,一方面,因为现滚现卖的元宵,因购买者众多,一时做不出来也是有的。据说每年元宵节前,一天就要卖出一万斤元宵,整个春节期间大约能有10万多斤;另一方面,人们猜想,这可能也是老鼠窟的一种营销手段和策略吧!你想啊,这一年到头不就这么一个元宵节吗,此时不待更待何时?特别对外地人来说,不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这无与伦比的空前盛况,哪能体现出老鼠窟的江湖地位啊?这就好比一个在热恋中焦急等待恋人的人,左盼不来右盼也不来,虽然内心无比渴望又焦虑,可那期盼中不也透露着一股温暖和甜蜜嘛!因为爱,所以再千辛万苦也得学会忍耐,越不能轻易得到的东西,就会越发珍惜。所以,对商家来说,这样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也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你看现在还有几个商家,能有如此令人瞠目的营销效果和销售记录呢?不然多设几个售卖点,方便快捷又迅速,对人对己都是好事,何乐而不为之呢?对我这个爱吃元宵的人来说,如果不是为了走亲访友,其实,我也不想在这个时间来凑这个热闹。说实在的,一年到头,这老鼠窟的元宵,我还真不知道要吃多少回呢,不管是原汤煮,还是做成桂花醪糟元宵来吃,反正我这个老饕的胃口,总是会有说不尽的幸福和满足。

说罢老鼠窟的元宵,再来说说小店的老汉元宵吧!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汉元宵,真可称得上是太原元宵界的后起之秀。由于它的创始人刘宝生等三位老师傅均为老年人,故名“老汉元宵”。“老汉元宵”采用芝麻、桂花、青红丝等配料,保持了老太原的一贯风味,吃起来特别有“咬劲”。我最爱吃油炸老汉元宵了,它表皮酥脆,内涵丰富,香甜浓郁,回味绵长,口味绝对属得上上乘。前几年,赶十五前,家门口的开化寺早市,总有小两口支着笸箩售卖老汉元宵。说真的,他们卖的老汉元宵,一点不比老鼠窟的口感差,而且要比老鼠窟的价格低,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不光是良心品质良心价,而且味道绝对没得说。从那时起,每到正月十五,我就再也不到老鼠窟去“凑热闹”了。大约是在大前年,赶十五前,我竟在开化寺的里里外外都找寻不着它的痕迹。惆怅间,却在有一天回娘家的途中,居然惊喜地发现了它的身影。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那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心情,就好比是寒冬腊月迎春花儿盛开了一般,高兴的我呀,一口气买了十袋送给了亲朋好友。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城市道路的规划和改造,大约有三个年头了吧,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它们熟悉的影子。

知道晋祠的桂花元宵,还是在读小学的年龄。也许是因为离太原市区有二十多公里的路途,也许是当时的晋祠村民也就每年的正月十五,仅做一点供给自家食用,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太原市内的好多市民,也多是只闻其声未见其形。可这个被当地人称之为“元宵蛋蛋”的美味小吃,长久以来却一直都是晋祠人的骄傲。作为晋祠四宝之一的美食,有这么一句话绝对能代表它的江湖地位,那就是“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这个“元宵蛋蛋”,指的就是晋祠的桂花元宵。不知有多少人清楚地知道,这个具有太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的知名“老字号”,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曾是太原元宵界的执牛耳者,更是北方元宵派的江湖鼻祖。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原本晋祠人家熟稔无比的传统手工技艺,逐渐却被村民们慢慢忘却了。

现在,只要一提起晋祠的桂花元宵,人们首推的必是长巷村的韩福元家,他们家不仅将制作桂花元宵的历史延续到了今天,更是将其不断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五十多年来,他们已成为当之无愧地晋祠桂花元宵的代表人物。

身处晋祠的桂花元宵,自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它所选用的优质江米,是用享誉全国的晋祠“圣水”——难老泉水浇灌出来的,这一点,正是它无可比拟的过人之处。

韩福元家的元宵,特别以自家种植的桂花、玫瑰为馅料,经过六蘸六滚,方能成为成品。它的特点是久煮弥香,回味悠长。

随着交通的便利,现在好多太原市内的居民,节前也会专程驱车赶往晋祠购买桂花元宵,不仅是冲着它的名气,也是借以抚慰对它的不了情怀。

有许多离家多年的老太原人,每逢正月十五,就会倍加思念老太原的元宵,他们要的不仅是这一口地道的家乡“老味道”,更是用它来慰藉自己越来越浓的思乡之情。好在现在的制作工艺和快递服务,使从前这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变得简单而又快捷。

希望太原元宵界的这三大杠把子,都能倍加爱护这传承多年的老太原味道,一方面既要保护好这一传统文化技艺,另一方面也要肩负起它们的传承任务。不仅要让它们成为太原人舌尖上的美食,更要让它们成为太原人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永远牵绊的乡愁。

恒义诚“老鼠窟”元宵

猜你喜欢
晋祠正月十五老汉
收割啦!晋祠大米再获丰收
正月十五夜
刘老汉笑了
找不同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刘老汉的烦恼(连载)
晋祠周柏
吴老汉之死
晋祠亭台楼榭楹联赏析
浅谈晋祠圣母殿彩塑